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婷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强调“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事实上,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是幼儿获取经验、发展智能的妙方,也是幼儿自发性、创造力、好奇心、想象力、探索精神的象征。游戏不仅能给幼儿带来快乐,还能帮助幼儿按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学习和发展。
综合一学期的观察记录来看,小班幼儿在游戏时有较明显的年龄特征。
角色游戏的实质在于扮演某个角色,即幼儿通过自己的动作、面部表情和言语来塑造某个人物。小班幼儿角色意识较差,游戏的主要内容是重复操作、摆弄玩具;游戏主题单一、情节简单;幼儿之间相互交往少,主要是与玩具发生作用。例如在观察记录表(“娃娃家”)中,齐齐依旧选择了“娃娃家”,这时“娃娃家”里已经有两个小女生在游戏,他和两个小女生都没有交流,也没有进行角色的分工。他将娃娃抱来放在摇篮里,摇了摇,然后看向旁边的食物,又拿来了很多,跟娃娃放在一起。齐齐已经有了一定的角色意识,有了与材料的互动性,知道“娃娃家”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但与同伴的互动较少,在如何适量取材的这个问题上,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指导。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提供种类少、数量多且形状相似的玩具,以满足游戏的需要;教师以游戏中角色的身份加入游戏,有效引导幼儿培养规则意识,让幼儿在游戏中逐渐学会独立。
幼儿建构物体的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结构游戏的结构技能根据材料的不同而不同。主要的结构技能有:排列、组合、接插、镶嵌、编织、黏合、旋转。
小班幼儿的结构技能简单,基本上可达到叠高这一水平,所以他们往往会说他们在搭楼房或是火车。在观察记录表(建构区)中:齐齐先拿了一个椰汁罐,然后将旺仔牛奶罐垒在上面,又拿了一个椰汁罐继续垒高,就这样按照一个间隔着一个的规律垒得很高。其实,幼儿的“叠高”较多的是一味地堆砌,仅满足于高度的不断上升,但经常无顺序。齐齐已经有了按规律搭建的意识,但他并没有明确的搭建主题,所以也不会想出其他的搭建方法。
小班幼儿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原来的想法。例如观察记录表(建构区)中:齐齐将自己喜欢的积木挑选出来放在面前,说我要搭一个房子。他选好之后,开始拼插,积木一个接着一个,越搭越长,看到小君在搭枪,他又说这是枪。他在认知与技能之间,不能很好地进行平衡,所以表现出主题不明确、造型不形象的问题。
研究表明,小班幼儿保持个人游戏目的的时间平均只有5~10 分钟。很多幼儿在搭一个物品时,常会中断建构,去注意其他的人或物。例如观察记录表(建构区)中:齐齐继续放第三排的罐子,三排都放置好后,他离开了自己的建构区域,去看别人搭的东西。
针对小班幼儿的建构特点,教师可以做多方面的指导:(1)引导幼儿认识结构材料,有意识地搭简单的物体给他们看,在游戏中指导幼儿学习结构技能,也可以带领他们参观中、大班幼儿的结构活动,激发幼儿对结构活动的兴趣。(2)给幼儿安排结构场地和准备足够数量的积木。(3)要经常有意识地让幼儿说出自己搭建物体的名称,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使主题逐渐稳定。(4)建立结构游戏的简单规则,如必须爱护积木,游戏结束后应整理好积木等。(5)提供适合小班幼儿特点的材料。例如,小积木的体积小,对发展小肌肉的灵活性有一定帮助,能培养幼儿注意力;大型轻质积木,可以帮小班幼儿更好地掌握粗动作,积木面积越大,操作越简单;还可以适当地提供一些辅助材料,以便幼儿扩展游戏主题和丰富游戏内容。
基于对齐齐一学期的游戏观察,我发现他的游戏水平在不断提高。在社会领域方面,齐齐比较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与同伴发生冲突时,也能听从成人的劝解,解决冲突。教师可以结合游戏时的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在下一阶段,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基本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分类能力和专注力。到了小班下学期,可以鼓励和引导幼儿尝试在游戏活动中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抒发自己在游戏中的情绪体验,使幼儿所获得的零散经验得以系统化,在相互学习中建构新的知识和经验。
教师需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的游戏水平进一步提高,而不只是局限于目前的水平。“课程游戏化”的精神是“自由、自主、创新、愉悦”,要将这样的游戏精神贯彻到所有游戏中,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