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喆,张凌超
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至今经历了多次转型和变革,传统高校图书馆只被作为单一的学习场所而存在,主要发挥的是藏、借、阅的基本功能,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互联网的发展,现代高校图书馆逐渐迈向“第三空间”。“第三空间”则对图书馆的服务要求更为具体,它的目标是把高校图书馆打造为一个集知识、文化、休闲、艺术、教育、创造力功能与一体的人性化场所。自2005年,国内图书馆跟随世界图书馆发展的脚步关注并开始研究信息共享空间,国内很多高校纷纷建立“信息共享空间”,不断丰富信息共享的内容和功能;自2013年开始,“创客空间”引发了新的研究热潮,配备了像3D打印机等新兴的创新设备,为师生的创新创业、头脑风暴以及实践活动提供了空间支持。2010年后随着智慧城市愿景的提出,“智慧图书馆”成为图书馆新的发展目标日趋受到关注。智慧空间正在成为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一个新领域。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策略对于智慧空间的研究目前较少,还有很多领域待发掘。在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获批的 111个图书情报和文献学一般项目中,以图书馆空间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项目有 3 项。可以看出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作为高校的教学辅助部门,国内高校图书馆基本都有独立的馆舍,而且空间面积比较大,在改造中容易实现按功能布局。但旧馆整体建造的时间较早,几乎都没有融合绿色建筑的理念,材料不够环保,也没有安置节能的设备;目前我国关于实体空间再造的理论远多于成功的案例;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建设经费缺口较大,投入在空间再造的经费不足以实现新馆想达到的效果,而且经费投入也不稳定,为后续维护工作造成资金的困难;建设方案缺乏可供参考的标准,实用性考虑不足,购进的许多智能设备缺乏严谨的目的性论证,没有真正满足读者对创新空间的需求。
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变化是从过去的以书为本到现在的以人为本,这个“人”包括服务对象——师生读者,也包括服务者——馆员。图书馆应充分调查读者的诉求,建造真正满足需求的空间,注重读者的在馆体验,包括分析读者的学习行为和分析读者空间需求。除了保证安静的学习、阅读空间外,也要满足读者轻声、轻食的需求。动静皆宜,打破传统图书馆要求中的诸多约束,提供自由舒适的学习环境。另外馆员的办公条件同样不能忽视,良好的工作环境是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优化空间氛围,更能提升馆员的创造力。
虽然图书馆的新目标是打造一个校园“第三文化空间”,集学习、交流、创意、展示、娱乐空间于一体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校图书馆要盲目地拓展它的休闲服务。图书馆要建设供读者休闲放松的空间,根本原则是营造有品位的休闲方式和向学生传播积极的精神文化。图书馆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要与本校的文化相融合,避免过度娱乐化的现象,构建知识分享和艺术审美的神圣殿堂。
由于高校图书馆经费十分紧张,因此考虑到节约经济成本,在空间再造的过程中要规划空间功能定位,达到一间可以多用的效果,提高利用率、节省空间及经济成本。例如信息共享空间除了供小组学习、研讨的作用,还可以为本校教师录制MOOC提供场地和设备;开放学习区选择可以灵活组装的沙发座椅,能够在有需要的情况下用作举办小型讲座和沙龙活动的场地。诸如此类一系列旨在满足小组和个人学习,更多的社交互动空间,激发更多充满协作、创造力的地方。
图书馆对于空间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入,新技术新思路必然带给图书馆一次全新的变革。根据如上原则应该进行用户实际偏好和未来发展的分析,在拓展空间和创新空间上有所突破。综合不同地区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布局情况,按照功能不同,将空间进行划分。
传统图书馆的建设空间,主要包括接待大厅、信息服务台、藏书区以及内部工作空间。图书馆的主入口区要综合视觉美观、安全、信息和智能化多个维度来考虑入口区的空间建设问题。接待大厅展示了图书馆的主要文化气息,一定要充分利用与合理安排。门禁、安检以及导视牌应设置在大厅位置,方便安全管理的同时也能起到指引的作用。新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台不再是传统的借书处,开放式图书馆突破了传统独立藏书室的局限,将统一设置唯一的服务柜台,将空间释放给读者,让读者的学习借阅更加自由舒适。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台是集咨询、借阅、办理各种业务与一体的信息服务柜台,方便为用户提供服务。藏书区的功能更加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纸本图书期刊的借阅区以外,还要加入更多颇具特色的藏书服务,一些经典珍贵的书籍可以采用艺术审美的方式将其展出,供读者欣赏。另外对密集书库空间的位置、面积以及布局都要做好可持续性的改造。将内部工作空间与用户空间合理独立区分,更有利于管理和服务。传统藏书区主要以提供馆藏资源功能为主,可以分为阅览区、特藏区和密集书库,阅览区又由图书区、报刊区、电子阅览室和普通视听资源区组成。电子阅览室建设方案除了摆放可联网的电脑外,还应该配有可供下载图书馆的阅读机、读报机,丰富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扩大服务范围。试听资源区购置多台音乐机、影音系统,使到馆读者可以享受音乐及电影的乐趣,让图书馆不止于阅读,丰富读书以外的生活。
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应主要集中在学习交流空间、共享空间、文化展示空间和休闲娱乐空间,在原有空间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将藏书区的部分空间开拓出来,开放更多的小组交流空间,有助于激发读者的学习研究热情[4]。
学习交流空间主要以自修和小组讨论功能为主,可以分为个人学习区、团体学习区、开放学习区,其中团体学习区可由小组讨论室、小组放映室和外语自助区组成。
共享空间主要以预约使用的配备一定多媒体设备的大型空间为主,可以分为报告厅、交流培训室、会议室、电子教室。配备功能丰富的共享空间要考虑到使用人数的多少,设置供多人和人数少时都可以方便使用且不造成空间的浪费,提供给教学、交流、讲座等。
文化展示空间主要以展示功能为主,由展览区、艺术馆、档案室、主题文化区等组成。利用过廊、阶梯、隔断、中厅等空间设计用于艺术展览,关联到图书馆的微信平台开辟展览解说的功能。
休闲娱乐区是提供休息、餐饮功能为主的区域,可由咖啡厅、游戏区、书店、小吃店、涂鸦区、演绎区等组成。将休闲娱乐区域分散化、多样化,缓解学生读者的学习压力,满足更多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还可定期的举办读书会、书友会等形式的小型聚会,在娱乐中将阅读推广工作完成的更出色。
空间改造是为了适应技术的发展,提升服务品质,那么将最新的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与图书馆的空间设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图书馆改造的重点。图书馆应该设立知识服务空间、新技术体验空间和创意空间。该空间专注于技术、媒体等科技方向,致力于开发读者的创造力。
咨询和借阅仅仅能够满足用户的基础服务需求,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和立足之本在于提供高端深度的服务,提供知识服务不仅需要图书馆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与空间的建设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知识服务空间以提供深度服务为主,可以邀请某一领域的专家、IT工作人员、就业辅导教师,提供适合教学专门的空间,通过合作的形式建设写作指导中心、课程辅导室、计算机软件教室、就业辅导中心等,启发智慧和灵感。
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体现在设备的智能化、智慧化。物联网技术、RFID、24h自助借还机、可穿戴设备的技术也趋近成熟,不断地刷新人们对图书馆的认知。因此,建设更多的空间让读者去体验智慧图书馆的奇妙是图书馆空间改造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新技术体验区为读者提供可以体验新型技术的空间,可以分为新技术展示区、新媒体空间、新阅读空间、互动交流空间、朗读亭、自助借还中心、自助复印中心等。取代过去人的服务,实现智能化工作方式。
要实现创客空间的功能需要配备一定的科技设备:3D打印机、3D扫描仪、以及众多可视化设备要根据每个馆的实际条件和需要进行采购。高校图书馆应适时以师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为他们的兴趣和活动提供硬件支持,这些新设备的引进本着实用性强的原则服务于科研决策支持和数据服务。因此,在空间的改造和设备引进的过程中预留出合理的空间,为广大师生的创新创意提供服务和支持。创意空间是以开发师生创新创意为目的而设计的空间,可以由创新空间、创客空间、3D实验室、创艺区、MOOC制作空间、专业录音室、IMAC创作实验室、影音剪辑室、多媒体学习区和多媒体放映室等分类打造,因馆制宜。根据本文的研究策略,可将学习共享空间作为MOOC制作空间和其他相似用途均可。这类创新型的空间对图书馆员的技能方面也有了新的要求,智能设备的使用以及微课制作的方法等需要馆员对到馆使用的读者提供现场指导与监督的工作。
随着高校读者对互联网的依赖和资源获取方式的变化,许多高校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开始重新设计自己的空间[6]。大学图书馆实体空间的全新设计不仅能激发创造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行为。图书馆在空间再造的过程中也将完成从信息提供者到学习促进者的转变。按照功能的区分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实施空间再造时遵循以人为本,重在实用;适度休闲,避免盲从;一间多用,长效发展的基本原则。提升服务品质、保证空间可持续发展。在保证图书馆实用性的前提下丰富空间功能,营造更加自由开放的交流空间,让高校图书馆变成“知识生产的空间”。最后一定要结合本学校的文化特点,产生共生效应,做到让师生读者更具有融入感的高校图书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