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综述:体育教学中的一视同仁与因材施教

2019-01-11 17:46金刚王敏
中国学校体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体育发展

金刚 王敏

体育教学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让不同的学生都有发展,则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开展教学工作。不同的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技能和体能都存在差异,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一视同仁为理念,因材施教为方法

教师理应心存一视同仁的仁人之心,才能真正地从每个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考虑教学问题。尊重、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前提。研讨中,浙江蒋世杰认为:“一视同仁是一碗水如何端平的问题;因材施教是让不同的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这碗水各取所用的问题。”上海吕祥文认为:“一视同仁不是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指教师不因学生的成绩、家庭背景、相貌特征、性格特点等区别对待学生,不戴有色眼镜看待学生,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一视同仁、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上一视同仁等;因材施教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水平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根据学生的差异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以此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安徽李厚余建议:“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到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就要求教师有博大胸怀,对学生充满无限的爱,对待不同的学生能够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主持团队江苏郭建明总结:不能因为表面上的结果相同就追求盲目的“公平”,否则反而对教育不利。郭建明还举了在游戏教学中违规的例子:A学生身体素质、体质较差,游戏中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而违规;B学生身体素质、体质较好,游戏中为赢得比赛胜利而故意违规,虽然都是违规,但这两种违规的内涵不一样,为此教师就得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一视同仁在体育课堂中表现为课堂常规一视同仁、教学规则一视同仁、教学内容一视同仁、考核标准一视同仁。还表现在任务的完成上必须一视同仁,但在任务的制订及组织教法等方面要做到区别对待。在组织教法上,除了共同的教法措施外,对体育基础好的学生,可让其独立完成,并在完成动作的数量和质量上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针对不同特性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如,根据学生的技能学习差异、体能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差异教学、个性化定制课后作业,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制订激励性的评价机制,体现因材施教,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成功、有所发展。因而,教师不仅要全面分析班级学生总体情况,找出共性的特点,同时也要个别分析,了解不同学生的能力开展教学。一视同仁是理念,因材施教是实践;一视同仁是教育,因材施教是教学。二者辩证统一,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所以教师要秉承一视同仁的理念,才能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

二、一视同仁为前提,因材施教为措施

因材施教是落实一视同仁的具体措施之一,是针对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展。二者是教育与教学的关系,它们是理念和实践的关系,一个为前提,一个为具体的措施。研讨中,内蒙古赵岩璐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有个别学困生,应区别对待,这样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好学、乐学、勤学,使课堂有效、有质、有量、有趣。”

在一视同仁的前提下,因材施教在教学中的运用表现为:1.学习目标的制订要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发展和提高,优秀生——超越目标,挑战自我;中游生——不甘中游,力争上游;后进生——奋起直追,缩短距离。将“差异”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2.教学评价要因材施教。教学评价要客观地将绝对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有机结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研讨中,山东方德志列举了跨越式跳高练习,同样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动作技能力争达到一定的标准是一视同仁;在衡量学生确实存在个体差异后,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目标高度有所差别,针对学生掌握技能的差异和动作错误的不同纠正,属于因材施教。

山东吕兵文则提出疑问:一视同仁是要平等对待学生,因材施教,就涉及因人而异地对待,比如,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练习难度、练习要求等可能就会不同,这样是否会引起学生心理产生消极情绪呢?比如,认为教师为难自己、认为教师偏向某些同学、认为教师歧视自己等。如何看待此处的平等与因人而异的不平等呢?

因材施教像一把万能的钥匙,在教育人和教人做人的教育过程中,能够开启不同人的心扉,不仅有效地完成了教育过程,而且是对教育规律的有效运用。完成教育过程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具有思维和社会属性,各自的禀赋也不同。因而,决定完成教育人的教育过程的方式方法就不能千篇一律,都是一种模式。它必须注意到被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情况和认识能力,采用合乎实际的方法与原则去完成必要的教育过程,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来。

三、兼顾二者寻时机,德育教育蕴其中

一视同仁地平等对待学生是一种尊重,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教师的公正即公平、正直、不偏私,是一种职业道德与伦理精神,是为师者必须遵守的价值尺度,影响着学生的公正意识,这是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

中小学德育教育原则强调:一是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原则;二是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并举原则。两个原则明确指出:德育教育既要保证所有学生的发展同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相一致,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既要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又要通过个别教育来加强和影响学生集体。

研讨中,上海吕祥文、江苏苏常水分别通过列举双杠和跳山羊的教学实例提出:学生由于恐惧感不愿意尝试练习,要因势利导,鼓励他们,并告知其他学生不可以取笑同学的动作。而对于学习能力、运动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去主动帮助学困生,这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最佳时机。江苏吕磊在回应主持人江苏金刚提出的“面对见习生是否有德育契机?”举了女生请例假病假的例子,教师可以对全体女生讲解例假适量运动的好处,表扬坚持运动的学生,鼓励请假的学生坚持适当运动,磨炼意志品质。江苏顾建青提出:“课前,对学生进行体育课堂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课中,组织学生进行体育竞赛和体育游戏时渗透集体精神,培养学生机智勇敢、顽强果断的优良品质;在对学生进行队列队形训练时,向他们讲述纪律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组织纪律性。”甘肃王宗社從教师角度给出建议:“把握时机,选准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利用多种形式,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展示机会,从而让每一个学生有成功体验。”辽宁姜军提出:“教师就是一面镜子,课上教师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上行下效,潜移默化地培植了学生我爱人人、人人爱我的优秀品德。”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不是标准化的车间生产标准化的产品,而是培育出能向上、向好发展的人。因此,体育教学不仅要以学生共性为标准,也要实施符合不同学生的个性标准。这就需要做到一视同仁兼顾因材施教。

教学中的一视同仁与因材施教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辩证统一关系,它们的目标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张扬学生个性。而在一视同仁下运用因材施教的手段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则蕴含着进行德育教育的大好时机,要求我们抓住时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金刚(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教学研究室,216163);王敏(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秦馀小学校,215163)整理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体育发展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区域发展篇
我们的“体育梦”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