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远华中学 李玉雪
初中教育作为我国义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在整个人才培养环节发挥着关键作用。数学作为初中课程体系的核心,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以及逻辑判断等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基于初中数学在教育教学环节的作用,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应当正视初中数学,给予相应的重视,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手段,应对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系统、高效的初中数学教学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初中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开发,促进学生的健康、快速发展,增强课堂学习质量。
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初中数学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理性分析能力有着深远影响,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由于数学课程知识较为抽象,学生接受难度较高,在学习过程中极易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学习质效。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发现数学课程的兴趣点,还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现阶段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较大,导致教学思路的拓展、教学方法的调整方面仍旧沿用旧有课程教学模式,更多情况下,将测试成绩作为主要目标。这种教学思路上存在的偏差,无形之中降低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基于这种实际,为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当将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作为着力点,借助于必要的学科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基础知识,不断加深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认知,逐步重视起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创新性思维的养成,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宽度与深度,提升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水平与应用能力。
促进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必要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环节所表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发现问题的诱发因素,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方法,切实解决各类问题。
在传统教学思路以及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大多从应试的角度出发,教师将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作为主要目标。在应试教学思路下,教师作为数学课堂的核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遵循教学经验,配置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方法,这种实际情况无法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创新思维。
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一旦遇到困难极易产生消极懈怠情绪,数学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部分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环节出现了厌学情绪。
在数学课堂上,初中生会出现听讲不认真、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等情况,如此不利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进行。这就导致初中生缺乏数学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的基础与途径,使得初中生无法建立有效的学习系统,从而不利于初中数学教学对初中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环节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涉及多个层面的内容,为保证各项教学手段作用的有效发挥,教师需要立足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能力等,以学习创建作为切入点,通过提问、总结等手段,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初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的发育阶段,其思维体系尚未健全。基于这种实际,教师在教学环节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通过创设学习情境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思维体系,树立创新思维。基于这种认知,教师在实际的课程教学环节中,需要合理使用各类教具、多媒体资源,打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创造良好的氛围。例如教师在传授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故事导入的方式,逐步打造课程学习场景,激发起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思考,实现思维的有效创新。从实践经验来看,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开展思维活动。
由于学科的特性,初中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难度较大,逻辑性较强,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集中注意力就某一问题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必要的手段,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思维。例如教师在课程教学的实际过程之中,要求学生自主做好预习,同时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针对性的问题,使得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够带着问题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对于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预留相应的集体探讨时间,在交流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认知水平,增强思维能力。
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其目的不仅是引导学生在相应的学习环境下对某一数学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探究,更是借助于必要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全面发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学习条件的塑造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数学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基本学情,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引出一系列问题,连环设问题的提出,使得学生的思路进一步开拓,能够更加全面、系统地考虑分析问题,逐步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与发展。
课堂的有效进行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进行一定程度的互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学生、教师之间的互动较少,互动在多数情况下是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这种互动方式并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提升互动效果,教师应当根据学情以及知识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打造合理的互动环节,以此来激发起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形成高效的互动机制,从而在互动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为培养其良好的创新思维做好准备。
初中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良好逻辑思维与理性思维的学科,符合当前核心素养导向的相关内容。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开展对于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其他学科学习水平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对初中生基础数学知识的培养,更需要加强对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从而促进初中生思维的不断开发与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