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彩萍 蒋利娟
江苏省昆山市新镇小学与共和国同龄,坐落于昆山周市镇美丽的娄江河畔。水乡的灵秀、文脉的传承, 为学校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从最初的 “学校小志向大,学校旧理念新”到 “把乡镇小学办得跟城里学校一样优质”, 每一个阶段的办学目标, 都经历了拔节的艰辛和抽穗的喜悦, 孕育出内涵、文化的种子,结出了质量、特色的硕果。
古人云: “见贤思齐, 见智思学, 见美思从。”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愿景, 学校秉承 “让每一个生命温润美好”的教育宗旨,提出了 “立德尚美,见美思从”的教育理念,践行 “向着美好那方”的校训,以美育美,美美与共,着力塑造 “新美教育”课程品牌。
学校立足实际,在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的引领下,遵循儿童的生命成长规律与教学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等文件要求, 努力推动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创新课堂的教学方式, 为培养能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具备优秀素养的创新人才建立坚实的基础。
学校地处全国百强县之首 “昆山”, 随着昆山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 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时作为乡村学校,我校又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如自然资源丰富多彩、民风民俗异彩纷呈,得地利人和之优势的乡土资源往往是城区学校难以具备的。此外,昆山与上海、苏州为邻,这也是宝贵的资源,学生可以去上海体验红色之旅、 科技之旅、 文化之旅; 也可以去苏州感悟园林文化,聆听昆曲古韵, 这些课程资源、文化基础为学校课程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奠定了文化基础。
学校环境优美,资源丰富,除普通教室外, 还拥有专用教室23个, 其中艺术类的教室有11 个,科技类的有4 个,同时还有专门的智慧教室以及8 个课间活动大平台, 为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2 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70人, 占比85%。 骨干教师37 人,占比45%, 拥有才艺特长的教师30 人, 占比37%, 这些为学校课程建设提供了丰厚的资源与保障。为了保证品质课程的顺利开展,学校高度重视、合理规划。校长室下面分设三个 “中心”: 一是发展规划中心, 负责宣传策划、 后勤服务、 人力资源; 二是德育文化中心,主要抓德育与课程的融合;三是教科研训一体化中心, 三个中心紧密配合、 相互协作, 时刻围绕所有活动展开工作。
自2013 年4 月份开始, 学校聘请了30 多位校外专家, 开设40门社团课程, 组建60 多个社团,每周两课时连上排入课表, 全校1900 多名学生打破年级班级的限制,自主参加社团活动。学校开设的课程类别虽然很多、课程内容也很广, 但是学生究竟需要什么课程, 为此, 我们开展了问卷调查,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做好课程设置工作, 进一步梳理、 总结与分析,对学校现有的课程进行系统化思考,优化了课程体系。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容易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 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 无活力, 不能学以致用, 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的讲授, 常常陷入繁琐的分析、 提问之中。 新课程改革为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搭建梯子,接下来我们将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想法进入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碰撞,热烈讨论的学习场所,在各自想法的交流、补充与争辩中, 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优化教师和家长间的合作沟通。
如何最大限度地让校园建筑和各种场地成为课程的一部分,如何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个物理空间都具有教育价值, 如何突破教室和校园的围墙, 让社区、 大自然和各种场馆也成为学校课程实施的场地。学校关注课程改革,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科本身的融合和创新, 而要有更广阔的视野, 把空间这一重要元素融合到课改的范畴之内, 统筹谋划, 让空间与课程浑然一体, 共同发挥育人的综合效应。
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将各项具体行动形成统一性的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在于形成课程领导力。 在问卷调查中, 教师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资源、评价等五个维度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深刻剖析, 着重反思自己对提升课程思想力、 设计力、 执行力、评价力等四个方面的想法与实践,这为进一步理解课程领导力的内涵, 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奠定基础。 学校将长期探索提高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方法, 构建起课程领导力 “共同体” 的体系, 包括:建立团队协同力共同体,形成以校长、 骨干教师为核心的课程规划、开发和实施骨干团队; 建立课程开发力共同体, 以特色课程建设为抓手构建丰富而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建立课程效能力共同体,以有效教学研究项目为重点促进课程的高效实施; 推进 “智慧校园”建设, 形成课程实施和评价技术平台的课程领导力建设机制。
“新美课程” 中的 “新”, 既是 “新镇”的 “新”,更是 “日新”的 “新”,为不断进步与超越之意。而 “美”, 既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教育家孔子视教育为 “兴于诗, 立于德,成于乐”, 王国维视孔子治学之道为 “始于美育, 终于美育”。 叶圣陶先生认为: “美育正是帮助学生的美好天性自然生成的最好方式,也是生命质量自然形成、 自然提高的最好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做好美育工作,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新”与 “美”,既是教育目标, 又是教育手段。 以新求美,以美促新,以美立德,融美成德,最终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打下新与美的人生底色。
创新教育、美好教育需要建立在儿童系统成长的背景下。 “新美教育” 不仅是学校内部的教育,也需要家庭、社会的大力支持,三位一体,促进育人平台的建立。新美教育,就是综合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一切教育元素,以最美的姿态去激励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在持续的美感启蒙过程中去发现美、 习得美、 享受美、 创造美和传播美。
培养具有明事理惟德馨、善交流会表达、乐学习精思维、爱探索求创造、强体魄塑健康、雅情趣知审美的 “新美少年” 是学校推出“新美课程”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追求至真乐美、 至善尚美、 至新创美、 至纯唯美的课程目标, 让“新美教育” 课程成为演绎美好、丰富心灵、 体验生命的有效途径。通过课程的建立与实践, 让美好教育的育人目标通过课程及其支持系统得以推进对人的教育, 搭建美学阶梯,让每一个生命都温润美好。
“新美课程”体系以 “美”为核心,打破学科固有的界限,将国家课程和学校开发的校本特色课程, 按照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学科特点进行统整, 构建了 “新美课程” 体系。 “新美课程” 包含尚美修身课程、达美言语课程、拓美思维课程、创美探索课程、健美心体课程、展美艺趣课程六大模块。
尚美修身课程: “尚美” 是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追求美的教育; “修身” 主要包括修德和修智。修德是修身的首要任务。
达美言语课程: “达美言语”课程包含了语文、英语等国家课程和拓展课程,分为阅读涵养、生活表达、艺术表演三大类。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增强对语言材料的感受、理解及运用能力。
拓美思维课程: “拓美思维”课程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良好载体,包括数学文化课程、 思维趣味课程、 前沿科技课程等。 课程以多元、自主、整合的方式,给予学生思维的 “第三只眼睛”, 以此扩展学生的思维视角, 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创美探索课程: “创美探索”课程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精品化的综合实施课程。 学校积极建设校内外各类课堂体验,将传统的课堂变大、 变活、 变新。由此唤起他们内心的求知愿望,培养孩子积极思考的习惯以及对世界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健美心体课程: “健美心体”课程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本着 “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挖掘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其终身运动理念的形成。
展美艺趣课程: “展美艺趣”课程包括美美舞艺、巧手慧心、新新民乐、幽兰飘香等子课程。通过各种展现艺术美的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展艺舞台,培养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在这六大课程模块中,建构并实施 “1+N+P”的课程。
“1”课程:“1”特指国家课程。 即以国家道法课程实施尚美修身课程, 以国家人文课程实施达美言语课程, 以国家科学课程实施拓美思维课程, 以国家综研(综合实践) 课程实施创美探索课程, 以国家体育课程实施健美心体课程, 以国家艺术等课程实施展美艺趣课程。
“N”课程: “N” 指 “natural”自然, 同时又包含着丰富多样的意思。 每一个孩子对世界的认识都不一样, “新美课程” 从认可每一个孩子的生命体验出发,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释放天性、 回归自然;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根据需要,开发适合自己的多样的 “生命蓝图”。 学校尊重孩子的选择和体验, 同时根据年级特点和学校资源开设的动态发展、 不断生成的拓展课程群。
在尚美修身课程中包含如下“N” 课程: “好习惯童谣课程”“我们的节日礼仪课程” “感恩实践课程” 等。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尚美修身课程以 “好习惯” 培养为重点, 以生活好习惯、 学习好习惯等为课程素材, 动态、 持续地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 “尚美修身课程”, 和孩子们一同追求美的根源。
在达美言语课程中包含如下“N” 课程: 一是阅读涵养类, 包括国学、桥梁书、小古文、儿童文学等 “尚美悦读课程”; 二是生活表达类, 包括诗情飞扬、 微电影等语文学科拓展课程; 三是艺术表演类, 主要包括走进昆曲、 阳光英语情景表演等课程。
在拓美思维课程中包含如下“N”课程:一类是数学文化课程,拓展和延伸教材内容, 开拓学生的学科视野; 一类是思维趣味课程, “神奇魔方” “生活中的数学”“和爸妈去旅行” 等,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蕴含于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和活动中来提高思维灵敏度和灵活性; 一类是创意科技课程, 无人飞机航模STEAM 课程、力瀚科学课程、 乐高机器人、 模拟飞行课程等。“拓美思维”课程以多元、自主、整合的方式,让学生与智慧相通、与思维相连,给学生思维的“第三只眼睛”。
在创美探索课程中包含如下“N” 课程: “研学课程” “乡村童年游戏校本课程” “乡村农耕劳作课程” “小小气象员课程” “消防安全课程” “小交警课程” “环保小卫士课程”等实践课程。不断开发、拓展校内外课程资源,与气象站、消防局、交通局、农场、捷安特公司等单位建立校外课程实践基地。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收获直接经验, 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养。
在健美心体课程中包含如下“N” 课程: 主要有真真心宇 (心理健康)和健体 (身体健康)两大类。 心灵密码课程包括 “新学期、心起航” “阳光心态、 健康成长”等课程; 健体课程有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运动” “阳光运动课程”, 融合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绳毽飞扬” “田园骑行” “田径健将” “玩转足球” “青出于蓝” “旋艺乒乓” 等十多门课程。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 始终把学生主动、 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学生真正成为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的“新美少年”。
在展美艺趣课程中包含如下“N” 课程: 包括美美舞艺、 巧手慧心、新新民乐、幽兰飘香昆曲课程等子课程。美美舞艺课程包括舞蹈、合唱、百人非洲鼓等学校特色课程; 巧手慧心课程包括手工串珠、 儿童画、 手工衍纸、 软笔书法、硬笔书法、篆刻、国画等造型艺术课程; 新新民乐课程包括古筝、葫芦丝、竹笛、二胡、古琴等民乐演奏课程。为了与国家课程更好地融合, “展美艺趣” 课程关注在地文化的连续性, 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 “幽兰飘香”昆曲课程为例:美术课上画脸谱、音乐课上学唱腔, “小梅花” 社团演经典, 大课间全校师生一起跳 “昆韵操”……展美艺趣,开启人生美的旅程。
“P” 课程: “P” 是 “parent”(父母)、 “partner” (伙伴)。 学校课程的有效实施, 需要系统的环境, 需要得到更多家庭的理解与支持。 通过家校合作、 社会合作,创造完整的育人环境。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在办学过程中,学校把好习惯的养成作为抓手,以家校合作作为好品格塑造、好习惯养成的坚实平台,致力于品格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为此,学校提出 “一家一课程, 家家都美好”的课程理念,设计了绽美家教课程——“一家一课程”。 “一家一课程” 课程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 “一家打造一套适合自己家庭的学习课程”; 第二层含义:从 “千家来”向 “千家去”。“一家一课程”将 “真善美”的办学理念与 “好习惯养成”的培养目标与全新的家长观、 家长学习观相结合,形成人人参与, 人人学习, 人人做贡献,人人有信心的系统工程。
“P” 课程分求真学习好习惯“一家一课程”、 崇善生活好习惯“一家一课程”、弘美艺体修养熏陶“一家一课程” 三个体系。 每个“一家一课程” 小组, 均由专家、班主任、 家长核心骨干及学生构成。 最好的家庭教育课程是每个孩子都能有进步的课程。 孩子是课程的受益者, 同时是课程的参与者、建设者、推广者。孩子们根据自我评估、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估三结合,选择带领家长参与到不同的家庭教育学习课程中。 “一家一课程”, 让更多家庭、 孩子和父母,包括教师静悄悄地绽放美好。
全面推进 “新美教育” 课程,需要对课程的不断开发,需要教师的倾情付出和政策支持。
一是成立一个课程研发中心。为了保证品质课程的顺利开展,学校高度重视、合理规划。校长室下面分设三个 “中心”: 一是发展规划中心, 负责宣传策划, 后勤服务、 人力资源; 二是德育文化中心, 主要抓德育与课程的融合;三是教科研训一体化中心, 三个中心紧密配合、 相互协作, 时刻围绕所有活动展开工作。
二是聘请一批课程专家团队。课程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专家的指导和引领。 学校聘请刘侃博士、韩立芬博士、 殷飞教授等专家从宏观上着手, 帮助我校明确课程的目标, 构建课程整体实施规划和内容框架,对我校课程活动的指导思想、各年段活动主题、活动时间、活动指导教师的配备等内容进行具体指导,促使我校的课程能规范、有序地开展。
三是提高一线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特长与兴趣喜好, 关注教师的自我发展态势,加强课程开发团队建设,形成教师个人开发和学校特色课程团队、 校外老师团队开发相结合的多元化开发格局。 同时, 学校也要拓宽课程授课教师的 “视界”,根据需要聘请相关专家到校带动、带领教师进行特色课程的开发,形成校外专家—校内教师型的课程开发模式。
四是实行一套政策激励策略。实施 “核心精品课程” 提高课程开发质量。 建立课程开发、 实施评比制度, 对于在这方面表现出色的教师,在绩效考核、评优评先中给予倾斜。建立校外课程实践基地, 不断开发、 拓展校内外课程资源。
真正的教育就是一种唤醒,就是儿童自然、活泼天性的引导与激活。学校课程建设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我们通过对乡村童谣、歌谣的搜集、乡村童年游戏的开展等,对国家课程、基础型课程加以校本化的改造,来开发一系列的校本特色课程,营造适合儿童本性、激发童心的校园生活。 让课程真正回归儿童。
让课程能够真正 “落地”, 需要我们致力于建构学校独特的 “课程图谱”。 让每一位教师可以看到自己在学校 “课程图谱” 中的位置; 每一位家长可以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将学习什么, 未来将发生什么, 学校将把孩子引向何方。
校外专家资源。我校的 “校外专家助推课程改革项目”是苏州市义务教育改革项目之一。学校聘请校外专家作为新型的教育人才和重要的课程资源, 来优化我校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
社区、单位共建资源。学校不断开发、拓展校内外课程资源。我们与上海 《少年文艺》建立小读者俱乐部, 与昆山气象站、 消防局、捷安特等单位建立校外课程实践基地。 利用真实的场景指导学生学习,增强学习体验,使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文化场所、自然环境都成为 “课堂”。
家长资源。 学校有着一批热心,乐于奉献又有能力的家委会骨干。他们积极为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各展所长。
行走在教育路上,品味着 “新美教育”的内涵,新小的师生们必将用实际行动加快课程建设的步伐, 追求 “美” 的 境 界, 向往“美”的方向,表达 “美”的愿景,孕育 “美”的文化,载着 “让每一个生命温润美好”的期待,振翅飞向美好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