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辉倩 唐军 万祖轩 杨静
摘要 为研究烟株不同叶位接蚜与接蚜量对烟蚜及烟蚜茧蜂繁育的影响,以云烟87为供试材料,于2018年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舞阳镇魏家屯村烤烟育苗基地繁蚜繁蜂四连体大棚内进行试验,探讨在烟株下部、中部、上部分别接蚜20、40、60头对烟蚜和烟蚜茧蜂繁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蚜30 d后,接蚜部位在上部叶且接蚜量为20头/株时烟蚜繁殖量最大,接蚜部位在中部叶且接蚜量为60头/株时烟蚜繁殖量次之。接蜂10 d后,接蚜部位在烟株下部叶的烟蚜茧蜂繁育量达到最大值;接蜂25 d后,接蚜部位在煙株中部和上部叶的烟蚜茧蜂繁育量达到最大值;接蜂30 d后,接蚜部位在上部叶且接蚜量为20头的烟蚜茧蜂繁育量最大。接蚜在烟株的下部叶对烟株生长的影响最小,接蚜量越少对烟株的生长影响越小。
关键词 烤烟;接蚜部位;接蚜量;烟蚜;烟蚜茧蜂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4-0075-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烟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寄生于烟草、辣椒、瓜类和大豆等多种植物,刺吸植株汁液,严重影响受害株的品质和产量[1]。烟蚜也是黄瓜花叶病(CMV)、马铃薯Y病毒(PVY)等多种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2],在国内各省(自治区)均有发生且危害严重[3]。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是寄生于烟蚜体内的一种优势寄生蜂[4],在烟草、蔬菜等作物上蚜虫的生物防治中有显著的防治效果。研究表明,接蜂时的蚜量对繁蜂效果影响最显著[5]。目前,对烟株不同叶位接蚜与接蚜量对烟蚜和烟蚜茧蜂繁育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拟对烟株下部、中部和上部接蚜与不同接蚜量对烟蚜和烟蚜茧蜂繁育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烟蚜繁育及烟蚜茧蜂防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8年在黔东南州镇远县舞阳镇魏家屯村烤烟育苗基地繁蚜繁蜂四连体大棚内(东经108°46′69″,北纬27°10′63″)进行,海拔699 m。
1.2 试验材料
供试烟草品种为云烟87。烟蚜及烟蚜茧蜂均由魏家屯繁蚜繁蜂基地的保种室内取得。
1.3 试验设计
3月12日将生长健壮、均匀一致的烟苗移栽至繁蚜繁蜂棚内的小棚花盆内。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3个小棚,每个棚内烟株下部、中部、上部的接蚜量分别为20、40、60头/株,分别记为X20、X40、X60、C20、C40、C60和B20、B40、B60,3次重复,共计27个小棚。每个试验小棚内选择长势一致的烟株5株,4月2日进行接蚜,分别于接蚜后5、10、15、20、25、30 d统计蚜虫量。5月2日将蚜茧蜂按照十字交叉法接种到每个试验小棚的烟株上,蜂蚜比为1∶100,分别于接蜂后5、10、15、20、25、30 d统计僵蚜量。
1.4 调查方法
1.4.1 烟株农艺性状调查。根据烟草行业标准《烟草农艺性状调查方法》(YC/T 142—1998)对5月2日和5月22日烟株的株高、茎围、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及最大叶面积等农艺性状进行调查。
1.4.2 烟蚜及烟蚜茧蜂繁育统计。按照《贵州省蚜茧蜂繁育和释放技术规程》进行。
1.5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6完成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烟株不同部位接蚜及接蚜量对烟蚜繁育的影响
由表1可知,烟株接蚜30 d后,接蚜部位在上部叶且接蚜量为20头/株的B20处理烟蚜繁殖量最大,其次为接蚜部位在中部叶且接蚜量为60头/株的C60处理。接蚜至烟株下部叶位时,处理X20、X40、X60的烟蚜繁殖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接蚜后15 d达到最高值;接蚜至烟株中部叶位时,接蚜后30 d内处理C20、C40、C60的烟蚜繁殖量呈现逐步增加趋势,未见降低的趋势;接蚜至烟株上部叶位时,处理B20、B40的烟蚜繁殖量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未见降低趋势,在接蚜后30 d达到最高值,处理B60的烟蚜繁殖量呈现逐步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接蚜后25 d达到最高值。统计结果表明,不同烟株部位及不同接蚜量的处理,接蚜30 d后烟株蚜量由多到少依次为B20>C60>B40>C40>B60>C20>X60>X40>X20,B20最高,为5 238.8头/株;接蚜后30 d,处理X40、X20烟蚜繁殖量较处理X60分别低42.9%和94.2%,处理C60 的烟蚜繁殖量较处理C40、C20分别高21.77%和145.95%,处理B20的烟蚜繁殖量较处理B60、B40分别高 44.15%和12.01%。
2.2 烟株不同部位接蚜及接蚜量对烟蚜茧蜂繁育的影响
由表2可知,接蜂后,随着天数的增加,烟株上的烟蚜茧蜂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不同烟株部位接蚜及不同接蚜量的处理下,接蜂后10 d,处理X20、X40、X60的烟蚜茧蜂量达到最大值;接蜂后25 d,处理C20、C40、B20、B40、B60的烟蚜茧蜂量达到最大值;接蜂后30 d,烟蚜茧蜂量由多到少依次为B20>B40>C40>B60>C60>C20,最高烟蚜茧蜂量为处理B20,为4 632.0头/株;在接蜂后30 d,在烟株不同部位接蜂的处理中,处理C40烟蚜茧蜂繁殖量较处理C60、C20分别高90.39%和170.91%,处理B20的烟蚜茧蜂繁殖量较处理B60、B40分别高41.27%和4.83%;在不同接蜂量的处理中,处理B20的烟蚜茧蜂繁殖量较处理C20高223.46%,处理B40的烟蚜茧蜂繁殖量较处理C40高13.89%,处理B60的烟蚜茧蜂繁殖量较处理C60高60.91%。
2.3 烟株不同部位接蚜及接蚜量对烟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3可知,在烟株的下部叶接蚜对烟株生长的影响最小,接蚜量越少对烟株的生长影响越小。5月2日,处理X20的烟株,株高较处理X60、X40分别高9.9%和5.5%,茎围较处理X60、X40分别高5.5%和7.4%,最大叶长较处理 X60、X40分别高6.5%和2.9%,最大叶宽较处理X60、X40分别高9.6%和4.0%;株高较处理B20、C20分别高11.7%和8.0%,茎围较处理B20、C20分别高18.4%和11.5%,最大叶长较处理B20、C20分别高6.9%和2.7%,最大叶宽较处理 B20、C20分别高8.4%和5.5%;5月22日,处理X20的烟株,株高较处理X60、X40分别高5.7%和3.6%,茎围较处理X60、X40分别高17.2%和5.6%,最大叶长较处理X60、X40分别高13.9%和5.0%,最大叶宽较处理X60、X40分别高8.1%和5.5%;株高较处理B20、C20分别高15.3%和8.7%,茎围较处理B20、C20分别高15.4%和13.6%,最大叶长较处理 B20、C20分别高16.0%和9.9%,最大叶宽较处理B20、C20分别高16.0%和 9.4%。
3 结论
接蚜30 d后,接蚜部位在上部葉且接蚜量为20头/株的烟蚜繁殖量最大,接蚜部位在中部叶且接蚜量为60头/株的烟蚜繁殖量居第2位。烟蚜与烟株之间存在一定的协调共生关系[6],当烟蚜繁殖量较大时,烟株生长受抑,进而限制了烟蚜自身的正常繁殖[7]。在进行烟蚜繁育时,可根据用蚜情况进行选择,进行保种繁育时,选择接蚜部位在上部叶且接蚜量为20头/株为宜。接蜂10 d后,接蚜部位在烟株下部叶的烟蚜茧蜂繁育量达到最大值;接蜂25 d后,接蚜部位在烟株中部和上部叶的烟蚜茧蜂繁育量达到最大值;接蜂30 d后,接蚜部位在上部叶且接蚜量为20头/株的烟蚜茧蜂繁育最大。接蚜在烟株下部叶对烟株生长的影响最小,接蚜量越少对烟株的生长影响越小。
烤烟生产上烟蚜茧蜂防治烟蚜以烟蚜繁育为基础,接蚜在烟株上部叶且蚜量为20头/株时,烟蚜茧蜂繁育量最多,在25 d时烟蚜茧蜂量达到最大值。因此,在扩繁烟蚜茧蜂时,应尽量在烟株上部叶接蚜,效果最好,且接蜂后25 d进行烟蚜茧蜂繁放最适宜。
接蚜量越多,烟株农艺性状等各项指标表现越差,但烟株的长势还与温度、湿度及土壤等因素有关,该试验接蚜量对烟株农艺性状的影响仅作为参考,两者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4 参考文献
[1] 杨效文,张效羲.我国不同地区烟蚜种群生殖特征研究[J].生态学报,2000,20(1):139-145.
[2] 马丽娜,刘映红,张玲,等.不同病毒接种烟株对烟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07,34(1):10-14.
[3] 张维娜,李红梅.不同外源营养物对烟蚜茧蜂寿命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4,42(1):87-88.
[4] 任广伟,张连涛.烟蚜和烟青虫的发生与防治[J].烟草科技,2002(5):43-45.
[5] 邓建华,吴兴富,宋春满.等.田间小棚繁殖烟蚜茧蜂的繁殖效果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1):66-69.
[6] 曾钰.我国烟蚜防治研究概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26-827.
[7] 李新爱,王新中,朱艰,等.不同接蚜量对烟蚜四月周期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3):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