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建立在既有的事实或规律之上的说理与辩驳,抬杠往往是缺少逻辑和理性又急于发声造成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潜在的“杠精”,因为每个人都可能会贪图一时的口舌之快,一旦热血上头,一激动便口无遮拦,智商全“下线”,素质“掉”一地啊!解铃还须系铃人,不希望“杠精”出现,首先需要我们克制自己逞口舌之快的想法,尊重他人的言语行为。
认同感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人们会用各种办法来获得认同,有的人选择不断努力完善自我,有的人则选择用出格的言行博取关注。比如“杠精”,他们搬出一套套不合逻辑的诡辩话术,让人无言以对。在他们眼里,别人的退一步海阔天空会被看作是对自己的认可。然而,“杠精”们并非全然不知自己惹人生厌,只不过内心的空洞太大,实在无法自愈。
热衷抬杠无非是认为自己远比他人优越,可以随心所欲地站在制高点批判他人。他们在虚拟的世界里怒刷存在感,并不在乎别人的目光究竟是赞赏的还是厌恶的。看起来,他们高高在上十分骄傲,但我以为,他们其实很无知。当一个人接受了高水平的教育后,怎么会用毫无逻辑的话来反驳别人,以此彰显优越感?
与“杠精”辩驳无疑是件毫无意义的事——毕竟,他们沉浸在自我的逻辑之中,道理、事实在他们面前一律失效,他们有各种歪理让人哑口无言。所以,遇到“杠精”不妨“佛系”对待。你“杠”你的,我不听不想也不回应。失去了继续“杠”的支点,他们的“独角戏”又能唱多久?又或者,以宽容的眼光看待他们,反正他们的“杠”与你的好坏并没有关系,那就干脆不要与“杠精”计较了。
说到“杠”,大家都很反感,但是,“杠”本身不是贬义词,“杠”是对他人观点的质疑,使人们能以独特的视角去看待各种事物,是创新思维的外在体现。
比如我们语文课上的“观点互怼”就是一种必要的“思维抬杠”:由一位同学陈述观点并阐明理由,其他同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找其论点、论据、论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质疑。在限定时间内找准“杠点”,进行有效反驳,以此强化观点表达的缜密性、论证的逻辑性,同时通过换位思考,进行思维纠偏,最终达成共识。
人们因观点有分歧而争论,是思维的升华。所以,“杠”的关键在于“杠”准要害、“杠”出水准、“杠”出共识。
存在不满和表达意见是个人的权利,而表达的方式是胡乱地一吐为快,还是客观地求同存异,则关乎为人处世的情商。“杠精”之所以令人厌烦,是因为他们忽视场合、忽视逻辑,找到自以为是的“切入点”就开始“快刀切水果”。语言本身没有百分之百的精确,有“共鸣”是因为把语言放在了正确的合适的位置,有“误解”是因为语言被限制在了一个不适合它的场合。由此,能否将语言与正确的场合匹配,是否具有求同存异的心胸,决定了能否将“误解”化为“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