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平,陈伟国,孙海燕,林蔚红,戴建忠,钱秋杰
(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浙江 嘉兴 314400)
氟啶虫胺腈(sulfoxaflor)是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的新型磺酰亚胺类杀虫剂,作用于胆碱受体内独特的结合位点而发挥杀虫功能,可经叶、茎、根吸收而进入植物体内,适用于防治棉花盲蝽、蚜虫、粉虱,飞虱和蚧壳虫等吸汁类害虫。2010年在中国取得氟啶虫胺腈防治棉花粉虱、棉花盲蝽和小麦蚜虫、黄瓜粉虱、水稻水虱的田间试验批准证[1]。浙江省从2014年起推荐氟啶虫胺腈用于防治蔬菜、瓜果温室白粉虱、烟粉虱,以及柑桔蚜虫[2]。因氟啶虫胺腈对抗吡虫啉的刺吸性昆虫有很高的防效,是抗性管理方面的一个新的防治药剂[3]。不仅有棉花盲蝽、蚜虫、烟粉虱、稻飞虱等防治的报道,也有防治桑蓟马、桑粉虱及对家蚕安全性的报道[4~10]。为进一步明确氟啶虫胺腈在浙江蚕区对养蚕生产的安全性,我们于2017年秋季系统测定了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家蚕的毒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1 供试农药
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江苏苏州佳辉化工有限公司分装,农药登记证号LS20130290F140015;77.5%敌敌畏乳油,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农药登记证号PD85105-2。
1.1.2 供试家蚕品种
“白玉×秋丰”,浙江省海宁市新兴蚕种制造有限公司生产。
1.1.3 供试桑园及桑树品种
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试验桑园,育71-1,10年生,中干树型养成,每667 m2桑园栽植1000株。
1.2.1 氟啶虫胺腈对家蚕3龄起蚕的急性经口毒性测定
经预备试验,将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按质量浓度稀释成5~7个浓度梯度,取适龄桑叶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稀释药液中1 min,取出后自然晾干,放置于保鲜盒内备用。每个浓度处理小区给入20头3龄起蚕供试,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在温度(26.5±1.0)℃、相对湿度75%~85%的恒温室内饲养,24 h后改用新鲜无毒桑叶继续饲养至4龄起蚕,每天调查幼虫中毒死亡率。采用DPS(15.10版)统计软件对药液质量浓度对数与幼虫死亡率概率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11],求出致死中浓度(LC50)和95%置信限。
1.2.2 氟啶虫胺腈对2龄起蚕的熏蒸毒性测定
将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稀释成100倍、1000倍和10000倍液(即氟啶虫胺腈500、50、5 mg/L),以77.5%敌敌畏乳油10000倍液(即敌敌畏77.5 mg/L)为农药对照,以清水为空白对照,分别取配制好的各种农药稀释液1 mL均匀涂于直径10 cm的培养皿内,把涂有农药稀释液的直径10 cm的培养皿放入容积为60 L(高60 cm、直径36 cm)的聚乙烯塑料桶底部,在距桶底40 cm高处放入装有30头2龄起蚕直径10 cm的培养皿(不加盖)进行熏蒸毒性试验,并喂以新鲜无毒桑叶,每个处理重复3次。塑料桶用双层盖密封后放置于(30±1.0)℃的恒温室内,熏蒸24 h后取出,调查中毒死亡蚕头数,然后更换新鲜无毒桑叶,继续饲养至4龄第1天结束,每24 h调查中毒死亡蚕头数并计算中毒死亡率。
1.2.3 氟啶虫胺腈在桑树上的内吸传导毒性和残毒期测定
(1)将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稀释成1000倍、2000倍和4000倍液(即氟啶虫胺腈500、250、125 mg/L)3种不同浓度的药液备用。
(2)3种浓度处理各选定10株桑树,在枝条顶端最大叶位处做好标记,防止采摘未喷到药液的新生桑叶;每株供试桑树中各选取1~2根枝条,上半部分用透明塑料袋暂时密封,将上述3种浓度药液分别均匀喷洒于供试桑树的桑叶正反叶面,不同处理间隔2行桑树作保护行。待叶面的药液略干后撕开套在枝条上的塑料袋顶部并做好固定,防止未喷药处理的桑叶受污染。
(3)喷药后间隔一定时间采摘不同浓度药液喷洒的桑叶,以及3种未直接喷药处理区的桑叶喂蚕,以新鲜无毒桑叶为对照,共7个处理区,每个处理区30头3龄起蚕,重复3次,共计21个处理区,饲养至4龄起蚕结束,逐日调查记载各处理区中毒死亡蚕头数,计算中毒死亡率。
1.2.4 氟啶虫胺腈对家蚕中毒症状的观察
将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稀释成2000倍(250 mg/L),浸渍桑叶后晾干,饲喂3龄1 d蚕和5龄1 d蚕,观察记录家蚕中毒症状。
采用浸叶法测定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3龄起蚕的急性经口毒性,添毒24 h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4.1195+4.4531 X,相关系数r=0.9860,LC50为 111.6599 mg/L,95% 置 信 限 为 95.7585~123.5084 mg/L。参照2005年制定的《化学农药环境评价试验准则》草案的农药毒性等级划分新标准[12],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家蚕的毒性等级为中毒级(20<LC50≤200 mg/L)。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防治稻飞虱推荐浓度为250 mg/L左右,与LC50的毒性比为2.24,对养蚕生产具有高风险性。
表1 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在桑叶上的残留毒性和内吸毒性测定结果Table 1 Determination of Residual Toxicity and Systemic Toxicity of 50%Sulfoxaflor 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s on Mulberry Leaves
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100倍、1000倍和10000倍3种稀释液熏蒸处理2龄起蚕24 h后,继续饲养至4龄第1天均无中毒症状和死亡蚕,发育进度与空白对照无差异;而对照农药77.5%敌敌畏乳油10000倍稀释液熏蒸处理2龄起蚕,24 h内供试家蚕全部中毒死亡,表明氟啶虫胺腈在试验浓度下对家蚕无熏蒸毒性。
由表1可见,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1000倍稀释药液喷于桑树枝叶,至喷药后9 d采摘药液处理桑叶饲喂3龄起蚕,死亡率均达100%,喷药后19 d无中毒死亡蚕发生;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2000倍稀释药液喷于桑树枝叶,喷药后1 d、3 d的5 d采摘药液处理桑叶饲喂3龄起蚕,死亡率均达100%,至喷药后15 d的桑叶喂蚕不再出现中毒死亡;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4000倍稀释药液喷于桑树枝叶,喷药后1 d的桑叶喂蚕死亡率为64.44%,喷药后9 d不再出现中毒死亡蚕。采摘枝条上部未直接喷药处理的桑叶饲喂3龄起蚕,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1000倍处理区的喷药后1 d死亡率为14.44%,3 d死亡率为4.44%;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2000倍处理区的喷药后1 d死亡率为5.56%,表明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稀释药液喷于桑叶后具有一定的内吸作用,向上传导至未直接喷药的桑叶,但其内吸传导作用较弱。
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2000倍(250 mg/L)稀释药液处理的桑叶饲喂3龄1 d蚕,约60 min出现胸部膨大、摇头、吐液、爬动等中毒反应,30 h左右蚕体缩小,部分个体死亡。饲喂5龄1 d蚕,2 h后少数个体略有蚕体缩短现象,约24 h后无异常症状,48 h后逐渐恢复食桑。
本试验测定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3龄起蚕添毒24 h的急性经口毒性(LC50)111.6599 mg/L。李云芝等[10]对3龄家蚕添毒4 h调查36 h的死亡率,测定的LC50为140.45 mg/L。谢道燕等[9]对3龄家蚕添毒叶1次后于72 h调查,测定的LC50为91.158 mg/L。虽然三者的试验方法略有差异,但对3龄家蚕的LC50在同一量级,对家蚕的毒性等级均为中毒级(20<LC50≤200 mg/L)。
试验结果表明,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1000倍(500 mg/L)、2000倍(250 mg/L)和4000倍(125 mg/L)药液喷洒桑叶,对3龄家蚕的残毒期分别为19 d、15 d和9 d,可见不同稀释浓度之间的残毒期相差极大。谢道燕等[8]以质量浓度333~500 mg/L的氟啶虫胺腈药液喷施桑树,对2龄家蚕的安全间隔期为13 d以上,短于本试验的残毒期。李云芝等[10]测定66.67 mg/L氟啶虫胺腈药液处理的桑叶对2龄家蚕的残毒期仅1 d,其参考麦田蚜虫防治推荐剂量设置试验浓度,即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稀释7500倍,而本试验的供试浓度以高于水稻飞虱防治剂量,与前者的试验浓度相差较大。
综上所述,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家蚕的急性食下毒性中等,低于常用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13];按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防治稻飞虱推荐浓度(约250 mg/L)与LC50的毒性比为2.24,对养蚕生产具有高风险性;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无熏蒸毒性,在桑叶上的内吸传导毒性较低;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喷施于桑叶后,对家蚕的残毒期中等,短于毒死蜱,长于灭多威[13]。稀释浓度是影响农药在桑叶上残毒期的主要因素,此外不同地区气候及桑树长势等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判断氟啶虫胺腈对家蚕的安全风险性,尤其是将氟啶虫胺腈用于桑树害虫防治时应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