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仁峰
(黑龙江省鸡西市梨树区农业农村局)
奶牛多汗症是奶牛在泌乳盛期或干乳期前,因钙质大量流失而引起的一种钙代谢障碍性疾病。该病多发于3 胎次以上的高产奶牛,无季节性,呈散在发生。
2017年12月初,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刘某家1 头5 胎次的荷斯坦奶牛,产奶量较高,日产奶量约30 kg;在产犊后短时间内经常性出汗,尤其是在挤奶时,2 个前肢肘头内侧和后肢股内侧出汗越来越明显,泌乳量也逐渐下降;躯体表面有一层白霜。临床检查发现,该牛精神稍沉郁,但食欲和反刍正常;运动时四肢无力,运步缓慢,倒数第3尾椎明显软化;两侧肘头稍外展,挤奶时出汗明显。采血后实验室检测,血清钙含量为8.6 mg/kg,病牛血钙水平明显偏低。
经病史调查、临床检查及实验室血清钙检测,确诊为奶牛多汗症。
采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400 mL,1 次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3 天。同时,结合中兽药疗法,配方如下:当归50 g、黄芪100 g、党参30 g、陈皮50 g、五味子40 g,共为细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每天1 次,连用5 天后治愈。
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饲喂柔软、易消化的饲料;增加矿物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饲喂量;增加光照时间,加强运动。
(1)发病原因
该病多发生于泌乳盛期或干乳期前,而在泌乳初期或干乳期较少发生。这是因为高产奶牛在泌乳盛期,每天会由乳汁流失大量的钙,妊娠后胎儿生长也需要母体供给钙,若饲料中补充钙质不足,或虽补充了大量的钙,但因钙、磷比例失调以及精料过多,导致消化道中产酸过多,钙与酸结合成不溶性钙盐[1]。
黑龙江地区奶牛的舍饲期长,部分奶牛甚至常年舍饲,由于光照和青绿饲料供给不足,导致奶牛体内维生素D水平不足或缺乏,进入体内的钙不能被充分吸收。此外,由于体内钙含量的下降,使得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造成汗腺分泌量增多[2]。
(2)症状
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出汗。由于个体不同,出汗的时间不一致,可在挤奶时、早晨或夜间出汗,但以挤奶时出汗为多。此外,出汗的部位也不相同,有两前肢上部肌肉、鬐甲部或躯体一侧出汗,也有全身出汗。在天气变凉时,由于出汗,会造成机体表面附着一层白霜[3]。全身症状会出现食欲不振,反刍机能减弱,运步迟缓,肌肉乏力,心音弱,倒数第3尾椎明显软化。经实验室检查,血清钙含量降低,一般为7.0~9.0 mg/kg[1]。
该病也会使泌乳量明显下降。在机体发生出汗的一段时间内,奶牛的产奶量明显下降,严重的甚至下降2/3,乳脂率也同时下降。
(3)治疗原则
该病是钙代谢障碍性疾病,若不及时改变饲料搭配或治疗,会导致软骨症的发生。该病的治疗原则是补充血钙,应用中兽药补血理气以及加强饲养管理。患有多汗症的奶牛经静脉补钙有明显疗效,1~2次用药后即可治愈,但易复发,因此,一般不能少于3 次用药。治疗时可在每次少量补充钙制剂的同时,增加补给的次数或隔日注射1 次,连用3~5 次,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增加矿物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饲喂量。配合内服中兽药或仅用中兽药治疗,效果也较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