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八滩镇中心小学 张红舞
新时期,教育教学领域,游戏化教学方法旨在选用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丰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游戏化教学方法,满足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需求,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保障。大量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课堂中引入游戏化模式,能促使学生保持高涨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目标。
实际教学中,游戏化教学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趣味性游戏活动,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数学知识学习兴趣,将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转换为生动化数学游戏应用过程,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比如苏教版一年级《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为了实现“以模拟实际买卖,引导学生体验人民币用途并掌握其换算”的教学目标,老师可为学生设计如下教学活动:初步认识人民币后,老师为学生分发准备好的人民币,并将教室布置为“跳蚤市场”,要求学生在各自的小货架上摆放饼干、糖果、图书、水果及笔等小商品,表明商品价格,学生可用老师发的人民币买卖。买家要有礼貌讲文明,卖家要热情,明确商品价格,并正确找零钱。这种课堂教学活动效果非常好,学生能主动参与,体验其中乐趣;同时,买卖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人民币印象,能够积极主动地解决遇到的问题,明确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喜欢与小伙伴共同做事情,老师可通过互动性游戏活动激发其团结合作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从根本上保障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比如在《三角形分类》的教学中,老师通过以下互动性游戏活动来攻克教学难点:锐角、直角及钝角三角形概念,完成教学后,学生记住了三角形分类,老师再取出一个信封,并将其装有的三角形漏出一个锐角,提问“现在大家看到信封中的三角形有一个锐角,那大家能猜出这是什么三角形吗?”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分组进行讨论交流,之后再进行思辨游戏,总结小组观点,反对小组也要提出相应的反对意见。思辨过程中,学生各持己见,活跃了课堂氛围,学生学习热情也被调动起来。因而互动性游戏活动可以是师生间互动,可以是学生问与答的互动过程,还可以是各小组间的互动,因而老师要合理选择问题,引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
游戏化教学模式中,竞赛性游戏活动是老师通过具有挑战与竞赛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斗志。实际课堂教学中,基于学生好奇心心理,引入竞赛性游戏活动,老师可在学生之间设计竞赛活动,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团体赛。该教学模式只要灵活应用,便可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10 以内数的组成》的教学中,为了巩固10 以内的加法,老师为学生设计了“进球”的游戏活动:先拿出一个10 以内的数字“6”,并让三位同学站起来,假若其中一名学生说“我拿到的是2 号球”,另外两名学生谁先回答“进4 号球门”,谁就获胜(球门要与球编号相加为6)。在此环节中,老师先带着学生进行游戏活动,之后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展开游戏,或小组之间比赛,同学们玩得很开心,甚至课后还会讨论这一活动,为学生掌握10 以内数的构成提供了便利。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合理选用竞赛性游戏有活动,对现有知识加深印象,巩固学习的新知识,还可将游戏与数学思想、方法融合起来,为数学学习增添活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提高自身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操作性游戏活动应用比较广,其主要指教学中以游戏形式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众所周知,小学生喜欢动,如果课堂上老师设计操作性游戏活动,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数学课堂也有更加丰富的学习效果。比如《长方形与正方形》知识教学中,设计如下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上课,老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长方形与正方形,并提问:“哪位同学认识显示屏的图形?”学生结合图形基础与生活经验,对于长方形与正方形,学生都不陌生,但却无法区分其特点。针对这一问题,老师没有直接为学生讲明图形特点,而是引导学生用数学小棒搭建一个长方形与正方形,再用线围其一周。实际教学中,老师发现在课堂上,对于动手摆一摆与围一围,学生比较感兴趣。数学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性,尤其是图形教学中,老师要合理应用操作性游戏活动,为学生创造游戏活动的氛围与条件,在培养并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有效控制课堂纪律,使得学习内容更加丰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化教学模式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也是新课标改革的必然趋势。游戏化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师的教学压力,实用价值高,教学融合趣味性与实用性,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