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大庙小学 丁清伟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掌握数学思想,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才能逐渐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在小学数学“数的运算”学习中,数学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运算和运算中的规定,便于其接受正确的运算知识,同时,教师也应该针对数学思想实践教学做出一些改变和措施创新。
小学数学“数的运算”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认识不同运算种类的概念,其次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自己进行运算。在小学教学中,往往有学生不能很快地实现知识获取,因此其学习成绩及成果都得不到明显提升,这样的情况被家长和教师评价为还没有找对学习方法。实际上,这里的学习方法就是与数的运算相关的数学思想,学生不能正确掌握数学思想,因此,在学习知识时需要依靠自己的原有认知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在小学阶段,学生还未具有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时自己探索学习方法显然比较浪费时间,并且效果也不佳。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样的学生进行方法教学,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思想,便于进行基本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学习分数乘法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分数乘法的概念,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再通过例题教学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常用方法,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询问对分数乘法是否存在疑问,解答学生问题后邀请学生解决黑板上的例题。通过方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解题方法和正确思路。
每个种类数的运算都有相关概念,若学生仔细阅读和思考概念性知识,就会发现这些概念正是解题的基本思路,从概念出发进行解题可以迅速找出正确答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数学思想让学生理解运算概念。如在学习除法的概念时,可能会有学生容易混淆除数和被除数,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数学思想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从而加深其印象。例如:首先明确“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的概念,从该概念入手了解“除数×商=被除数”的拓展知识,建立除法运算与乘法运算之间的关系。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对除法运算中的三个基本成分进行正确定位,以“10÷2=5”这个例题作为重点讲解对象,该等式中,对应概念表明10 是被除数,2 是除数,5 是商。通过扩展知识写出另外两种等式“10÷5=2 和2×5=10”,第二个等式中,10 仍然是被除数,而5 则变成了除数,2 成为商。第三个乘法等式,就其本身概念而言,2 和5 都是因数,10 为积。例题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性知识,然后通过概念性知识形成基本的数学思想。
情景式教学是现代学校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措施,其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实践证明,情景式教学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还能营造比较活跃的课堂气氛,对打造高效智慧课堂具有非常明显的积极意义。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学习数学运算知识,能够从情境中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拉近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便于锻炼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创设购物情境,假若学生在购买一件衣服时,老板说衣服原价300 元,在店里买一件打8 折,买两件第一件8 折,第二件半价。学生看中这家店内两件原价300 元的衣服,买这两件衣服共花了多少钱?学生对此问题进行思考,第一件300 元打8 折,则需要用300×80%,第一件为240 元,第二件半价则用300÷2=150(元),两件衣服打完折后的价格相加,则该学生只需要花费390 元就能买到两件自己喜欢的衣服。通过购物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知识所在,保障教学效率,同时还能加强知识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知识获取程度呈一定相关性,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需要随时对课堂开展效率以及学生的上课体验度进行了解,吸取学生对于课堂组织形式的意见及建议调整教学。另外,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组织完整性和优化自己教学手段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建立健全课堂内部的反馈机制可以获取最直观的教学意见,从而便于创新教学模式。例如:教师与学生约定每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一次课堂反思班会,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中的学习感受和想对教师提出的意见以匿名的方式进行投票,教师明确每个学生的想法,从学生的角度对课堂组织形式做出一定改善。同时,贯彻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要求,在学习“数的运算”的相关知识时以提升学生基本能力和加强知识吸收与获取为主要教学目标,从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组织形式的科学合理性。完善的反馈机制有助于帮助教师正确反思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形式,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加完善的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的合理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保障课堂教学具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模块。“数的运算”中相关概念性知识较多,教师应该通过概念理解让学生学会数学思想的应用,也能利用对数学思想的正确理解进行运算概念的学习,使二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