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燕君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摒弃范画的教学模式。如何让幼儿在艺术领域充分地感受与欣赏、表达与创造?户外写生给幼儿教师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户外写生能让幼儿以写生活动为载体,走出封闭的教室,把自己看到、闻到、触到的景和物画出来,以此抒发情感、建立自信。实践证明,大班幼儿已具备了开展户外写生活动的能力。
开展写生活动时,有的幼儿只画大概轮廓而不敢下笔;有的很快画完,绘画活动难以持续;有的过度自由发挥,不扣主题……如何引导幼儿写生,发挥写生活动的作用?首先要找出问题,而后“对症下药”。
写生是个“冷盘菜”。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是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手段。对于教师而言,户外美术活动的开展缺乏现成的教学目标和可行性指导策略。因此,在组织幼儿户外写生时,教师难以把握目标和核心价值,对幼儿的指导显得单调与贫乏。幼儿的视野也仅局限于教师提供的几幅范画,他们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妙。
通过交流、研讨,教师发现,良好的习惯养成是户外写生的基础,有效的指导策略是写生活动开展的关键。因此,教师要以耐心、细心去引导幼儿建立写生常规,逐步开展有效的户外写生活动。
针对幼儿写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分析,探讨出户外写生的指导策略,具体如下。
大自然是最好的写生素材,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是培养其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在晴好的天气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让幼儿在优美的环境中打开思维。如春天,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感受树叶的生长和花朵的开放过程;秋天,教师带领幼儿在草地上寻找蒲公英,观察小小的“降落伞”……幼儿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逐渐形成了表达的欲望,对写生产生了兴趣。
观察是学习和创作的基础。幼儿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准确捕捉观察对象的美丽瞬间,并用笔加以诠释。然而,由于年龄的限制,大班幼儿的注意力往往不能长时间集中于某物。其注意力表现出无序性和缺乏目的性、持续性的特征。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户外写生活动时,需引导幼儿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从事物的外形、结构和色彩等方面对事物进行观察,逐步提高幼儿的观察质量。
【观察实例】户外观察活动——“小树、小草长大了”
本活动旨在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中的树和草的生长变化,其观察活动过程的记录如下。
(1)设计相同对象的局部观察:看看这个小芽和那个小芽有什么不一样?旨在引导幼儿学习观察同一事物在细节上的不同,培养其对细节的观察能力。
(2)设计不同对象的局部观察:看看发芽的小树和草长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每一个嫩芽有什么区别?旨在引导幼儿发现不同植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培养其对观察对象的对比、分析能力。
(3)设计不同对象的整体观察:看看哪些植物发芽了?看看它们的嫩芽是什么形状的?嫩芽和谁连接在一起?旨在引导幼儿观察多种植物以及植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培养其综合观察能力。
【分析】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幼儿的整体有序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发展。渐渐地,幼儿能够自主寻找新的观察点和创作视角,大胆重组观察对象之间的关系,构思出自己的观察画面,也创作出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作品。
户外写生不仅是画事物的形状,更是画想象的事物。因此,教师要善于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激活幼儿的想象力。除了给予幼儿一定的指导外,教师还要及时捕捉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擦出的想象火花,引导他们通过画笔表达想法,释放无限的创造潜能。
【观察实例】写生活动“滑滑梯”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滑梯前。玩耍前,先引导幼儿将滑梯想象成“大象的鼻子”,大、小滑梯分别是大象和小象的鼻子,并仔细地看看两根鼻子分别是什么形状?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带着问题,深入、细致地观察滑梯的基本构造和特征,最后画出了与实物相似但又充满创意的作品。
【分析】
教师用启发性的语言留给幼儿一定的思考和选择的空间,引导幼儿从多角度考虑问题。上述案例中,教师以幼儿熟悉的动物入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对滑梯的观察欲望,同时也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从画小事物到画大事物,从刻板的临摹到用自己的想象添加细节,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得到提升,绘画能力也日益增强。
讨论交流是师生、生生互动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给幼儿创设一个“敢说”“想说”“愿意说”的环境,引导幼儿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让幼儿在表述中构思画面的结构,为下笔打下基础。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幼儿善于倾听同伴的表达,并从同伴的表达中获得新的灵感和启发,从而有目的地布置画面、搭配颜色等。在与同伴和教师的交流中,幼儿对写生对象有了更全面的感知,构图知识、绘画技巧等也在交流中得以渗透。
优美的音乐、文学作品能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帮助幼儿更充分地感受和理解作品。幼儿欣赏、阅读完这些作品后感到身心愉悦,由此,其绘画时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表达的欲望也得到激发。如在开展线描活动《能干的小手》中,繁多的绘画材料和工具让幼儿对活动产生了一定的畏难心理和抗拒情绪。活动开始没多久,他们就开始聊天或张望。此时教师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幼儿慢慢安静下来,注意力越来越集中,也有了观察和绘画的兴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会全身心地投入绘画。其对生活中事物或现象的变化会更为敏感,也更加关注。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幼儿的角度捕捉其对周围事物的兴趣点,使幼儿与教师产生共鸣,从而确立幼儿关注的题材,无形中激发幼儿参与创作的欲望。如教师发现,许多幼儿都对走廊中的盆栽仙人掌十分关注。他们每天都会在走廊中观察和讨论关于仙人掌的内容。于是教师趁热打铁,设计了《我喜欢的仙人掌》的写生活动,请大家把自己观察到的内容画下来。从幼儿的作品可以发现,他们能准确地用椭圆形和圆形描绘植物的形状,还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观察到的刺:有的是又粗又长的直线,有的是密密麻麻的小点,有的是细细的短线。实践证明,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不仅能找准活动主题,吸引幼儿积极参与,还能在幼儿的表达中进一步了解幼儿的需求。此外,教师还可通过某些细节串联起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素材,从而表达自我。
总结评析每次的绘画作品不仅能加深幼儿的记忆,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和进一步挖掘素材的兴趣,还能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幼儿智慧的发展情况。评价时,教师的标准应多元化。对于幼儿作品中所表现的色彩、造型以及表现力等不再以“像与不像”来衡量。教师可以先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再请同伴谈谈该作品中的闪光点以及可以再改进的地方。这些建议能吸引幼儿继续观察、探索,帮助幼儿更深入地思考,有利于他们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与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实践证明,运用正确有效的策略能够发挥户外写生活动独特的价值,促进幼儿观察能力、绘画能力、思维能力、社交能力等的发展。幼儿在写生中不受客观约束,自由发挥想象,灵活地创造对象,从而展现出一个属于他们的别开生面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