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明
随着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学校体育课程的价值更加凸显,体育课堂教学在学校体育教育的重心地位更加明显。体育课堂改革如何落实?基于核心素养如何做好教学准备?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将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就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交流。
一、做好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规范性
教学设计形式可以多样,但必须遵循基本的规律和要求,做好教学设计的规范性。教学设计是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旨归。所以做好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事关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一)教学设计应遵循原则
在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过程中,体育教学设计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1.体育课堂教学的准备性原则。在准备性原则中要研读现行课程标准、分析教材,要了解学情、做好场地器材的相关准备,要做好教学目标、课型确定、课时安排、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资源开发、教学方法、课前反思等。
2.学生全面发展性原则。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既要注重技能的学习、运动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健康行为的培养,更要注重体育品德的养成,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3.循序渐进与适量性原则。体育教育教学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体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与学生生理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随意降低难度、低级重复。
4.直观性与活动性原则。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身体的运动必须强调活动与体验,动作的示范、讲解、展示要对学生有帮助。
5.因材施教的原则。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个体,有他的差异性,体育教师须基于学生的实际差异进行分层分级的实施教学,保障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教学设计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规范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还必须做到基本的要素要齐全,过程要合理,反思要到位,重难点要明确。
1.教学设计的要素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与反思等。
2.教学过程既可包括准备部分、基本内容、结束部分,也可根据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进行设计,通常为4~6个环节,如,身体预热、导学激趣、技能学练、体能发展、拓展提高、放松收课等。
3.教学反思可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是否准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学生主体学习活动是否充分或是否有效、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适合学生、教学资源的选择是否恰当、教学观念是否还需更新、问题与活动设计是否恰切或具有创新性、对教学过程中临时出现的问题准备得是否周全、对于遇到的不确定因素处理是否合情合理、教学重难点是否明确等。
4.教学重点应依据现行课程标准、教材、学情等确定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出发点是本堂课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学难点应根据教学的环境,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确定重点突破的知识点或能力点,研究的出发点是学生最容易困惑的。
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一)要把握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设计的出发点:学生——知识能力起点、已有经验、问题难点——生本起点。设计的归宿点:学生——具有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达成度——实效发展。
(二)要明晰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
首先根据课程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然后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重难点,再根据重难点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最后根据教学目标的达成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
(三)要明确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
1.遵循现行课标,把握好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质是育体育人,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学校体育要以参与活动为载体。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健身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2.体育教师应加强学生的运动强度和密度,提倡精讲多练,保障学生持续的运动达到每节课30~35分钟。同时要进行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体能练習应注意与主教材相结合,注重学生练习兴趣的激发。
3.注重“补偿性”体能练习,将发展学生健康体能与动作技能体能有机结合起来,保证体能练习的运动强度和密度,强化体能练习效果。
4.关注学生体能发展的个体差异和性别差异,指导学生学会因时、因地制宜开展体能练习。
5.健康行为应时时渗透于教学设计中,如何做准备活动、如何在运动中进行负荷调整、如何在学生中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等都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和课堂新生成的健康教育进行渗透,也都可以时时贯穿于健康行为的培养中。
6.在设计中要时时关注体育品德的渗透。体育品德不是缥缈的,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子,如,在比赛中的团队、集体、大局意识,担当责任意识,敢于吃苦,输的抗挫能力,游戏中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等都可以进行体育品德的浸润与渗透。
7.做好分析,把握好目标定位,学情分析是起点。体育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进行学情分析,要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兴趣点、学生的基本身体状况、运动技能掌握的情况等。
8.教材分析是基础。要分析教材的项目特质,教材的定位是基础的还是重点的,还是衔接的部分;教材对学生的教学价值,教材项目技能的重难点等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堂课的重难点,并根据重难点的突破与掌握进行目标定位。在进行目标定位时,一定要基于行为、条件与标准,做到目标清晰、明确、可操作、可检测。如,体操:手倒立学习。行为:主要说明学习者通过学习能做到什么,如,“学生能独立做手倒立”;条件:主要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如,“在学生帮助下(或靠墙)能够完成手倒立动作”;标准:指出行为的最低标准,如,“手倒立动作停留时间至少在3秒以上”。
三、拓展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性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既要继承传统的好的做法,更要有创新和突破,从内容的选择、教学形式的变化、教学活动的创设、教学策略的丰富、场地器材的调整、游戏与比赛规则的改变等方面进行创新。创新的宗旨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起来和持续运动的能力培养,要让学生体会成功,感受体育的魅力,浸润体育的文化。
(一)创新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项目实际,体育教师应提倡运用大单元(或主题式)教学,高中实施模块教学,根据模块或单元创新教学内容,找准创新突破口,可从改变场地、器材,改变比赛对象、规则变化、条件限制等方面进行。如,排球项目,可基于排球项目的最大兴趣点——网上的“你来我往”的特质,可将网高降低,降低到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进行扣球拦网的高度即可,同时变小场地(或增加人数),垫球过网次数也可超过3次以上等,甚至初学者可将比赛排球变为气排球进行等,让学生体会排球的快乐与成功。当然根据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的情况,应及时调整游戏的规则。
(二)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创新主要基于想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帮他们学会、怎样知道他们学会了,等等,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设计考虑,让每名学生体会快乐与成功。
1.将训练性注入式的教学变为将主体性、兴趣性、健身性、技能性、教育性相融合的教学,多运用游戏化教学。如,技巧——前滚翻教学,以游戏比赛的方式进行设计:第1个环节,抬头望天(活动肩颈,为专项练习做准备);第2个环节,低头往胯下望天(活动腰腹为团身做准备);第3个环节,比一比蹲在体操垫一端谁先坐在垫子另一端(游戏比赛中学习前滚翻技术动作);第4个环节,在垫子中间画1条直线(或贴1条前后的直线),比一比谁滚得又直又快。以上设计运用游戏比赛改变了讲解、示范的注入式教学,学生学习更有兴趣。
2.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融入教学,多运用结构化与情境化教学,尽量逐渐提高到真实比赛的场景中,将教学内容兴趣化、竞技游戏化、场地器材创新化、合作比赛化;将体育游戏、民间体育项目、新兴项目等融于教学中。
3.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空体验活动与身體锻炼时间,增加学生的体育活动经验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4.应积极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师生、生生互动性强。抓住特性、增强趣味、改变方式、创新思路,多用比赛,让学生通过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到高中毕业能掌握1~2项运动技能,促使学生能打比赛,能坚持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