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芳
成长之路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一路走来我都努力践行叶芝的这条教育箴言——用激情点燃梦想,希望能燃烧自己的教学激情,陪伴孩子们共同体验英语的美妙、情感的碰撞、心灵的激荡,帮助孩子们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2005年6月,我毕业于苏州大学英语师范专业,同年8月成为无锡市洛社初级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刚开始工作,学校就给每位新教师配了师傅。很幸运,我的师傅是学校的教研组长——教学经验丰富的张红梅老师。作为一个没有经验的新教师,想要把课上好,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花更多的时间。虽然教授知识对于我来说很简单,但是要教会每个孩子,却不那么简单。每天,我都跟着师傅听课。张老师灵活易懂的启发式教学,对我的教学帮助很大,让我受益匪浅。从师傅身上,我还感受到一名优秀教师在学生当中的威信和感染力。渐渐的,在师傅的引领和指导下,我学会如何去分析一堂成熟的课,思考它的结构和思路是怎样的,并有心地记录下来。一段时间后,师傅来听我上课。每次听完我的课,师傅都会耐心地帮我评课,抛出问题让我自己去反思和感悟。师傅的启发和引导更多的是对我教学上的“塑形”,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优秀课。在师傅的引导下,我一直坚持“三次备课”:第一次备课——先听师傅上课;第二次备课——在一次备课的基础之上针对自己班的学情二次备课;第三次备课,即在一个班上完课后,主动和学生沟通,找到问题症结所在,抓紧在下个班上课前进行调整,效果明显改善。每天简短的“第三次备课”让我的教学受益良多。我会把这些用心记录在教学反馈中,既帮助了自己成长,也给未来的自己提供了“前车之鉴”。
初登讲坛的我是幸运的,我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组织的师徒结对活动,离不开师傅对我的陪伴、指导与鼓励。
记得刚参加工作,师傅就告诉我:“要想成长得更快,一定要争取多上公开课。”确实,勇敢展示、勇敢实践能让一个教师受益匪浅。从教这些年,我一直积极进行公开教学,让我记忆犹新的是2010年12月代表惠山区到宜兴外国语学校参加无锡市英语优质课展评。
我抽到的课型是“Checkout”。这样的一个课型,要上得既实在又精彩,谈何容易。一拿到课题,我先从头至尾认真研究了一下资源库中的几个课件,争取有所启发。大致理顺思路后,我按照个人思路备完课、做完课件,准备试上。我多么希望自己的课一开始就能得到一番好评,然后胸有成竹地去比赛啊。殊不知,一切才刚刚开始。我在本校先试上了两次,我的师傅张老师以及组内其他教师全程参与听课,每次都耐心、诚恳地给我指出问题,并提出宝贵的建议。一个教师的成长肯定离不开一个教研组。由于宜兴外国语学校学生英语素质较高,因此我联系了我们学校附近生源最好的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进行试上。由于准备不足,我的课出现了好几个故障,但是省锡中实验学校参加听课的每一位教师自始至终都认真地听课,并不断地做着记录,这阵势使我又添了几分紧张。上完课,一大堆的建议随之而来。那些批评让我觉得有一些无地自容,但是,又不得不让人佩服,是那么的诚恳、那么的一针见血。两天后,我再次来到省锡中实验学校试上。虽然这已经是他们第二遍听我的这节课了,但是他们的听课态度还是一如既往的严谨,认真记录每一个教学环节。虽然在上次的基础上,我进行了认真、反复的修改,但在课件上还是遗憾地出现了一些错误。由衷地佩服省锡中实验学校的老师们,他们真的是严谨而到位。
磨课是痛苦的。那些天,每天我只能睡6个小时,心情也很烦躁。好在有同事的鼓励和帮助,课顺利地上完了,并获得了一等奖,受到了评委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通过这次赛课,我也确实成长和收获了很多,了解了磨课的重要性。一节好课的诞生,必须要慢慢设计,精心推敲各个环节,不断完善,就像磨针,越细越难磨,却也越磨越精致。
刚工作,我就有幸参加了锡山区青年英语教师培训班。作为惠山区的教师,其实这个培训我还是蹭来的。培训班成员都是工作没几年的年轻教师,活动形式主要是听讲座、上课、听课、评课,形式其实不算丰富,但气氛活跃、实在有效。通过整整两年的培训,我感受到了英语课堂的魅力,有效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树立了教学自信,完成了从新教师到合格教师的蜕变。
那时的我工作依然勤奋,但没有方向。我一直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满足于做一名普通的“教书匠”吗?不,我不满足!我还想成长,并追求卓越!于是,我经常提醒自己要不断丰富教学经验,提高业务水平,强化专业素养。我曾向书籍、网络寻求理论支撑,我也曾向同行、前辈借鉴实用经验,但总觉得支离破碎,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我需要团队,想在团队中汲取提升所需的营养。
终于,2017年,我遇到级别更高、阵容更强的组织——江苏省乡村英语骨干教师培育站。培育站里人才济济,导师是无锡市教研员包丰老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曹澎老师和锡山区教研员杨海春老师,成员里也不乏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无锡市教学能手。培育站是一个难得的交流平台和学习共同体,为我提供了更专业、更系统、更科学的指导和帮助。培育站里的活动丰富多彩,我近距离接触了名师、专家,聆听、吸取他们的成功思想,反思、追寻他们的成长轨迹;我仔细研读各类教学专著,接触到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我认真观摩各类优质课,一节节的名师公开课让我大开眼界、醍醐灌顶……
整整一年的培育站生活在静心学习和用心感悟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我成长了,但离真正的骨干还有一定距离。我要继续在学习中总结、在总结中应用、在应用中提炼、在提炼中升华,主动去展示培训成果,积极传播先进理念和宝贵经验,真正发挥一个骨干的作用。
教学路上,我成长了。我的成长源于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与指导;源于一堂堂的公开课和一次次的专业培训;更源于孩子们那一双双清澈的双眼。一次次的磨炼,就为成为那运筹帷幄的导演,去点燃讲台下所有主角们的热情。我还将继续扎根乡村英语教育,踏着成长的足迹,再次扬起理想的风帆,去谱写属于自己的成长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