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以听带写”教学

2019-01-11 08:25胡洁元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8年34期
关键词:弱视登山语篇

□胡洁元

(湖州市吴兴高级中学,浙江湖州 313000)

英语学习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落实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1]8。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1]13。

“以听带写”教学,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获取和修正来自听力语篇中的重要信息之外充分利用语篇优势,以语篇主题为引领,学习语篇所承载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语言,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提升综合语言技能,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下面以NSEFC Book 7 Unit 1中Listening and speaking部分的听力语篇为例,谈谈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以听带写”教学。

一、教学思路

在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以听带写”教学中,首先教师以问题为驱动,铺垫和激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接着通过听语篇录音,学生获取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并通过梳理、整合等学习方式构建并阐述信息间的逻辑关联,初步感知语言知识和信息背后所承载的文化知识。然后教师设计相关写作实践活动,提供语言知识运用的平台,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评判等手段,深入探讨语篇内涵和评价写作意图,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最后,教师设计Mini Project活动,鼓励学生将所内化的知识运用于新的语境,加深对主题意义的认识,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创造性、合理性地发表解决类似问题的办法,助力语言技能向学科素养的转化。

二、材料分析

例文是Joan对盲人登山爱好者Barry Minto的一段采访,内容涉及Barry组织弱视登山爱好者攀登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动机、成果以及下一阶段的登山目标。语篇体现了弱视登山爱好者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坚强意志,也流露出社会同情和帮扶身残之士的强烈愿望。语篇主题是人与自我和人与社会的双重结合。人与自我体现于弱视登山者不屈服于命运,敢于突破自我,做到身残志不残,实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人与社会则反映在弱视登山者关爱残障人士,并希望通过登山运动助力残疾人公益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应贯穿两大主题,围绕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及公益事业与志愿服务两大中心话题开展相应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语篇文化内涵深刻,思想观念先进,非常具有育人价值。语篇语言地道简练,功能性特征鲜明,适合模仿运用,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典范材料。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学思路和材料分析,笔者将教学目标由低层到高层罗列如下。

1.通过听采访录音,学生能获取Barry等人攀登乞力马扎罗山的动机、成果以及登山成员的身份特征、登顶人数所占比例、下一阶段的登山目标。

2.通过分析登山的动机、成果以及登顶人数所占比例等数据,学生能整合性地阐述这些重要内容之间的关联,并能运用表示因果、递进等推断性语言,如It can be learned from…,even better than...

3.通过挖掘和汲取信息关联中的精华,并以此为素材,学生能以个人身份向Barry道贺,完成一封祝贺信,并能运用具有祝贺功能的语言,如I am writing to congratulate you on…,I am impressed by…,I wish you...

4.通过写祝贺信的活动体验,学生能科学地评价残疾人登山运动的社会意义,并能运用有关表达观点类的词汇,如amazed,worthwhile,deserve等。

5.基于全国助残日,安排助残志愿者活动并评价活动意义,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类似情境中的问题,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设计

(一)提出问题,激活已知

例文的主题与弱视者有关。笔者在上课伊始呈现一位盲人的图片,提出以下问题:What disability does he have and what difficulties might he have in life?该问题鼓励学生开展头脑风暴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联想盲人或弱视者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充分激活已有的生活常识。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后,笔者继而呈现一座高山并提问:Can the weak-sighted make a successful climb of the mountain?上述问题旨在让学生预测听力内容,评判弱视者能否成功登山,并引入重点词汇:weak-sighted,sighted,companion,have difficulty with等,为学生接受新信息铺垫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

(二)精听语篇,获取新知

基于语篇的主要内容,笔者提出以下问题,要求学生听录音三遍后回答。

①How many sighted and weak-sighted climbers were there?

②How many of them reached the top respectively?

③What did Barry and his team want by climbing Mount Kilimanjaro?

④ What was Barry’s next plan?

⑤How did Joan feel about the climb as well as Barry’s plan?

上述五个问题包含了登山的基本信息以及采访者Joan的态度和观点。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来把握语篇的重要信息,并将语篇信息与自己听前的预测和评判进行比较,弥补之前零散的、不完整的甚至可能有一定偏差的认识,在梳理信息过程中获取新知[2]93。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问题不仅构成语篇的主要内容,同时彼此之间具有密切的逻辑关联,这对学生形成新的概念提供了前提。

(三)整合信息,形成概念

在“以听带写”教学中,学生绝不能停留在获取表层信息的阶段,而需要对听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挖掘它们的内在关联,整合性地运用语言来表达意义,形成新的概念,感知和理解语篇承载的价值取向。在获取以上信息的基础上,笔者提出如下问题,要求学生进一步分析所得信息之间存在何种逻辑关联。

①Why could many of the weak-sighted climbers reach the top?

②What can be learnt from the numbers of the successful climbers?

③What probably made Barry challenge Mount Qomolangma?

通过回答上述问题,学生能构建如下关联:在登山过程中,弱视者肯定需要他人的协助才能登顶乞力马扎罗山;从数据显示来看,大部分弱视登山者(75%)能登顶成功的另一原因便是他们的精神力量,即顽强的意志力和爱心,而这也正是Barry等人想要通过登山向世人证明的事实:残疾人能做正常人做的事,甚至还能做得更好;除此以外,征服非洲最高峰使Barry等人信心倍增,以至于萌生了挑战珠穆朗玛峰的念头,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此可见,通过这类学习活动,学生不仅能从整体上综合把握语篇的逻辑框架,高度整合碎片化信息,使之在大脑中形成新的认识和新的概念,又能充分感知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

(四)内化语言,构建新篇

在这个阶段,教师组织分析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汲取新概念中能深入反映主题文化的精华部分,再通过开展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语言与所获得的关联信息进行整合性的口头或书面输出,达到内化语言的目的。在例文教学中,笔者设置了一项听后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个人名义给Barry写一封祝贺信,就登顶乞力马扎罗山一事向他道贺。由于学生对祝贺类的应用文体裁比较陌生,因此笔者在写前开展了班级讨论活动:Why do we need to express congratulations?根据学生的反馈,登山的目的和成就是促使他们表达祝贺的主要原因,于是笔者给学生进一步搭建内容和语言支架:What are you mostly impressed/amazed by?学生需要回顾“整合信息,形成概念”教学中所形成的概念,汲取其中的精华部分,运用抽象思维抽取最本质的内容,概括出祝贺信的中心思想,继而完成写作。例如:

Dear Barry,

I’d like to express my sincere congratulations on your successful climb of Mount Kilimanjaro.I am impressed mostly by your kindness for the disabled as well as the determination to conquer the highest mountain of Africa.I am also amazed by your ambition to challenge Mount Qomolangma.I wish you every success!

Yours

Sally

由此可见,写作活动为学生描述和交流新概念提供了较为正式的平台,实现了语言和知识的内化与运用,巩固新形成的知识结构,促进将知识向能力的过渡和转化。

(五)分析语言,评判意图

在指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下,语言学习都是基于具体的语境的,我们分析语言结构、表达方式,或者具体词的选择和使用,看如何能够更好地表达和表现主题,也就是在情境中去感受语言的使用,加深理解和欣赏语言[2]93。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组织学生比较优秀范文和普通习作中的措辞,体会语言的魅力(见表1)。

表1

优秀范文运用了“impressed”“amazed”“challenge”等抒发作者敬佩和赞美的词汇,与一般习作相比,语言更贴近情境,修辞效果更佳,作者的表达意图也更为清晰。通过比较,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语言运用的情境特征和表达效果,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除此以外,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推断和评价语篇中的观点或意图,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内涵以及具有育人价值的内容。基于写作,笔者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Why did Barry need to raise money for the disabled and prove that they can do whatever they want?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表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进一步推断Barry组织登山活动的真正意图及其背后所隐含的社会问题。以下是部分学生的讨论结果。

S1: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before the disabled are all treated equally.

S2:We have learnt from Barry and his team that they can do even better in climbing than sighted people,so it’s wrong to look down upon them.

S3:Great efforts need to be made to help the disabled live better,so all of us,as well as the government must work hard at it.

从以上表达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能够结合已有知识经验,将Barry等人的行为与社会实际相联系,有理有据地评判作者的意图和观点。在评判的过程中,学生既训练了思维能力,又增长了对社会和残疾人的高度责任感,提升了“助残、扶残”的先进意识,推动了良好意志品行和道德情操的形成。

(六)创造想象,迁移创新

通过对语篇中的观点和意图进行推理、论证和评价,学生加深了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将新的知识迁移到新的语境中,并运用多元思维创造性地解决新环境中的问题,实现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最终目标。围绕“助残”这一主题,笔者联想到我国于1991年设立的全国助残日,于是设置了一项微课题活动,旨在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和想象,并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T:National Day For Helping the Disabled,first started in 1991,falls on the third Sunday of May and is attracting attention from our society and governments of all levels to hold various activities to help the disabled.As a high school student,what can you do to help them?And explain the reason.

学生围绕“全国助残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主人翁的姿态,立足于助学、爱心、志愿服务等几个角度,展开合理想象,为助残活动增添一分力量。例如:

S1:As a student,what I can do is to deliver some of my books to the disabled children.I believe that knowledge is so powerful that it can help them build up confidence to lead a good life.

S2:I would like to join in some programs aiming at helping them receive better education.I have a better performance in English,math,and physics,so I can help them with these subjects.

S3:I am good at playing the flute and I am a member of the school folk music band.We can offer a show to the disabled in our community on this day to make them have fun and enrich their life.

通过这个微课题活动,学生不但提升了社会责任意识,同时也能深刻认识到自我价值,尤其是能考虑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去关爱社会,关爱残疾人士。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了他们的思维层次,发展了语言能力,并在整个过程中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能力逐步转化为核心素养。

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以听带写”教学将知识学习和多元技能发展融入主题和语境中,从碎片化课堂走向整合与关联发展的课程内容,强调从表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挖掘语篇育人价值和文化内涵,推动融合语言、思维、文化三维立体式教学,助力实现从知识到能力,再由能力向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新课程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弱视登山语篇
弱视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研究进展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登山
登山有几人
为什么弱视的蝙蝠可以在晚上飞行?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多用登山杖
左旋多巴联合遮盖方法治疗儿童弱视102眼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