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设计简介

2019-01-11 22:37:25刘新建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司乘用房弱电

刘新建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济南250001)

0 概述

本文以日照市奎山综合客运站及配套工程为例,该项目为社会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包括长途、公交、出租车以及高铁、地铁在内的多种交通运行主体的综合交通枢纽,高铁、地铁等不在本设计范围内。本工程包括三部分:(1)室外总体及地下空间:地下空间总建筑面积为50 997m2,二层高架平台面积为23 749m2,高度为9m;(2)旅客过夜及司乘用房:总建筑面积为20 557m2,地下1层,地上四层,建筑高度 24m;(3)长途客运站:总建筑面积为16 970m2,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建筑高度24m。

1 设计范围

本工程智能化系统主要由奎山枢纽指挥管理平台、计算机网络、电话交换、综合布线、无线对讲、室内无线信号覆盖、视频监控、报警(含卫生间求助报警)、门禁管理、停车场管理、有线电视、信息发布(包括LED大屏显示系统)、公共广播、电子时钟、多媒体会议系统及音视频集成管理、建筑设备监控、能耗监测、巡更管理、智能化集成及机房工程等各子系统组成。

2 奎山枢纽指挥管理平台

由指挥中心统一协调各块运营资源,实现各主体信息共享、并一致对外提供内容,形成统一的信息和品质一致的设施服务。本项目管理平台各要素设于过夜用房二层调度中心,集成长途客运、公交客运等业务服务;集成视频监控、数据采集、GIS、会场等视频可视化服务,以及应急调度指挥管理系统。全面整合日照奎山枢纽项目的资源信息,打造以枢纽协同管理平台为基础的应用系统,实现本枢纽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项目统一通信管理平台,将奎山枢纽内电话、广播、无线集群等各异构网络语音资源统一管理和分配调用,预留车载台接入网关接口,实现枢纽内设备、人员互联互通、音视频联动调度、提高枢纽管理的协同调度与指挥能力,实现通信透明化、通信人性化及通信移动化。通信平台预留消防、公安、医院等直通接口,使通信层级扁平化,以实现应对地震、海啸、火灾、暴恐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

2.1 计算机网络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指客运中心的IP网络系统,由客运中心公共网络系统(以下简称“C网”)及各交通方式的专有网络系统(以下简称“A网”)组成。其中C网包括客运中心生产办公网、客运中心设备网。本工程网络系统采用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三层网络架构,其中,接入层到汇聚层采用单链路千兆上行,汇聚层至核心层采用双链路万兆上行,核心交换机进行万兆互联互为热备。根据实际情况在长途站信息机房、司乘用房数据中心、站前广场汇聚机房位置分别部署汇聚交换机:长途站汇聚交换机主要是对长途站楼层弱电间各业务数据进行汇聚和转发,站前广场汇聚交换机主要对地下车库以及地上部分商业各业务数据进行汇聚与转发;司乘用房数据中心汇聚交换机主要对分布于旅客过夜及司乘用房楼层弱电间各业务数据进行汇聚与转发;各区域网络汇聚层和核心交换设备路由交换,起到汇聚核心业务,承上启下的作用,汇聚交换机需要提供高密度的光纤接口(SFP),部署为二层网络网关,汇聚接入交换机的流量,终结二层数据,避免过大的广播域,通过10GE接口接到核心交换机。

客运中心C网以过夜用房三层的数据中心为核心向整个客运中心覆盖,包括长途站房、旅客过夜及司乘用房、辅助用房、地下空间及室外商业部分。安防设备网主要为安防、楼宇自控、信息发布、电子时钟、能耗监测、系统集成等各项运营保障子系统提供服务。各交通主体A网主要覆盖范围为各交通方式建筑区域内,皆接入C网,统一管理。

2.2 综合布线系统

本工程客运中心公共区域综合布线系统,覆盖范围:长途站房、过夜及司乘用房、地下空间、站前广场;其他公共换乘区域等。客运中心综合布线系统由东侧弱电进线间单独面向市政电信管网接入,主配线机房(MDF)设在司乘用房三层的数据中心内。客运中心综合布线IDF与长途站的MDF以主干电缆(大对数)和光缆经地下室布线桥架相连通,并预留日后连接高铁站综合布线MDF的配线容量。

工作区子系统:各办公室均采用双口信息插座(即一个数据点与一个语音点),布置标准按照10m2设置3~4个信息插座布置。公共区域采用双口信息插座墙面嵌装或4孔地面信息插座地面安装。

配线子系统:水平线缆全部采用4对6类低烟无卤非屏蔽对绞线。

管理子系统:根据水平布线距离要求,长途站用房设置7处电信间,旅客过夜用房设置10处电信间,地下室设置8处电信间,用来满足各工作区的接入。

干线子系统:数据主干线缆设计长途站房由信息机房敷设4根12芯室内单模光纤连接至各分配线间;由地下室汇聚机房敷设2根12芯室内单模光纤连接至地下室配线间。由司乘用房三层数据中心敷设4根12芯室内单模光纤连接至各分配线间。语音主干的配置充分考虑到系统的技术指标及经济性,采用3类100对低烟无卤耐火型非屏蔽双绞线,可使整个布线系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适应于各种网络设备,在配置线缆时充分考虑今后电话由模拟信号向数字化转化的要求,为今后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提供了方便,同时使整个系统具有足够的备份冗余。数据信息主要利用光缆建立通信路由,语音及其他模拟信号通过铜芯电缆建立通信路由。

设备间子系统:长途站用房三层的信息机房、司乘用房三层的数据中心、站前广场的汇聚机房分别作为这三个区域的信息汇聚中心,安防网、设备网、生产网、办公网分别由汇聚中心接入司乘用房三层的数据中心。

建筑群子系统:在机柜内配置光纤配线架,以连接光纤作为长途站用房、消防控制中心、司乘用房数据中心的数据通道;配置IDC配线架连接楼外大对数电缆。

进线间:在长途站房及司乘用房地下一层各设置进线间,负责与外部市政管网接驳,运营商接入及设备安装,完成外部信息接入功能。

2.3 电话交换系统

电话交换系统主要为客运中心运管部门调度指挥及办公使用,能提供多种业务功能和便捷的操作方式,可大大减轻调度指挥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信息交流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客运服务水平,确保旅客安全。

系统主机采用模块化设计,在同一个数字服务器平台上可以实现枢纽生产调度对讲功能,并通过本地广播接口可以将内部通信系统与长途站、公交站、旅客集散中心、司乘过夜用房广播系统实现联动,实现消防广播功能、智能分区广播功能、本地分区广播功能等。同时它还具有完善的软件管理功能,能够有效的协同客运中心各部门根据有效规范的程序进行工作。

电话交换系统主要由前端主机、各业务口板卡、终端电话机三部分组成。终端配置一调度台位于司乘用房三层调度中心,各办公室、会议室、资料室、财务室、休息室、各弱电机房、设备用房等场所设置普通电话终端。电话交换系统设计容量暂定1 000门。

2.4 室内无线信号覆盖系统

在长途站房、旅客过夜及司乘用房、地下停车场及室外总体三区域放置吸顶式无线AP,通过AC控制器接入互联网,为整个交通枢纽提供无线网络功能并根据公安部要求设置上网认证。

2.5 安全防范系统

本工程安全防范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管理系统、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系统、无障碍卫生间求助系统。数字化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可通过报警接口或视频移动检测实现与门禁系统的联动。总监控室设置安防集成管理平台,将视频监控系统、报警系统、门禁管理系统集成管理。当触发报警信号或非正常通过门禁的情况发生时,在消防控制室立即产生声光报警。通过报警主机可查看相应发生报警区域,并联动视频监控系统在显示屏上强制弹出该区域视频窗口以供安保人员迅速定位及查看情况。

监控中心的重要防护部位进行24h报警实时录音、录像,并安装有防盗门窗和门禁,留有与接处警中心联网的接口,通过可靠的通信工具,在发生警情时能及时向接处警中心报警。监控中心设置为禁区,有保证自身安全的防护措施和进行内外联络的通讯手段,并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和留有向上一级接处警中心报警的通信接口。

2.5.1 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覆盖范围包括过夜用房、长途站房、地下空间、其他公共换乘区域等。客运中心视频监控系统的主控机房设在消控中心内。系统接入设备网络,采用三层网络架构。安防管理主机、存储服务器等设备放置在数据中心。总控室内配备监控工作站、解码器、控制键盘等设备。总消防控制室配备3×5个55″拼接监控大屏。在客运中心公安分局配备与总消防控制室同等配置的监控设备。公安局分控室控制权优先于总监控室,另外在长途站房、公交站安保室分别设置分控室,分别负责监控其相应管辖区域。其监控权限低于总消防控制室。旅客过夜用房监控暂时考虑纳入交通枢纽视频监控系统,在酒店设置分控室。

数字化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基于IP网络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包括前端摄像机、网络录像服务器、控制中心管理系统、IP网络架构、图像显示系统等。前端摄像机至交换机采用4对六类低烟无卤非屏蔽双绞线,由各分区弱电间机柜内POE交换机集中供电;个别远距离终端采用单独供电,视频信号采用光缆及配套光纤收发设备传输。

2.5.2 门禁管理系统

门禁系统由门禁控制器、读卡器、电锁、出门按钮等设备组成。

本系统采用非接触式门禁控制系统,在工作通道口、会议、机房以及各类库房的门上设置读卡器及电控门锁,根据人员的身份、职务、工作等情况决定出入者能否出入某些区域,并对出入情况进行记录,门禁系统与监控系统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并实现联动,由门禁及报警管理工作站进行统一管理,若有人强行闯入,系统会报警,并由相应位置的摄象机自动对现场实施画面抓拍。系统与消防报警系统之间设有接口,当接到消防报警信号时自动打开各通道,以便疏散。

2.5.3 报警系统

在长途站房内售检票口及安检入口设置报警按钮,并可相应进行编码设置区域。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工作人员按下报警按钮,即可触发位于消防控制室的报警主机进行声光报警并反馈相应位置信息。另外在重要库房、屋顶等区域设置红外双鉴探测器,其防破坏及故障报警功能设计应符合GB 50394-200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2.5.4 无障碍卫生间求助系统

所有的残疾人专用厕所以及残疾人客房内设置报警求助按钮,报警信号传至安装在残疾人专用厕所门框上方(或楼层服务间)的声光报警指示器,同时报警信号也送至大楼安保中心机房内的大楼报警控制主机。安装残疾人厕所内的手动报警器出线盒安装高度下口距地0.5m。

2.5.5 巡更管理

本系统采用离线式电子巡查管理系统,通过身份识别卡来进行倒班巡逻人员身份确认。根据需要将巡更点安装在主要通道、电梯前厅、楼梯口、重要用房等地。巡检设备采集到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实时将信息传送给巡更管理系统。通过管理系统可随时查看采集信息的时间和该地点的事件。管理人员通过管理客户端可清晰看到安保人员巡检过的设备和线路,并提出漏检、误点、信息,通过管理软件统计巡检的正点率、误点率、漏检次数报表等。

2.6 停车场管理系统

停车场管理系统分为地下车库、地上长途发车区及公交发车区三个部分。地下车库出入口为二进二出,外侧车道为出租车道,内侧为社会车辆车道,在车库入口处设置车库剩余车位显示;长途发车区两个出入口,分别为长途车出入口和贵宾车出入口;公交发车区两出入口,分别为公交车、机场大巴、旅游大巴出入口和货运车、垃圾运输车出入口。各出入口均采用摄像机抓拍设备,授权放行抬杆。

地上贵宾车辆出入口设置岗亭,地下车库设置收费管理岗亭,结算中心位于一层消防控制中心,该系统在地下车库布置车位检测摄像机,实时检测空余车位位置、空余车辆数量等信息,并配置相应标识牌用以引导指示。通过设置在各出入口的触摸式一体机,可实现反向寻车、自助缴费等功能,通过手机安装App也可实现缴费。

2.7 有线电视系统

有线电视网络向旅客提供电视节目和插播广告,同时可作为客运信息显示的补充。面向旅客可提供4套自办节目频道,客运信息显示占用2个频道,广告占用2个频道,市内有线电视暂时考虑6套电视节目。有需求的单位再向广电申请加装相应机顶盒等设备。

CATV系统的前端机房设在过夜用房二层数据中心内,分别向长途站房、公交站房、地下室以及地上商业覆盖。司乘用房及酒店客房配置电视机。

有线电视系统至各单体建筑采用光缆传输。主干采用WDZN-SYV75-9同轴电缆至各层弱电间,由弱电间吊顶内布线桥架敷设。

2.8 信息发布系统

本系统用于显示各类视频信息以及客运班次、时刻表等运营信息,本工程中的显示终端可分为室内/外LED大屏、各规格LCD显示屏、液晶拼接屏等各种形式,各终端应具有播放常用视频文件、图像文件、文本文件等多种播放兼容能力,并具有编辑、轮播等功能。室外设置P8全彩LED大屏,室内设置P3全彩LED大屏,调度中心设置小间距LED拼接屏。

2.9 广播系统

本工程客运中心公共区域广播系统,覆盖长途客运站房、旅客过夜及司乘用房、室外总体及地下空间等。客运中心广播系统的主控机房设在过夜用房数据中心内。公交站点的广播系统隶属于客运中心广播系统,但站点的广播管理需要单独的分控呼叫站,用于站点内的广播业务。公交站点的广播需求将由客运中心广播系统统一部署完成,并给予站点管理者一个适当的广播操作权限。建立独立的长途客运站广播系统,系统覆盖范围:所有长途客运站管辖的区域。长途站广播系统的主控机房设在长途客运站的广播机房内,系统在客运站的调度室配置分控呼叫站,满足其业务需求。长途站广播系统具有自动广播功能,系统接收长途班次信息,利用自动数字音频合成设备,在候车厅针对各个与发车门对应的排队客流进行自动业务播音。各个发车门处配置一个专用的呼叫话筒,针对该发车门楣上的号角进行播音,用于各班次车辆针对性的人工催促广播。

广播系统可在紧急情况时通过强切进行紧急事故广播。广播系统在火灾时应能在消防控制室自动或手动将火灾疏散层的扬声器和公共广播扩音机强制转入火灾应急广播状态。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的联动控制信号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当确认火灾后,应同时向全楼进行广播。各分控配备广播呼叫站,可进行选区自动或人工广播。公共广播系统采用数字化的定压输出系统,主要由音源部分、数字音频矩阵、功放、遥控话筒、扬声器及其电缆等组成。结合长途、公交专业广播采用数字音频网络系统,按照要求分区设置广播线路。利用控制网传输,便于系统的扩充,提供管理者良好的灵活性。

2.10 电子时钟系统

时钟系统采用子母钟控制原理,通过卫星接收天线接收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校时信号,进行自动校时,保证交通枢纽内所有系统时间和对外显示时间误差小于毫秒,无时间的累计误差。时钟主钟设在旅客过夜及司乘用房二层的数据中心,该标准钟信号送入集成系统,自动校对整个弱电系统时间。在长途站房信息机房设置二级母钟,该标准时间信号通过时钟系统的数字钟和指针式时钟分布到客运中心的相关位置,供旅客和工作人员参考使用。公共区域设置单面数字时钟显示屏和双面数字时钟显示屏。

2.11 多媒体会议及调度中心、应急指挥室音视频集成管理系统

(1)多媒体会议系统

本工程多媒体会议系统,包括长途客运站房一层夹层中会议室、旅客过夜及司乘用房一层夹层小会议室,会议室配备显示单元(投影机、投影幕、拼接屏等)作为会议主要显示设备。三个会议室均配备视频会议设备,在屏幕上方设置高清摄像机主要用于会议视频的采集,会议室内的摄像机可拍摄会议室全景和发言者近景等图像并可通过交互系统控制,此外会议室外墙面嵌装触摸显示屏,接入网络,由调度中心交互系统主机远程控制,实现会议预约、会议签到等功能。

(2)调度中心音视频集成管理系统

司乘用房三层的调度指挥室为整个枢纽的核心,对整个交通枢纽各交通方式进行实时监测、运行情况分析、人流情况监测、突发事件发布等,需配备一套音视频设备。

根据调度中心的具体情况,扩声系统集中加辅助扩声的扩声方式,采用只线阵音柱壁挂安装于LED全彩屏两侧,并作为调度中心的主扩声音箱,在会场中后方设置只寸天花扬声器,作为会场的补声音箱,吸顶安装,可使会场保持足够的声压级、清晰的语言和均匀的声场分布;采用网络高清音频接口机,满足使用者对音质的需求。可接入会议话筒、地插音频等音源设备。音频处理采用网络音频矩阵接口机,能够精确同步处理还原来自各方的音频信号,对来自远程的信号进行必要AFC(自适应反馈消除功能)及AEC(回声消除功能)保证音频互通的语言清晰度,通过标准传输网络实现音频(24bit/48kHz)信号的多点同步传输。同时,接口机支持场景预设功能,为了方便快捷的切换,以音频矩阵的控制软件设置不同模式按钮或后端的管理系统中无线触摸屏及控制主机,可实现一键多模式切换功能,体现人工智能化、先进性、科技化手段。

根据调度中心的具体情况,设计一套手拉手数字会议系统、1只主席单元、12只代表单元,发言单元桌面放置,调度中心坐席操作台采用一机三屏设计,通过中控可实现遥控、远程控制升屏、降屏;在调度中心北侧墙面安装一套长13m、宽4m的LED全彩屏,对比度及色彩还原度高,完全满足整个调度中心的视频显示对色彩和亮度的需求;大屏显示内容可根据需求定制,用来满足不同业务调度指挥的可视化管理。

(3)应急指挥室

司乘过夜用房三层的应急指挥会议室主要用于全面负责协调指挥交通枢纽各线路各场站的控制中心及各运营主体,具有综合监视、运营协调、应急指挥、信息共享等职能,并与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等有关单位实现信息报送、资源共享、互通联动等功能。配置音频扩声系统、高保真发言系统、视频显示系统和交互式控制平台系统。

2.12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系统采用由管理、控制、现场设备构成的三层网络结构,其中管理网络层完成系统集中监控和各种系统的集成;控制网络层完成建筑设备的自动控制;现场设备网络层完成末端设备控制和现场仪表设备的信息采集和处理。BAS对下列子系统进行设备运行和建筑节能的监测与控制:空调自动化系统、给排水自动化系统、能源统计自动化系统等,涉及变风量或定风量空气处理机组(AHU)、变风量或定风量新风处理机组(PAU)、变风量末端装置(VAV BOX)、通风机、排风机、恒温恒湿机组(CCU)、热交换器、循环水泵(一次、二次)、热泵机组(制冷、制热)及辅泵、变频器、自动门等设备监控。BAS支持开放式系统技术,建立分布式控制网络;选择先进、成熟和实用的技术和设备,并容易扩展、维护和升级;选择的第三方子系统具备开放性和互操作性;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充分确定系统的可集成性;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确保系统和信息的安全性;根据建筑的功能、重要性等确定采取冗余、容错等技术。

BAS提供与安全防范系统(SAS)的通信接口,构成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

采用分布式集散控制系统,通过现场安装的控制器、传感器、电动执行机构等,对各类机电设备进行检测、控制及自动化管理,以达到优化、安全、可靠、节能和集中管理等,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节省人力和运行成本。

2.13 能耗监测系统

建筑物能耗监测系统的分类能耗包括:电量、水耗量、燃气量、集中供热耗热量、集中供冷耗冷量和其他能源应用量。一层消防安保控制中心建筑设备管理室内设置建筑设备管理平台,安装空调自控、水泵及电梯运行监视、能耗监测等系统控制软件及界面。

2.14 系统集成

集成管理系统从集中管理、分散控制、优化运行、高效管理的角度出发,本着按需集成的主导思想,尽可能地减少管理人员和节约能源、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工作性质的多样化及复杂性,应付突发事件的发生。该系统运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和手段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高科技与大楼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并充分考虑日照奎山客运枢纽的特点,从功能、技术、产品和工程等多方面进行系统集成。

本工程系统集成服务器设置在司乘用房二层数据中心,通过安装在室外总体一层消防控制中心的工作站客户端可进行全面的监测与管理。

2.15 机房工程

本工程机房按B级机房设计,是涉及供配电系统、空气调节系统、机房动态环境监控系统、抗干扰技术、综合布线技术等多种专业的综合性工程。为了确保弱电设备机房内电子设备稳定、可靠的运行,以及机房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机房必须满足机房设备和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强度、电源质量、照度、接地、消防和安全等要求。

机房精密空调是针对现代电子设备机房设计的专用空调,可将机房温度及相对湿度控制于±1℃,从而大大提高机房中网络设备、服务器产品的寿命及可靠性。本工程在旅客过夜用房二层数据机房设置2台精密空调,单台制冷量≥30kW,在过夜用房地下一层及长途站地下一层及地上总体一层UPS间分别放置2台精密空调,单台制冷量≥10kW。

本工程设置3套UPS供电系统,每套系统均采用1+1并机运行。长途站地下一层2台80kVA UPS,弱电用电负荷为长途站信息机房、弱电间、售票窗口、安检PC机等。站前广场一层UPS间2台80kVA,用电负荷为消防控制中心、网络汇聚机房及地下空间弱电间。旅客过夜及司乘用房2台80kVA UPS,用电负荷为调度中心及数据机房弱电设备用电、弱电间弱电设备用电。UPS后备供电时间均为2h。

本工程在数据机房、汇聚机房、UPS间及重要弱电间设置机房环境监控系统,通过各类传感器实时监测机房内温度、湿度、供电、漏水等环境情况,并在环境异常情况下将信息反馈至监测平台。

2.16 接地系统

本工程弱电系统接地采用联合接地和等电位以解决弱电设备和机房的工作接地与防静电接地,各广播机房以及安保中心、信息机房、数据机房以及各弱电间竖井均设有接地端子箱。

为防止雷电的破坏和干扰在各弱电系统前端设备、进出建筑物铜缆及电源等处加装各类相应的电涌保护器SPD。

3 结束语

日照市奎山综合客运枢纽是包括长途、公交、出租车以及高铁在内的多种交通运行主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本工程的智能化系统为交通枢纽向旅客提供优质服务、准确信息,为枢纽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司乘用房弱电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优化司乘测酒装置过滤性能的探讨
地铁司乘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运用分析
剧场扩声技术用房建筑技术条件的研究
昌九的“心路”历程
——“昌九心路”品牌建设纪实
中国公路(2019年12期)2019-07-10 02:29:30
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应用
智能建筑的弱电工程设计
江西建材(2018年4期)2018-04-10 12:37:34
弱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江西建材(2018年1期)2018-04-04 05:26:52
化解司乘冲突,多谈规则少谈素质
时代报告(2018年11期)2018-02-26 00:20:38
河南黄河防洪工程管理用房典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