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莲++杨国田++刘艳
摘要 总结保山市隆阳区烟后套种甜脆豌豆高效栽培模式示范情况,包括目标任务、实施结果、效益分析、主要措施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烤烟;甜脆豌豆;套种;示范总结;云南保山;隆阳区
中图分类号 S572;S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0-0082-02
根据“隆财农[2015]97号”文件精神,隆阳区下达科技增粮项目(间套种)烟后套种甜脆豌豆示范样板,项目由隆阳区农业技术培训站协作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所实施,结合隆阳区实际,在各级党委政府、农科站、村委会及广大干部农户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在隆阳区蒲缥镇、西邑乡成功举办了烟后套种甜脆豌豆高效栽培模式,获得了圆满成功,面向全区推广。现将样板实施结果、方法和经验等简述如下。
1 基本情况
隆阳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横断山脉南段,地处东经98°43′~99°26′,北纬24°46′~25°38′,气候属于热带、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冬干夏雨、干湿分明,区内最低海拔640 m,最高海拔3 655.9 m,年平均气温15.5 ℃,年活动积温4 639.7~7 806.8 ℃,日照时数为2 046.5~2 327.4 h,年平均降雨量966.7 mm,无霜期234~341 d,年蒸发量1 051.4 mm。显示“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优越的气候资源造就了隆阳区丰富的物产,适合种植多种农作物,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豌豆、蚕豆等粮油作物,甘蔗、烤烟、咖啡等经济作物,素有“滇西粮仓”之美称,是云南省粮食、烤烟、甘蔗、咖啡、豆类、蚕桑、油菜、蔬菜、核桃等作物的主产业区之一。全区4 333.33 hm2烤烟面积80%以上分布在山区、半山区,烤烟生产季节雨量充沛,集中在5—8月,水热条件好,4月上旬至10月下旬多数产区活动积温都超过3 300 ℃以上;进入8月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稳定,昼夜温差较大,对烟叶营养物质的积累、叶色转型较为有利,烤烟生产业已进入烘烤期,此时在烟地上套种甜脆豌豆。往年烤烟收后烟地基本上进入冬闲,近年隆阳区利用优越的气候资源扩大晚秋作物种植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 目标任务
隆阳区烟后套种甜脆豌豆高效栽培模式,下达面积353.3 hm2,其中蒲缥镇面积220 hm2,西邑乡面积133.3 hm2,产量指标12 000 kg/hm2;带动项目区520 hm2进行高效栽培,实现甜脆豌豆增产增收。
3 实施结果
3.1 测产结果
通过2016年11月23日对蒲缥镇、西邑乡烟后套种甜脆豌豆示范样板实地进行测产16块,测产面积10.6 hm2,每块测产面积均在13.3 m2以上,最高产量27 917 kg/hm2,最低产量10 126.5 kg/hm2,加权平均产量16 147.5 kg/hm2,较产量指标12 000 kg/hm2,增产4 147.5 kg/hm2,增幅34.56%。圆满通过了项目单位的验收。
3.2 农户效益
2016年3月2日通过对20户农户定点调查分析显示,甜脆豌豆鲜豆荚实际平均产量13 057.5 kg/hm2,市场收购综合平均单价为4.71元/kg,产值61 500.8元/hm2,与下达产量指标12 000 kg/hm2相比较,增产1 057.5 kg/hm2,增幅8.81%,总产增加373.6 t,增收175.97万元。超指标完成了工作任务。
4 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项目区实施烟后套种甜脆豌豆示范推广样板共增收175.97万元,国家投资90万元,投入与产出比为1.00∶1.96。
而烟农在烟地里套种甜脆豌豆投入6 000元/hm2,实现净产值55 500元/hm2,投入与产出比为1.00∶9.25,与种植其他小春作物相比经济效益相当显著。
4.2 社会效益
一是通过项目实施,烟农种植甜脆豌豆,生长周期短(生育期120 d),效益又快又好,加大了对农户无公害甜脆豌豆生产技术的培训力度,培训了农户,提高了农户的科技素质,辐射带动了周边520 hm2甜脆豌豆产业无公害化发展,提升了甜脆豌豆的生产质量,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二是借助北方蔬菜市场资源紧缺的时间差,提高单位面积效益,丰富了蔬菜市场,调整了产业结构,开发了晚秋作物面积,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3 生态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种植甜脆豌豆可以充分利用烟后余肥、烟杆以及隆阳区晚秋光温资源,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在项目实施中主要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以及施用有机肥,由于品种抗病,减少了农药投入,化肥用量少,从而减少了空气、土壤、水污染,增加了地面植被覆盖率;在项目实施中充分利用了烟杆,节省了再次用杆成本和劳力投入;豆科作物种地养地相结合,培肥了地力,确保“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为隆阳区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5 主要措施
5.1 组织保障
为切实加强项目实施的领导,区农业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局长任副组长、农业局种植业股、财务股、项目办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农业局种植业股,主要负责项目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设立项目工作责任人:项目技术责任人。乡镇政府成立由乡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乡镇长任副组长,乡镇政府办、村领导等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在乡镇政府办,主要负责项目落实和发动工作,设立乡镇项目工作技术负责人。
5.2 技术支撑
在隆阳区农业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中,聘请8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技术干部组成专家技术组(表1)。一是负责制定年度总体技术实施方案和具体技术实施方案;二是确定审核品种和主推技术;三是接受上级指导、监督、检查,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情况;四是技术指导、培训;五是确定技术工作计划,组织开展的技术指导工作;六是开展对项目的绩效评价,调研、总结工作,提出工作建议。技术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农业技术推广所。各乡镇下设办公室在各乡镇农科站。
5.3 主推技术
5.3.1 品种选择。选择夏美仁甜脆豌豆品种,其全生育期为120 d。
5.3.2 整地理墒。由于多数烟地经过夏季长草较大,整地理墒时除草要干净,在烟垄一侧离烟杆10 cm一侧开1条小沟单行种植,沟宽15~20 cm,沟深8 cm左右,以便于沥水,利于出苗[1]。
5.3.3 播种量。一般播量为60 kg/hm2。播前晒种1~2 d,4 kg种子用钼酸铵10 g+多菌灵50 g或炭疽福美50 g拌种或种苗乐或迈舒平拌种剂等拌种,现拌种现播种[2]。1 800 m的海拔一般播期在8月15—30日。浅沟条播,充分利用烟垄沥水及烟地余肥,保护好烟杆,烟杆作为豆蔓后期长到25 cm左右时搭架挂吊线的支撑杆,每垄播种1行,穴距10 cm,每穴播2粒种子,深度2~3 cm。
5.3.4 除草。芽前除草,在播种10 d以前用20%草胺膦3 000 mL/hm2喷雾。芽后除草,杂草三至五叶期时,用利耘(高效氟呲甲禾灵)300 mL/hm2对水300 kg/hm2喷雾。
5.3.5 水分调控。甜脆豌豆抗旱性强,耐湿性差,水分过多出苗容易发生渍害,造成烂根、植株黄死。水分缺乏不利于出苗,墒情含水量达到60%即可下种,部分烟地烟叶长势较好,墒垄土壤被烟叶遮盖难以接到雨水,只有等烟叶采收后降雨墒情达播种要求时才能播种。正常年景,山地甜脆豌豆自然降雨即可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3]。如遇严重干旱情况下,有条件则可进行浇水。后期保持其土壤湿度,余肥充足会长的更好。
5.3.6 施肥。一是种肥。施农家肥15 000 kg/hm2的基础上,施普钙60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或复合肥 250 kg/hm2+硼锌镁肥45 kg/hm2作底肥。二是苗肥。当豌豆长到2~3薹复叶时,用尿素45 kg/hm2、普钙150 kg/hm2、硫酸钾75 kg/hm2对水浇施。三是花肥。视苗情长势,一般在初花期用尿素45 kg/hm2、硫酸钾75 kg/hm2对水浇施,或用高氮复合肥150 kg/hm2对水浇施,或磷酸二氢钾30 kg/hm2对水喷施。注意豆类是喜磷钾作物,有自然固氮能力,小苗期尽量不施或少施氮肥。
5.3.7 病虫害防治。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锈病、根腐病和褐斑病等细菌性病害,发现时可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600倍液喷雾。虫害主要有蛴螬、蚜虫和豆荚螟、斑潜蝇。有蛴螬、地老虎的地块用盖地虎200 mL/hm2对水喷雾,或40%辛硫磷颗粒剂30 kg/hm2或地时克15 kg/hm2拌细土撒施于墒面即可。蚜虫和豆荚螟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喷雾防治,用爱福丁、阿维菌素类等药剂防治斑潜蝇。注意采收前30 d禁止用药,以防农药超标[4]。
5.3.8 适时采收。青豆荚采收时以豆荚肥大,籽粒明显鼓起为最佳采收时期,一般夏美仁豌豆品种可采摘4次,于栽后80 d第1次采收,采摘时留长豆荚柄利于保鲜,注意保留豆荚蜡粉层,便于后期运储。
6 结语
冬季农作物开发甜脆豌豆种植是首选项目,主要以半山区、山区烟后地、玉米地等进行冬季农业进行开发种植。因为甜脆豌豆周期短,用工少,投入少,种地与养地相结合,利于环保,经济效益好。从目前蔬菜市场看,借助北方蔬菜市场资源紧缺的时间差,甜脆豌豆当作蔬菜种植可提高单位面积效益,丰富蔬菜市场,同时也扩大了晚秋作物种植面积,是引导农民增加经济收入很好的渠道。
7 参考文献
[1] 朱武洪.李明香甘蔗间套种大豆[J].云南农业,2016(2):85.
[2] 沈玮囡,赵治军,蒋福稳,等.麦套花生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5(19):232.
[3] 陈文周,陈路华,李聪焕,等.桑园套种鲜食早秋蚕豆[J].云南农业,2015(3):69-70.
[4] 段建保,贾培春.甜脆豌豆高产栽培配套技术[J].云南农业,2014(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