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讨论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9-01-11 09:13郭春雨
学周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讨论法效果课堂教学

郭春雨

摘 要:“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学生运用自己储备的知识获取新知识的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参与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关键词:讨论法;课堂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4-00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4.056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着眼于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整个地理教学过程应该体现课程育人的作用,带给学生愉悦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要达到这种效果和作用,就要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有一定的要求。“讨论法”是一种以学生自我活动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运用合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如果运用不当,教学效果就会打折扣。“讨论法”的运用是有条件的,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合理设置选题,激发学生兴趣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学生讨论。问题过于复杂,学生储备知识不能满足要求,学生的参与率较低;问题过于简单,无法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所以教师需要合理选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有话说。

(一)贴近生活,源于实践的问题

选择源于生活实践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迅速把学生吸引到讨论中来,如太阳辐射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减弱,那么,赤道地区为什么没有变得越来越热,而两极没有变得越来越冷呢?再如,太阳能热水器如何获得最多的光热,提高利用率?这些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可以结合以往的生活体验进行讨论,同时给了不同层次的同学机会,从而也树立了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做出假设,反向提出问题

提出假设性的问题,反向提问,激活学生的逆向思维,如黄赤交角变大,地球上温带范围如何变化等。反向提出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比正面提出问题更具吸引力和挑战性。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在辩论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梯度性强,跳一跳摘桃子

设置的问题有梯度性,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的机会。问题的解决依托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例如,为什么说瑞典、挪威等北欧国家降的酸雨大部分排放源是从西欧国家的工业区传送过来的呢?同学们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具备全球的大气环流运动基本知识,同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能力,然后再综合相关的大气环流知识以及地域联系才能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

(四)分析资料,补充完善概念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把“农业的生产活动”解释为“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但是随着“白色农业”“蓝色农业”等新兴农业的兴起,这种对农业的定义和解释已经不全面,那么如何补充完善概念呢?可以先给同学们读一段关于“白色农业”和“蓝色农业”的材料,然后同学们结合资料给出“农业”的完整概念:农业是栽培植物,饲养动物和利用微生物转化以获取人类所需物质的生产活动。在分析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合理安排时间,保证讨论充分

讨论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通过思维碰撞得出真知。讨论的时间要有保证,假如时间过短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讨论的目的,尤其是教师担心影响自己的教学进度,速战速决,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讨论丧失兴趣。课堂讨论的展开,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四个阶段。要完成这一过程,教师必须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逐步实施,重视过程,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发精彩思考与争论。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千万不能着急,不要有速战速决的想法,更不能迫不及待地去帮助解决问题,要给学生逐渐进入状态,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形成独到见解的时间。

讨论的时间不是固定的,教师应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而且还要注意讨论的人员组合。讨论的人员组合与时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小组讨论是最常见的课堂讨论组合,这就要求老师们在分组的时候注重学生的合理搭配,每个小组各层次学生按比例分配。一个小组4-6人,人员太多不能保证讨论充分。每节课设置2-3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组代表进行阐述,最后教师总结,这样忙而不乱,能够保证课堂高效有序的进行。多次讨论之后,学生能够在讨论的过程中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包容能力。

三、重视情境创设,激活学生思维

可用惊人的数字激发学习的激情。例如在讨论“我国酸雨的危害和防治措施”这一环节时先列举几个数字,“酸雨和二氧化硫等污染,每年给我国造成的损失超过1100亿元人民幣。我国青藏高原以东,长江干流以南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酸雨区,酸雨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同学们听完这些数字后一定想知道酸雨有哪些危害,现在又该如何治理。创设这样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对旅游、大型工程等的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当然教师也要做个有心人,多留意观察,关注国家大事,及时充电,积累相关素材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兴趣,作为课堂讨论的催化剂。

教育者要紧跟时代主题,深刻学习领会新的教育理念。地理学科教学承担着引领学生思想的责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我们地理教师获取知识的一种好途径,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适时适量的讨论会激起课堂的朵朵浪花,让师生在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纪懿芯,林媚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微[J].课程教学研究,2014(2).

[2] 张逢成.白色农业——二十一世纪农业发展的新领域[J].地理教学,2004(2).

[3] 陈美桂.浅析分组讨论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地球,2013(9).

[责任编辑 李 媛]

猜你喜欢
讨论法效果课堂教学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探析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