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伟
[摘 要] 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教师在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人文关怀以及心理疏导的融入,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促使学生综合能力以及素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的同时,帮助学生基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进行更好的发展。
[关 键 词] 高职;思政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210-02
党的十七大对人文关怀以及心理疏导已经进行了明确的指出,并要求在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要重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融入,在人际关系方面要运用正确且有效的方式进行处理。之后,社会以及人们的生活、教育、学习中,关于人文关怀以及心理疏导开始进行全面的显现和发展,充分顺应了基于社会主义以及和谐社会构建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新形势。毋庸置疑的是,基于教育革新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融入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对此,在高职院校开展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要有效渗透人文关怀以及心理疏导,对高职院校来说、这种思政教育工作形式充分彰显了新课改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而对学生来说,有效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思想觉悟的提升[1]。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導之间的内在联系
十七大报告中给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赋予了全新的形式和思路,即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理念,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于现代化背景下迎来了新的局面且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在我国当前高职思政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的融入更趋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感受以及要求等方面得到充分的满足;而心理疏导的融入则充分体现了对高职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进行有效解决。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且互相依附的性质,可以对高职院校蓄水功能的心理问题以及现实问题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综合给予有效解决,对处于新形势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且有针对性地给予高职院校学生的内在与外在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充分实现了基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融入高职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一)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落实
当前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意义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而对高职院校来说,其开展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就是为了促使学生的精神得到丰富且充分满足实际需求,在教育工作中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位置。在高职院校开展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中,要把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以及身心健康成长作为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充分实现高职院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高职院校现代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只有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效融入高职思政教育工作中,才能促使基于新形势与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得到充分体现。
(二)为实现高等教育改革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育人、有效培养高素质、高专业技能的全能型人才,而并非机械灌输。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背景下的高职思政教育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基于此,作为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工作,科学、合理、有效地融入人文关怀以及心理疏导,才能充分彰显出高职院校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尊重。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有效融入人文关怀以及心理疏导,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关爱,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一个人格独立、思想独立、情感独立的个体,加之教师的信任与引导,可以实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与发展,从而帮助学生的潜能得到无限开发。由此可见,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融入高职思政教育工作中,充分顺应了教育改革的一切理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
(三)社会主义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必然要求
基于良好以及和谐的人文环境背景才能促使和谐校园的有效构建,从而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校园的构建要充分满足师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需求,如良好的人际关系、身心健康、全面提升与发展等。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以及心理疏导的有效融入,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师生共同的主观能动性、呵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切实满足合理需求,无限开发其潜在的能力,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构建给予重要的推动之力,对高职院校来说,也保障了其得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三、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融入高职思政教育工作中的策略分析
加大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力度,把当前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进行有效落实,要站在社会主义角度,积极创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方式,充分渗透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质。通过大量的实践表明,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融入高职思政教育工作中,可以促使高职学生的教育水平得到质的飞跃。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从根本上来说,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是育人的一项重要工程,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围绕学生的主体位置,为了帮助学生向高素质、高专业方向的全能型健康人才方面发展,把“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渗透到教育工作中,从而促使当前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得到贯彻落实,体现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以生为本”即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帮助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进行综合全面的培养,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发展,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给予一定的尊重,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实现,围绕思政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和开展[3]。
1.對高职院校来说,要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从一定的现实意义出发,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为了得到高职学生的充分认可以及肯定和信任,就要有效发挥自身的服务功效。高职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合理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明确学生的教育主体,进而合理安排思政教育工作的相关内容,一切活动的开展都要满足学生现实发展的意义,根据学生的迫切需求以及现实问题等进行相关教育工作的规划以及开展。只有使自身的服务意识正确地树立起来同时不断加强,构建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2.高职院校社会意识的强化。人的需求是丰富多样的,具有一定现实方面的,同时也有一定精神思想方向的。对此,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多重需求给予充分的重视,尤为重要的是基于现代化社会不断发展背景下的现实需求给予一定的满足,为了充分开发高职学生的无限潜能构建有效的教学环境。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有效考虑,从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实现高职学生基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需求,从而促使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现实价值得到充分展现。
3.高职院校责任与使命意识的强化。在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认知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思想政府工作是党的任务;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也充分实现了育人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做到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用真情实感来打动、感染学生的内心,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围绕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状态等,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进行正确的干预,从而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基于和谐、平等、民主环境的背景,升华自身的灵魂,从而实现理想的精神境界。
(二)积极创新构建和谐环境的有效形式
高职思政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的融入,要运用和谐的思想以及态度对事物以及问题冲突等进行正确认知并做到和谐解决,帮助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以及自信心的树立,从而促使师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等的有效形成。而和谐环境的构建充分展现了上述内容,对此,要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构建和谐校园而不断努力。
1.倡导和谐理念,共创和谐校园文化。当前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构建就是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对此,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渗透人文关怀的理念,为学生的潜能以及个性化发展构建有效的环境,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谐、平等的良好氛围。
2.创建和谐师生关系。为了有效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改革,相关人员必须积极创教学手段,而良好师生关系的创建,从真正意义上来说,充分实现了和谐交流、互相理解的平等对待,从思想以及内心深处达成共识,实现了思政教育开展的理想境界。对此,教师要打入学生内部、交流各自的内心情感,感受学生的思想,给予有效的帮助和解决。如此,人为关怀的理念才能得以充分实现。
3.思想教育方式的创新。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要想促使其感染力得到有效提升,就要对思政教育工作的载体进行积极不断的创新。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学生体验生活的引导力,为了促使寓教于乐的教学状态得到有效实现,就要从自身以及情感方面进行不断的丰富,把思政教育工作带出课堂、走向社会,在拓展思政教育工作覆盖范围的同时,也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理解。
(三)加强对心理疏导机制的完善
心理疏导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融入,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此,在高职院校中要建设相应的服务,如心理咨询、疾病预防等,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帮助其进行正确看待,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定位与发展。同时高职院校也要围绕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建立健全的网络心理健康问题咨询,鼓励高职学生敢于表达内心的疑问,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
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同时,对一些心理辅导与讨论、心理健康咨询等课程进行开设,促进学生之间心灵交流的同时,对学生心态的良性发展也给予帮助,促使学生的内心压力得到有效舒缓,并学会自主进行调节。
总之,现今对我国来说,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小康社会的全面落实和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给人们的生活质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相应的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在社会竞争力渐增的情况下,无论是人民群众还是大学生都面临着一定的生存、生活以及学习压力等,而在种种压力的背后,呈现的是不为人知的心理问题以及其他有害身心健康和发展的多样化问题。而基于此种背景,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融入高职思政教育工作中就成为必然而为之的举措,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尊重,通过对他们的关爱、信任,促使他们趋于身心健康的方向而发展,从而成长为符合社会主义接班人要求的高素质、高专业的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顾莉娜.如何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融入高职思政教育工作中[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2).
[2]谢薇.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融入高职思政教育工作当中[J].农家参谋,2018(15).
[3]陈翠丽.高职思政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策略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6).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