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永平
摘 要: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几千年中,中华文化的传承离不开经典文学的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更是老生常谈的道理。近几年来,我国传统文学经典诵读在全国中小学乃至大学都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可以使语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经典诵读,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而且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措施。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经典文学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中华文化的自信,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现代文学作品和现代语文素材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经典诵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3-009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3.062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瑰宝,是千百年來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华优良传统的结晶。中华文化国学经典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涵、科学知识、文学思想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今天的中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继承人和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既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也要对中华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光大。中学生要以求实的态度来继承,以创新的精神来发扬中华文化。中学生在每天的诵读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逐步发展他们的思维,从而形成终身受益的读书习惯,使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形成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近年来,我校大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课堂内外共同推进,提升学生的经典文学素养
在中学语文课本里有很多有关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的篇目,但是,这些篇目远远不足以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并从其中获得精神营养,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精神素养,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以及从传统文化中获得精神营养,丰富自身的成长就需要青少年广泛涉猎和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厚积薄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学教师有必要把课外的国学经典引进课内,对于国学经典教学是一个必要的补充。像《三字经》《诗经》《声律启蒙》《论语》和《国学经典诗文选读》都是非常好的校本教材,这些教材主要内容就是国学经典,把这些国学经典引入到课内,大大丰富了国学经典的内容。《国学经典诗文选读》主要有古代诗歌、经典散文、蒙学选读等,比如教师在教学课本时,此时可以把相关的其他诗词引入课堂,进行对比学习,提升学生对于该项目的深入认识。如宋代翁卷的《乡村四月》和范仲淹的《江上渔者》都是很好的教学材料,通过这种方式,将原来一周一首诗文增加一周两首或者三首。课内的精学,课外的熟读,从而让学生在大量的诵读中感受国学经典。就是将传统文化,经典篇目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深入挖掘经典篇目的精神内涵。注重诵读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孩子们的语感,逐步发展他们的思维,从而形成终身受益的读书习惯,使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形成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经典文化修养又提升学生古文学习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现代文的阅读和写作,从而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诵读为主,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应广为提倡,因为诵读对于感受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虽然我们一直强调教师对于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予以积极的干预和引导,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但由于学生语文理解能力有限,学生的古文知识基础不足文化知识的缺乏,导致学生很难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提升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学生要有效提高传统文化素养,更需要做的是对于传统文化经典篇目的朗读和积累。教师应该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诵读。切忌在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经常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讲得多,分析的多,甚至学习唐诗也是一讲到底,唯恐学生听不明白。要将国学经典渗透到每节课当中,首先要在课堂上将诵读进行到底。语文课是读书课,不是听书课。语言学习离开诵读则事倍功半,诵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是最根本的方法,也是最高效的方法。
朗读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和读书方法。理学家朱熹曾经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学习语文最好的办法就是诵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组织学生每天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声律启蒙》、《论语》选编、《孟子》选编、《大学》和《中庸》(选编)。每两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做到全体参与,个人诵读和小组诵读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诵读,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在活动中增加成就感。诵读是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诵读过程是学生学习文本的过程,是自己的积累语言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形成很好的语感,诵读越多,积累越多。诵读过程是指向学生内心的,是学生带着深厚的自我情感色彩的体验,是入心、入脑、入血脉的。诵读的过程是学生付诸感性的过程,能够调动自我情绪,和作者同歌同舞,同悲同乐。
三、精讲多诵,将时间还给学生
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师一讲定课堂的现状,将课堂还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诵读。只有学生诵读了,语文教学才能取得实效,高效课堂才能取得预期的目标。现代心理学研究充分表明中学生的机械识记正处于黄金时期,如果利用这个黄金时期让学生诵读大量的国学经典,会对学生的整个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在青少年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古文基础,可以让孩子在起跑时领先。这期间,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坚持好诵读,不求甚解,不要理睬兴趣培养。诵读才是回归自然的语言学习。在教学中,以课堂为引领,以单元为主题,将国学经典渗透到学生的每节语文课中,渗透到学生的每一天生活当中。要将国学经典渗透到每节课当中,首先要在课堂上将诵读进行到底。语文课是读书课,不是听书课。
总之,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不但蕴含了丰富的文学知识,而且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思想,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以求实的态度来继承,以创新的精神来发扬。语言学习离开诵读则事倍功半。所以,诵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是最根本的方法,也是最高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壁生.“国学”定义的重新检讨[J].当代儒学,2011(1).
[2] 蒋原伦.当代艺术与阐释性批评——多媒介语境下艺术评价机制之探析[J].文艺研究,2010(12).
[3] 金春兰.《三字经》《千字文》中蕴含的技术类知识探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