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群
随着现代知识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长,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因此,高等教育也应顺应时代要求[1],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行与时俱进的变化与改革。但是,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校“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新形式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需要,更是高等教育教学的当务之急。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并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力的措施。
生物化学作为化学、应用化学、化工与制药、护理学、环境工程以及生物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包含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化学及物理化学等相关的实验内容,是对化学理论的延伸与丰富。
实验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范型[2],是在一定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实验主题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方案。
比较国外多所著名高校的实验教学模式,无论通才式的美国教育还是专才式的德国教育,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3],而我国的实验教学模式大多还是采用注入式实验教学。注入式模式的教学,会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的自制力较弱,学习目的模糊,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兴趣,将实验报告写完,实验做完,实验也忘记完。对实验所反应的奥妙并不知悉,学习动力比较弱,修学分,混绩点,学习效果较差。而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在新形式下,更符合社会的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及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在学科层面的有效实施和落实,实践类课程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4-5],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势在必行,因此加强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6],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目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一般采用“照方抓药”的教学模式,注入式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应用型本科高校对人才发展的需求,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基于验证性的学习目的,存在不少弊端。
目前,生物化学实验,普遍以理论教学为补充,其实验内容较为枯燥,过分侧重学科技能训练,实验功能较为单一,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验证性实验和创新性探究相互分离。学生上实验课,大多是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进行操作,按部就班,完全不去理解其中要义。综合生物化学实验以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是必要的,但是学生接受了这种实验技能后,便不再进行实验相关的思维训练。
一名实验教师,教授多个班组,教师重复循环授课,往往机械讲授实验内容,学生则随意听讲。因场地原因,分组实验,较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创造性实验探究的能力发展,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只是机械操作,无法形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依赖同组成员,依赖其他班组成员,混学分混成绩绩点现象严重。
因教学工作量繁重,为了减轻工作压力,教师们常常采用重复性实验去指导学生,实验教学大纲的修订没有形成系统化,同时没有有意识、有计划地主动去接触和学习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和理论,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发现实验教学的问题,学生虽然按照要求做了实验,但是实验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较弱。
目前,各类生物化学实验考试方式单调,主要限于实验报告、操作及笔试,落后的考核方式,造成学生较强的应试心理,往往依赖短时的强记过关,难以考察到学生实验的综合能力。如生物化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实验的独立操作能力等,创新性化学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更无从谈起。这就很容易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
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活动,不仅展现生物化学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综合素质起到了独到的地位和作用,为后续实验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新的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将带动实验教学活动的改革,将给教师带来一线教学模式改革的材料,同时推动了实践活动的开展,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形成了良好的实验学习氛围,带动其他实验课程参与到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来,对良好学风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改革传统的注入式实验教学模式,将课前预习、课上讲授、课后实验报告的“照本”实验的教学模式改革为按照学生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有选择地进行生物化学实验,将实验统筹安排,重新编排处理,形成“模块”化实验。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加大对整个教学体系的把控,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在“综合性实验”模块和“探究性实验”模块中遇到的问题,时刻关注学生的实验动态,搭建实验开放平台,加大学生实验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通过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不再是统一的实验操作者,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不同的实验主题,对学生个体差异化发展大有裨益。如何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对于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下,学生在不同的实验模块的锻炼下,逐渐找到了自己学业发展的兴趣点,对于接下来的专业学习和未来定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实验教学是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着手,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研讨活动、实验教学能力提升活动,夯实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提高教师外出研修比例,动员教师积极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和实验能力大赛,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通过学习和实践两个方面提升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而努力。
根据课程的考核性质和课程属性,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注重过程考核,淡化学生成绩,以等级制为考核结果,缩小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实验模块,根据实验主题,大胆创新实验方案,敢于和教师进行讨论和研究,并在每次实验结束,进行总结和评价,对下一次实验做出相应的计划和安排,消除部分学生平时松懈、考前背诵、考试作弊、考后遗忘的不良现象,促进教风与学风的建设。
翻转课堂、互联网+云课堂、RISE等教学模式的引入,改革了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从主体讲授变为因地制宜地指导,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将一成不变的实验内容,重新梳理和编排,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基础实验”模块,人人过关;“综合生物化学实验”模块、“探究式生物化学实验”模块,学生可以量体裁衣,有选择地进行实验。这样可以不同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差异化。
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有力于提高大学生实验技能水平,实验技能水平是化学相关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更好地推动教学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学生,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的实验教学改革。新的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对教师理论和研究能力的发展[7],实验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验室将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一块良田,源源不断的为社会输出高素质、应用型、创新性复合型人才。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中提出的,通过改革,摒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将教师和学生的身份转变,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挑战,通过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创新实验教学模式,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求。实验教学的模式的创新,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引入,通过“模块化”的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和查阅相关文献、实际应用理论知识等多种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将教师从繁重的机械重复讲授中解放出来,认真研究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不断实践新的教学方法,改革实验考核体系,研究新的实验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