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体育教师的“五个意识”

2019-01-11 17:46陈通海
中国学校体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意识体育评价

陈通海

在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是教学改革的聚焦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体育课程、体育课程标准、单元教学以及学生能力发展等之间是一脉相承、层层递进、层层落实的关系。依据哲学与心理学研究,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思维活动,意识的形成既是实践的过程,也是人的潜能得以开发的过程,意识以主观形式为表象,揭示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因此,结合当前体育学科发展动态,笔者提出一线体育教师需要唤醒“五个意识”,即课程意识、单元意识、生本意识、能力意识和评价意识,这些意识对课堂教学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以教材功能为引领,增强课程意识

课程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课程意识是连接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桥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要具备的能力之一。

对于一线体育教师而言,对课程意识的把握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教学思维方式的不同思考,进一步影响到教学单元如何实施的问题。课程意识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专业意识,并指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对课程意识的理解,主要聚焦于“为什么教、使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教了有什么用”等问题思考。如,可以通过挖掘教材内容的价值与功能的表现形式来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

以体操和球类教材内容的价值与功能表现形式为例。

从表1可以看出,小学阶段的滚翻教材,不仅要教学生滚翻的动作,而且还要会教滚翻的方法以及发展滚翻的实践运用能力。

滚翻的价值体现,不仅是一项技能掌握,而且更加关注滚翻的肌肉本体感知能力、空间判断、协调能力、控制能力等。如,小学阶段的篮球教材,教师要思考通过篮球教材教学,不仅学习篮球基本技术动作,还要思考对学生能力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在真实的情景中如何根据比赛的问题设计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一线体育教师要有课程意识,挖掘教材内容的价值,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体现育人功能。

体育教师只有通过课程意识的引领,才能真正去创设课程内容情景化、结构化,理解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挖掘每个运动项目价值,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设计发挥不同运动项目的育人功能。

二、以整体把握为策略,强化单元意识

单元意识是指教师心中要有单元教学设计的整体意识、脑中要有整体教材内容体系概念、眼中要有学生个体差异的策略、手中要有整个学段的教学方法的一种教学意识。单元教学是在课程标准与课时教学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是沟通教学内容与课时之间的中枢环节,是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单元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连续和结构性地学练,并学会一个运动项目,单元设计必须整体把握、单元统筹、内容整合。

如,侧手翻单元大约由5~6课时组成,分别从课时教学内容、课时单元教学目标、课时单元教学重难点、课时教学策略和单元学习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教学。课时与课时之间是有机衔接的,教师要整体设计、优化教学。前一个课时为后一个课时做好铺垫,甚至前面几个课时还需要大量课外时间持续练习一段时间,最后才能达到完成侧手翻完整动作。

又如,在强化侧手翻单元教学时,不仅需要课时单元意识,而且还要思考围绕侧手翻的系列教材内容的大单元教学概念。侧手翻单元教学是建立在水平一、二的基础上,学生要学习滚爬、滚翻动作、前后滚翻、脚靠墙手倒立、平衡、空间感知能力、上下肢力量等基础技能。这些动作技能的储备能力都为侧手翻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因此,教师不仅要有单元教学的意识,而且还要有大单元教学意识,这样的单元教学顶层设计有利于教师进行完整、系统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连续、相对集中且结构化地学习一项运动技能。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整体把握、统筹考虑单元教学,渗透单元教学意识、强化单元意识。只有强化单元意识,才能够使得单元教学更具实效性,目标达成更具完整性。

三、以技能学练为主导,突出生本意识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发展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本意识是指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依据身心发展规律、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以身体练习为中心,以运动技能形成为目标,以体育技能实践运用为抓手,以学生的终身体育发展为目的一种教学意识。

如,小学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要基于儿童立场设计,处理教材内容,以游戏和组合的练习方式呈现,每个人一个球,进行球性练习,整节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接触球练习,通过设计组合练习和比赛活动,增加练习的兴趣度和保持练习的积极性。

尽可能地做到精讲多练,要有块状的练习时间(每次练习不少于2min)、集体讲解不超过3次(每次讲解控制在30s以内),每个练习尽量带着问题去实践体验(不仅是身体运动、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思维运动);建立两人一组或者三人一组的固定伙伴练习小组,尽可能地保持一段完整动作练习时间,教师主要以观察指导和巡逻纠正动作为主,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凸显学练价值。

因此,生本意识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学生发展需要为根本,合理定位不同运动项目的特征与功能;是遵守学生的认知序、身心序与动作技能序形成有机匹配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身心情感体验,積极学习运动技能,提升体育核心素养。

四、以实践运用为核心,唤醒能力意识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新课程改革提出:“从以‘教师本位‘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向以‘学生本位‘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改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能力意识是指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体育课堂教学以技术教学为载体,在技术和能力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以学生“能力发展为先,习得技术在后”为教学意识理念。

如,以杭州江干区陈佳佳老师五年级《肩肘倒立》第一课时为例,在准备环节,在垫子上采用“双脚做剪刀石头布”和游戏导入,在基本部分采用以游戏“搭房子”为主线,解决了“翻臀立腰”教学重点。主要通过两人合作搭房子、单人搭房子、单人搭建有独特的房子、搭房子组合练习等练习内容,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案例分析,教师采用游戏的形式,围绕教学目标,分解教学重难点,设计丰富多彩的练习方法和手段,让学生不断体验“翻臀露背”动作,而没有过多地去强调技术动作要领,以不规则的肩肘倒立动作练习为载体,发展学生肢体控制平衡能力、空间感知能力、协调能力等,以学生能力发展为先,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技术动作。

因此,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能力发展为先,习得技术在后”的教学意识,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练习,帮助学生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游戏、组合、对抗、基于比赛中发展基本运动能力。

五、以学习驱动为导向 点燃评价意识

评价是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一种价值判断与反馈。评价意识是指教师在日常体育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及时通过积极的评价引导、激励、鞭策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思维方式。

以小学四年级“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单元终结性评价表为例。

从表2可以看出,教师要有单元教学的评价意识,在单元目標意识的引领下,初步形成单元教学的评价内容与标准,以单元教学评价的标准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因此,要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意识,要利用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以评促学,不断激发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体育课堂教学承载着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使命,要努力改变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积极构建以教材价值功能为引领的课程意识、以整体把握为策略的单元意识、以学练为主导的生本意识、以运用为核心的能力意识,以学习驱动为导向,打造教、学、评一致的体育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杨文轩.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于素梅.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国学校体育.2016(7):29-33.

[3]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01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意识体育评价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我们的“体育梦”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消防意识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