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玉英
首次说起“情智”,还要回到2008年暑期。有幸第一次参加国家级“送培进藏”,我给西藏物理骨干教师带去什么呢?当时梳理自己20年的初中物理教学经验,一个学生曾对我说的话萦绕在耳畔,“老师,你课上讲过的题目我会做,你没讲过的我不会”。如何让学生拥有带得走的能力?如何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是我在教学中苦苦思索并期待解决的问题。当时,我聚焦在“情智:物理教学的追求”上。
那时,我对情智的理解只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对教学要有“三情”,即教学的热情、激情,乃至痴情;对教学要有“三智”,即有思考、有思路、有思想。在西藏送培过程中,我也收获了情智,遇到很多特级教师,他们身上的“道德优美、学术纯粹”感染、影响着我。西藏骨干教师们克服路途遥远、家庭困难,参与培训、坚守边疆的事迹感动、激励着我。眼界决定境界,与优秀的人在一起,压力大,但动力也大,进步也快。
2009年上半年,我第一次参加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审,有幸听了五节《杠杆》(第一课时)课。上课教师都能以实验、实物直观导入,在师生对话互动、预设生成中,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学会怎样作杠杆示意图,但都没有讲为什么要引入“力臂”概念。学生不知道学它有什么用,在心目中形成的是死知识。我深感物理教学不能忽视“理”!我们应帮助学生创设物理情景,揭示本质规律,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习的价值意义,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我加入南通市名师培养梯队后,导师们的指导,引发了我对课例的深入思考。由此,我对“三情、三智”有了新的理解。“三情”,指教师的教学激情,学生的学习好奇心、求知欲,教学内容、空间的情境创设。“三智”,指教师的反思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材中蕴含的物理思想、方法。基于我对物理教学的理解,以及校本文化“心理教育、智慧管理”,导师团一次次点拨、观察、诊断、打磨我的物理课堂,认可并支持我的“情智物理”教学主张。
初中“情智物理”教学,指的是创设适合初中学生乐学的物理情境,启迪师生情智共生的一种教育策略、教育行为、教育理念。具体来讲,它强调以实验为基础,以情感、情境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赋予物理学习以生活情趣,走向社会应用,追求师生教学相长、情智共生的物理教学理想境界。
2012年,海门市“滕玉英名师工作室”正式挂牌。通过平台聚力,我们组建核心团队,读书交流,送教下乡,学科基地成果展示,聘请专家做主题报告,导师们现场指导。
2013年,我参加了江苏新时空名师讲堂,执教《牛顿第一定律》,得到现场专家的点评和指导。其中,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的刘炳昇教授肯定了我的“情智物理”教学主张。他指出,“情”“智”是物理课改的两大灵魂。物理学科充满了“人情味”:一方面,“情”一直引领人类探索自然,推动社会生活进步;另一方面,“情”是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物理学科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方法,它对培养一个人的学习智慧和实践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再次得到专家们的指点、认同,我坚定了信念,带领工作室实践“情智物理”教学研究。我们从一堂课的研究走向一类课的研究,从一种课型的研究走向不同课型的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对概念规律的建立有“知”有“味”,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做到有“据”有“理”,在知能体系复习中实现了有“感”有“悟”。我们让学生掌握思维的两条路径,从具体的感性上升到抽象的理性,又能从抽象的理性回到具体的感性,解决具体而陌生的问题,探索学习物理的实验—数学、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方法和做学思合一的思想。
我们通过实践反思,发现不管哪种课型,基本的教学范式都可归纳为五步骤:“情境创设,问题生成,交流互动,反馈检测,总结提升。”它是显性的,方便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进行模仿、借鉴、操作。此外,“情智物理”更是一种理念,它是隐性的。教师需要投入情感,不断修炼自己的专业素养、人格魅力,用真情实感感召学生,这样才能走进“情智物理”。我们丰富“情智物理”的内涵解读,提炼出实施策略三融合:“学科立场与学生立场的融合,情感与智慧的融合,创新与审美的融合。”实施路径“四优化”:“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学生优先化,方法显性化。”对提炼出的策略、路径、方法,我们再回归课堂实践进行检验。工作室团队感觉到,只有“做”出来、“说”出来、“写”下来、“研”出来,才会有意外的惊喜和收获,才会体验到教师的职业幸福!
“个个都重要,人人有发展”。如何让每个教师都能投入自己的情与智,改变教学的行走方式,拥有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回看自己,我保持教育激情、收获职业幸福离不开“关键事件、关键人物、关键书籍”带给我的影响;同时,平台很重要,内修不能少,团队合作更重要。“做做学生、做做老师、做做校长”,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才会有更人性的教学管理方式。我积极参加导师团组织的每次活动,回到学校,把所学到的方法反哺给我的团队,坚持静悄悄的革命,优化常态校本研修。
平台聚力。我们充分发挥学科领衔人的作用,系统组建“情智教育”的名师工作室,深入开展课例研究。我们对不同年龄段的教师进行分类要求,实现“年轻教师的公开课、骨干教师的展示课、带头人的示范课”三个层次,形成“备课组教研、学科部教研、全校大教研”三个阶梯。我们把全校大教研推到“东洲大讲堂”,从单学科教研走向跨学科教研,全校老师一起参与听课、议课、评课。记得一天晚上,我收到了上课老师发来的短信:“校长,今天学校给我这样的机会,我很感动。正如你所说的,人是要有目标和方向的!我会好好努力的!”我在短信中读到了年轻人生命拔节的声音。
校本研修。我们利用“东洲大讲堂”“青年教师发展中心”“名师学科工作室”“班主任俱乐部”等平台,进行对话互动、案例研究、悦读分享。教师之间串门多,教学内容挤水分,教学资源巧融合,教学空间勇拓展,线上线下交流,请进来走出去,让“供”“需”无缝对接、和谐“共振”。多形式的校本教研,改变了全校教师的行走方式。学校“十二五”省级规划课题“初中情智教育的实践研究”(已结题),把全校教师卷入教学即研究的氛围中来。老师们在经历中体悟到,原来幸福是自己给的,是自己奋斗出来的!
学校管理,不只是开会、布置任务、发发文件、检查、考核、评比,而应是建立在比较稳定的规范基础上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文化管理,表现为更加关注实践精神与行为的引领。
2014年大年初五,学校物理教师一起走进无锡市智慧大厦。现场物联网传感器实现的智能家居远距离遥控,让我震撼。何不让学生跳出只有一本物理书、一张试卷的狭窄的学习圈?何不让学生也能亲眼看见现代科技,激起他们实践创新的欲望?回到学校,我们团队一起寻找合适的地方,设计方案,争取资金,暑期就建立起了比特实验室。阵地建好了,如何丰富课程?我们拿来省、市提供的项目,然后自主开发,启动案例研究,参加全国比赛并获了奖。
2015年,工作室经考核升格为“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工作室”,实践研究从“情智物理”课堂走向课外拓展、科学实践、“互联网+”、“1+X”物理课程研发,并带动其他学科一起行动——生物学科进行了“病毒警报预防”、“有土栽培”与“无土栽培”项目探究;大文科阅读发展到大文科听说读写演……2016年,我校获评江苏省首批STEM项目试点学校。
内部挖掘潜力,要依靠教师团队、学生团队。我们向外借力,把优秀骨干教师推送到南通市区其他名师工作室进行培育发展;带领各学科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走进上海、浙江等地的学校参观学习,增长见识,弥补不足;又把退休的特级教师、社会人士、家长请进学校,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利用各种资源,研发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学校课程。
“十三五”省级课题“情智教育背景下初中科学进阶课程的实践与思考”,再次将全校教师卷入研究。“做中学,读中悟,写中思”,成为全校教师的实践指南。我们追求“运动让生命更阳光,文学让生命更丰润,科学让生命更睿智,艺术让生命更灵动,实践让生命更精彩,仪式让生命更神圣……”,实现“知识、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促进初中学生健康发展!
“团队合作,追求卓越”。我们相信学生和老师的潜力,让师生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重视师生的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用真情和智慧引领师生活出幸福的样子。我们收获了专业荣誉,获得了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收获了政府的奖杯、老百姓的口碑,更收获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找到了师生幸福前行的成长路径!
2018年,我步入五十知天命的年龄,本应放慢脚步,但作为全国第二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学员,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社会责任,使命担当,又点燃了我教育的情与智。我要向导师请教,向首期名校长们学习,发挥教育部名校长领航班的作用和影响,做“身、家、国”一体的教育。
“天地人合一、心脑力合一、做学思合一”。我相信,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就有奇迹;知足常乐,自得其乐,还要助人为乐。我立志和团队成员永远做“情智物理”“情智教育”的推广者、享受者,和志同道合的教育人一起,做好教育的奠基工程,让校园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过一种情智交融的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