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娜 熊政力
(1 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甘肃 兰州 730030;2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4月24日,教育部在重庆璧山召开2018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对《计划》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召开后,我省于5月27日在兰州召开了2018年全省电化教育工作研讨会,邀请中央电教馆副馆长蔡耘做了关于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的专题报告,深入解读《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并对我省下一步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此次会议的召开,对我省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2.1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融合应用的经常性、有效性、科学性水平还不高自2015年起,我省利用全面改薄资金实施了“班班通”项目,三年来共为全省14 个市州83 个县区招标采购40260 套“班班通”设备,资金总额达5 亿元。目前,交互式电子平板设备在我省学校的覆盖率已超过80%。通过对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调研,我省教育信息化设备应用比较普及,但是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县区、乡镇的学校还是把信息化设备作为显示设备、做为教学展示的手段,没有从深层次应用上,从教育信息化的理念上、从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如此巨大的工程项目和资金投入,但使用率和使用水平普遍较低,这个问题的持续存在,将导致大批设备在我省教育教学中所具有的优势作用难以发挥,同时也会造成了国家资金的浪费。
2.2 数字资源的系统性、针对性、便捷性还不强
在资源建设方面,我省通过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畅言智能语音教具双语教学推广”项目、省级同享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化示范项目以及组织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为教师准备了大量的教学素材,使得教师应用这些资源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其次,“一师一优课”活动提供的资源存在片段化现象,只是某一学科的某几章、某几节的资源。另外,平台提供的资源缺乏针对性,资源游离于教学实践之外。整体上,我省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多而泛,杂无序,真正适合教师使用的优质资源匮乏[1]。
2.3 数据资源互通共享的程度比较低
近五年来,我省通过“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参与建设、学校购买服务”的方式,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我省有很多市州、县区的省级示范性学校已经开始积极探索数字校园的建设。但是,数据信息、优质资源的互通共享还比较低。在数据信息互通共享方面主要是我省建成了省级教育数据中心,部署完成了基础数据库和省级数据交换平台,通过标准接口向省级自建系统提供数据共享服务,但是数据共享的程度还比较低,尚未建成统一的智慧教育云平台体系;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方面主要体现在学校与学校之间不连通,区域之间不连通。学校有学校的平台,区域有区域的平台,造成重复建设,没有一个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概念,从而形成了平台孤岛、校园孤岛、区域孤岛。
2.4 投入保障和评价机制不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起来
投入保障机制主要是指政策保障、经费投入、服务保障、考核评估机制、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在这些方面,主要是我省的教育信息化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梳理;教育信息化的政策保障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省内各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造就了教育信息化投入不均衡;新实施的教育信息化项目缺乏建设和应用效益评价办法,后期项目的服务保障不足;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紧缺,专业技能需要进一步提升。同时,由于教育信息化工作涉及教育行政部门、教研、电教、装备等多个部门,从省、市、县、乡四个层面纵向管理指导和每一层级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沟通,都存在部门联动不够,上下督导不足,未形成工作合力,影响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应用。
教育信息化2.0 为我省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因此,如何抓住这个机遇,积极探索《计划》有效实施路径,成为我们当前的重要工作任务。
3.1 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关键问题作为改革发展的突破口
目前,我省已经基本完成班班通项目的建设,下一步就是加强“班班通”设备的有效应用。坚持以“应用驱动、项目带动、活动推动、培训拉动”为理念,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全面提高。主要措施是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继续实施甘肃省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利用“甘肃教师学苑”对全省30 万教师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组织师生开展各类信息化竞赛活动。我省有3000 多个农村教学点,音体美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存在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全面启动2018年省级同享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化示范项目。通过信息化引导教育发达地区与薄弱地区实现结对帮扶,以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方式,开展联校网教,实现“互联网+”条件下的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缓解教育数字鸿沟问题,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
3.2 坚持应用导向,进一步加强应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在加强应用方面,我省的工作思路是在省教育厅领导下,协调厅师范处牵头组织开展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竞赛包含了交互式教学设备公开课、教育技术论文、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微课、创客教学案例五项赛事,五项活动同时开展。同时,在此大赛开展的基础上,我们对竞赛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深入研究教师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存在的共性问题,为下一步常态化开展竞赛活动打下基础,以期通过竞赛活动逐步实现“两高”的目标。
3.3 坚持研究导向,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和统筹
在应用研究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中部地区河南省的创新模式,积极联合省教科院,设立“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电化教育专项课题”,将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纳入教师评审,扭转电教教研工作的被动局面,实现教育信息化研究工作新突破。二是以应用研究为主导,加强地市联接,强化教研力量,联合地市电教部门,建立协同机制,积极组建全省电教研究联盟,提高电教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三是加强大数据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重点进行信息化融合应用研究,破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难题,以研究提升应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四是在省电教中心内部,积极鼓励干部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学习,积极参与推进《计划》在我省实施的相关研究,为省教育厅下一步制定《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4 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加快推进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侧的改革
要以用户为中心,从师生的角度提供资源服务。一是对已有的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梳理、重组和整合,丰富现有资源系统结构和逻辑层次,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提供不同的教学和学习知识的解决方案。二是结合我省数字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应用工作,根据不同师生的身份和使用习惯,分析其使用需求,将适合的数字教育资源,推送至其个人空间,使这种智能推送如影随形,保持一定的频次,培养师生利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开展教育学习的习惯,使他们拥有更多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三是构建云端一体化的应用支撑环境,加强对资源应用情况的追踪和效果反馈,促进供需对接。下一步就是加强智慧教育云平台体系化建设,将大量的终端和平台通过网络和软件进入我省的云平台体系,同时,实现与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对接,形成云端一体化应用支撑环境基本框架,充分利用大数据为我省教育管理、决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