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八中学 陈双明
在传统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常常会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不仅无法起到积极教学的作用,还会将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创新意识扼杀在摇篮当中。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快乐探索和深入学习,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新课标明确提出,要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去。合作学习是最符合新课标和数学教学需求的模式之一。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合作意识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小组合作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快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于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和探究:
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合理且科学的小组。教师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体现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关系,让学生能够在小组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自身能力的机会。同时,教师要明确学生的职责,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需要发挥的作用,让学生各司其职,相互协作。
比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将学生分成了4 人小组,要求小组每周换一次组长,也就是说,每个小组成员都要轮流做组长,这就为每个小组成员都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同时,笔者为每个小组成员都设置了明确的任务,就像在《集合》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要求学生分别布置了分析集合的概念、总结集合的表现方法、明确集合与元素的概念的任务。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自然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建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从创新的角度设计教学情境,使情境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和具体性。同时,在创建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其中渗透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感受到任务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从而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任务中来,激发学生合作的热情,提高教学实效。
比如在《指数函数》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细胞分裂的情境,要求学生分析细胞分裂蕴含的规律。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就需要思考分裂次数与细胞个数的关系,学生在情境中合作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同时,情境的创建能够让学生更加生动和具体地了解其中的关系,提高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紧接着,
笔者为学生展示了指数函数的图像,让学生分析指数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交流和讨论了底数的分类。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在小组合作中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而且合作交流和构建模型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和发展。
为了有效发挥合作教学的功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完善小组合作的评价机制。教师要借助小组之间的竞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表扬表现较好的小组,并及时给予适当的奖励,让学生可以继续努力,提升小组的凝聚力。
比如在《对数函数》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底数对对数函数值变化的影响,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建了小组合作活动,要求学生分析底数对对数函数值变化的影响,并且根据每个小组的表现,笔者及时给予了合理的评价。对于合作成果显著的小组,笔者给予了一定的奖励,并进行了口头上的赞扬,如:你们做得非常好,继续加油!而对于合作成果不明显的小组,笔者委婉地指出了学生存在的问题,这就激发了学生更加努力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小组合作的效果。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的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教学的优势,并发挥其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让学生可以主动发挥自己的长处,引导小组成员互相学习,弥补不足,提高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沟通的能力。当然,教师也要不断完善小组合作的模式,使小组合作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