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若凡
青海省格尔木市第二中学,青海格尔木 816000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教学理念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是要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前提条件。这就需要教师在提升教学专业能力的同时,进行角色的转变,从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引导者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这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进行自主探究,进而活跃学习思维[1]。
例如,在《再别康桥》的课堂教学中,作为20 世纪我国出名的别离诗,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感受诗中所烘托的气氛,它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乐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多媒体教学将诗人所描绘的情景展现出来,让学生直观的欣赏诗中描绘的景物,如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潭水等,这样学生在阅读诗句时,能够快速进入到诗人描绘的意境中,感受诗中的优美。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大部分学生都养成了被动学习习惯,缺乏学习上的自主性,只有在家长和教师的监督下,才能进行高效率的学习,这不但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制约学习效率的提高,还会增加学生的精神压力,使学生无法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借助提问环节,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进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助力[2]。
例如,在《荷塘月色》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点,让他们能够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参与度,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①文章的开头写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作者是为了什么不宁静?②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自己“爱热闹也不爱热闹”③在景物描写中为什么描写叶子的偏多?。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课文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学生就可以进行深入的探究,最终得到问题的答案,有效的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
形象思维是大部分高中生的思维模式,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能看到实物的表面特征,然后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对事物的内涵进行浅显的剖析,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和家长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尤其是针对高中的学生,考试成绩能够展示出他们的未来的学习方向,因而将其作为衡量学生未来发展的标准,所以大部分学生的思维都被固定在了形象思维上,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将形象思维转化为逻辑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
良好的想象力是学生创新思维组成部分,丰富的想象力可以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思路更加的清晰,让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想象力往往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帮助学生提高想象力,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大有裨益[3]。
例如,在《中国建筑的特征》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锻炼想象力的机会,可以提前将这篇文章录制成为音频,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听的方式了解,在聆听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闭上眼睛进行想象,根据读者的描绘,在脑海中形成印象中中国建筑的特征,在循序渐进的锻炼过程中,学生想象力就会显著提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可以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创新思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创新教学模式出发,对学生的固化思维进行干扰,帮助学生实现思维模式的转化,让学生提高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促进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