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 全景识字
——例谈低段识字教学策略

2019-01-11 18:21陈丽燕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9年25期
关键词:生字识字汉字

□ 陈丽燕

低年级学生识字质量的提高,是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基本前提。目前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很多时候都采用讲授法。教学时间过于集中,教学方法太过单一,课堂显得比较枯燥乏味,加上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把识字的过程延伸到课外,导致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学习效率无法提高。如何利用统编教材的优势,尽可能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让识字教学变得轻松、愉悦,从而为阅读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挑战。下面,笔者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拍手歌》为例,谈谈低段识字教学中可以采取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分散时间,多法并举

(一)课前预习,了解起点

很多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就对课文中的生字比较熟悉了,但是也有部分学生会因为各种原因,很少接触、关注生活中的字词。在课前让学生自主预习,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可以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笔者为《拍手歌》设计了预习单,让学生与同伴合作认一认生字,在认识的生字旁边画上☆,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请小老师帮一帮。通过伙伴间的相互学习、相互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而且教师也真实地了解了学生对生字的音、形的初步掌握情况。

(二)课中合作,创新思维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与人合作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必须是有序的,学习任务要具体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

笔者根据《拍手歌》的文本特点,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对儿歌中的动物有新的认识。

1.组内读儿歌,并在文中圈出动物的名称。

2.轮流讲讲自己最喜欢哪个动物,说明理由。

3.组长带领组员帮助动物朋友找家。(把动物分成鸟类和兽类)

几个环节下来,学生对儿歌中出现的动物名字烂熟于心,而且对各种动物的特点有了新的认识,连平时很少参与活动的学生也跟上了大部队的步伐。

(三)课末再现,迁移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教学的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学完课文之后,为了加强学生对课文中生字的记忆及对课文的理解,笔者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了帮助小动物写信的环节,让学生补充书信中空缺的生字,如“朋友、熊猫、深处”等,通过更换语境,把学生引入一个新的语言环境中,迁移运用生字,复习巩固字音、字形和字义,学生很容易接受这种学习方式。

二、自主课堂,多元趣味

(一)创设情境,举一反三

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可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教师可以将儿童的好奇心和生字的音、形、义相结合,在情境中进行举一反三的教学。如“锦”字的教学过程如下。

1.师:看到过锦鸡吗?知道它名字的来历吗?

2.课件出示锦缎、锦鸡。

师:图片上是“锦”,也称作“锦缎”。图中的“锦缎”和“锦鸡”有什么相似之处?

3.明确什么叫“锦鸡”。

4.生活中带有“锦”字的实物还有好多。举例“锦鲤”“锦霞”。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锦”字的教学过程充分证明了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识字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字理识字,渗透文化

数千年来,汉字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异,但依旧一脉相承。演变至今,每一个汉字仍然都有其特定的形体和含义。“字理”即汉字的构字理据。本课教学中,笔者通过微课的形式对带有“隹”的一系列生字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汉字的文化和精神。微课内容如下。

以下这些字都含有一个相同的部件“隹”,“隹”是指短尾巴的鸟,字形很像一只小鸟。

“雀”:上面是个“小”,就是指小的鸟,比如麻雀、灰雀。

“雁”:人们根据大雁飞行的特点,旁边加了个“单立人”。

“雄”:旁边是个变形的“公”字,就是指公鸟、鸟爸爸。

……

恰到好处地运用“字理”指导学生识字,不但能够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还能让学生理解汉字背后的含义。

(三)语用开发,识用结合

让“语用”植根于识字写字教学,对识字教材进行“语用”开发,设计一些适合低段学生的语言文字方面的口头或书面的练习,也能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根据《拍手歌》的课文内容特点,笔者设计了如下口语练习。

1.请你用上“我喜欢( ),因为( )”说说自己的想法。

2.(播放短片)让我们也来编一编拍手歌,送给那些可爱的动物朋友。

这样的设计,及时地巩固了生字词,同时又创设了儿歌的意境,进行了语言的训练,让学生在不经意间获得启发、熏陶,收获颇丰。

三、课外拓展,多维体验

(一)“字牌”游戏,其乐融融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儿童天性爱玩,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将学习与游戏活动相结合,让每个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能逐步实现学生“要我学”到“我要学”的神奇转变。

教学完本课后,笔者引导学生自己做“字牌”,通过与好朋友一起玩“字牌”游戏的方法巩固并运用生字、新词。具体做法如下:每个学生用硬纸片把偏旁和常用字做成小卡片,如“哥”“欠”“歌”等。如果一个学生出“哥”,另一个学生出了“欠”,这时两个卡片凑合在一起刚好组成一个汉字“歌”。谁先出“歌”字的卡片,同时用“歌”字组词,并说一句话,谁就可以把“哥”“欠”“歌”三张卡片都收回。这样经过多轮“字牌”游戏,最后谁拿到的卡片多,谁就获胜。

在有趣的“字牌”游戏中,识字主动权在学生手里,学习的积极性很快调动起来了。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了主动识字的愿望。

(二)小小iPad,魅力多多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一个小小的iPad,可以克服传统学习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板书文字的缺陷,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态为动态。笔者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以及课后练习的要求,在iPad“课堂”的“学习端”设计了两个练习:送生字宝宝回家、动物也有新名片。学生兴趣很高,完成率达到百分百。

让iPad参与学生的课余学习,精用、妙用、巧用iPad,效果明显。当然,还需要教师不断研究、不断探索,尽量设计出分层的练习,真正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三)巧用微信,自信满满

随着识字量的不断增加,学生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读书欲望。这时,教师就要抓住机遇,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用好微信朋友圈、微信群这些交流平台,让学生自信满满地告诉家人或朋友,自己已经学到很多汉字,甚至能够阅读课外书籍,是一条非常有效的激发识字和阅读兴趣的途径。

在结束《拍手歌》一课教学的当天晚上,有学生通过微信平台发送了他所阅读的关于动物的课外读物,如《蚯蚓的日记》《我不知道我是谁》,并用铅笔圈出了生字。实践证明,利用微信平台,使课内与课外相互结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和阅读习惯,还可以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材本身的特点,寻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识字方法,才能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有效。只有当学生识字能力得到提升,真正喜欢上了识字,才能为阅读、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正如周一贯先生所言:“汉语之本在汉字,只有文字的‘根’茁壮成长了,中国语文教学这棵大树才能根深而叶茂,根固而枝荣。”

猜你喜欢
生字识字汉字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识字谜语
生字变身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