动手“做”数学
——数学实验教学初探

2019-01-12 00:27江苏省扬州市西湖中心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9年15期
关键词:苏教版结论物体

江苏省扬州市西湖中心小学 方 丽

长期以来,高度抽象的逻辑推理讲授教学占据了数学教学的大部分内容,但是历史表明,数学不只是逻辑推理,还有实验。实验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过程。

其实,过去数学教学中的测量、手工操作、制作模型、实物或教具演示等形式就是数学实验的形式,只不过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定理,以演示实验、验证结论为主要目的,很少用来探索、发现、解决问题。而现在要将这点进行下去,将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教师下放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答案,就成了今天的数学实验教学。

一、实验教学要激发学生的需求

实验教学是一种探索规律的手段,是一种内在的需要。因此,要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和价值,就需要激发出他们自身的需求,这样才能让实验成为获取结论的通道,而不是在教师命令下的机械性操作。学生动了半天,并不明白其目的,这样的实验就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不如简单讲授。

让学生对实验工具进行选择,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的激发内在需要的过程。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毫米》一课,就可以从一场游戏开始,让学生学做一块大小合适的长方形嵌入面前的拼图里。而要做到大小合适,就必须用尺量、用笔画。在学生选择直尺测量以后,发现末端的距离并不是完整的厘米,从而引出毫米的必要性。这时可以激发学生动手,一边画一边数,通过已有的对厘米的认知经验来认识毫米:好的,要画,怎么画呢?从0 开始点上一点,再怎么做呢?我们要认识1 毫米。1 毫米在哪里?你能指一指吗?那么谁会数?上来数给大家看看。都会数了,我们就试着做一做吧……

原本,这节课会在机械而枯燥的认尺过程中度过,实验却赋予了它新意,让被动的教变成了主动的学。

二、实验教学要遵从教师的引导

如果说实验激发学生的需求是一种放手,那么实验要遵从教师的引导就是一种扶持,这种扶持是必须的,却也要注意不可喧宾夺主。简洁而直观的要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索规律,得出结果。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一课,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指导要求,烦琐中求简洁,让学生能够有的放矢。

提出实验要求:

1.每一轮观察物体时不可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2.每次只观察一面,简略地画出草图。

3.四面都观察后可以结束。

指导画图:画玩具正面的时候只要简单地画出特征就行了,想一想,把什么画出来就是正面?

这里可以适当提示孩子抓住什么,并预先展示表现得既简洁又准确的学生作品以供模仿。如果学生不会,可以先教教他们怎样画正面:用一个圆表示脸,再画上鼻子就可以了。想一想,背面怎么画?……再由学生活动。

在这里,教师的作用就是一盏指明方向的灯,少了这盏灯,实验教学只不过是一场毫无目的的游戏。要令一场实验完美而高效,就需要教师设计出简洁而又直观的操作流程,方便学生探索研究。

三、实验教学注重反馈

这一点是实验教学和一般讲授教学中以实验辅助理解过程最大的不同之处——实验需要由学生交流,完善结论,而非教师口授。缺了这一点,之前的实验过程就成了一种陪衬,失去了其主要存在的目的——自主探索。实验课就成了一场走秀式的讲授课,其中心仍然是教师在教,是教师将结论传授给学生,久而久之,实验教学空有其表。仍然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一课为例,观察完毕的孩子上讲台画出物体四面的草图。

注意:玩具动物正面抓住鼻子、嘴巴,背面抓住尾巴,左侧面和右侧面要抓住鼻子和尾巴的方向。

玩具汽车抓住车头、车尾的方向来画。可以先交流玩具动物,再交流玩具汽车。一轮观察后,玩具娃娃和玩具汽车交换验证,观察画出的图对不对。

观察结论:正面和背面看到的是相反的,左面和右面看到的也是相反的。(站在右面时,正面朝左;站在左面时,正面朝右)

反馈是完成实验的思考,正因为有了反馈,实验才拥有深度,才拥有最终的目标。要鼓励学生大胆求索,总结实验结果,还要让他们将其按照自己理解的顺序整理出来,才能算完整地完成了一次实验教学。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抓住时机,在课堂上积极地开展数学实验活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全面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苏教版结论物体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苏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有用结论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结论
揭开物体沉浮的秘密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