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金海岸小学 胡 青
随着“教育技术2.0”的发布与实施,教育领域的技术应用达到了新高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日渐丰富,也成为各个中小学教学升级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因为青少年的接受偏好需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出更直观形象的展示,更好地实现数学教学的预设目标,但是在各地的实践中,小学数学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还距离理想状态较远,需要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是由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组成的行为,数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形成的重要科目,有其抽象性和复杂性。目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重知识弱能力、重做题轻演绎等问题,也存在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方式单一、对学生个性发展不重视等困惑。
由于小学数学教学需要程序化演示,所以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这些黑板(白板)、教科书、教学辅助书等手段受限于场地和空间,教学效率不够高。目前小学教学还普遍存在“结果导向”的现状,注重教学结果,简化了学习过程,小学生对过程体验不够,需要通过课下练习乃至反复练习来达到理解程度要求,弱化了学生学习空间的应用,学生的重复与模仿也是通过单一的作业形式来完成,降低了教学和学习效率。
面授教学是传统教学的主要形式,而且也是未来重要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的典型特征,也就是讲授式,教师在固定空间的一对多传授、板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各个模块的知识点并不能用一种形式“包打天下”,有的知识内容既需要讲授,也需要交流和演示,还有的知识内容需要小学生的具身体验,这种单一式教学方式限制了教师与学生的更好发挥。另外需要明确的是,课堂讲授的主要教学载体是语言与板书,这就限制了教学的呈现方式,这种呈现方式相对单一,对几何类图形的变幻与切换呈现不够直观,弱化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造成知识碎片化,不利于小学生逻辑思维的养成,不利于小学生数学意识的内化。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过于追求“成绩”的教学效果,采用讲授式乃至“填鸭式”教学,降低了小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传统课堂教学以班级为授课组织形式,每个班级30 人以上,不考虑这些同学的知识掌握和理解水平,教师教学只能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平均水平授课,对部分学生来说,进度或者讲授过于简单会降低学习兴趣,对另一部分学生而言,可能就太难或者太快导致难以跟上教学与学习进度,实现不了差异化教学。另外,对性格活跃的小学生来说缺乏足够的互动交流,无法形成相互间的学习促进;在评价方式上也是以期末考试为主要依据,无法进行个性精准化评价,这也是对学生个性发展不够重视的表现。
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已经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信息技术为小学生提供更加鲜活的数学案例,用数字化的手段呈现数学在生活中的丰富应用,让学生在网络化环境中更好地体验小学数学的魅力,可以拉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距离,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兴趣,优化其学习方式。
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等为小学数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各种立体的、可视化的和虚拟仿真等呈现形式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思维和数学逻辑。信息技术可以及时反映社会生活中涉及的数学问题,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提供鲜活的学习案例,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知识。另外,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数字化,单纯依靠语言、板书、习题教学对小学生而言是较难理解的,信息技术打破了这些屏障,可以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奇妙结合,激发其兴趣,启发其思考,促进小学生理解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应用信息技术还将极大地拓展学习空间。信息技术的网络化突破了学校、教室和课堂的空间限制和课上学习的时间束缚,从理论上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地学习,所以目前微课、MOOC、翻转课堂等逐渐被推广接受。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应用信息技术还可以促进教育公平,在义务教育不发达或者教学条件有限的地区和学校,信息技术更应该受到重视。
小学阶段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是主导,而且各个年级的学生思维差距较大,所以信息技术的选用不能“包打天下”,针对三年级以下的学生以采用可视化教学资源,对高年级学生则以网络化教学资源为主。
信息技术归根结底是应用工具,不能“神化”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与亮点彰显出来,信息技术也不应该是一个孤立的教学手段,要与其他手段联合使用,构建各种手段的链接,搭建多方之间的桥梁。
信息技术应用的背景下,各类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没有变化,仍然是培养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前提和目标,形象思维的形成、逻辑概念的应用、学习热情的激发都要在这个目的之下,不能舍本逐末,所以信息技术的融合应该要科学恰当。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时代的潮流与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主动融合信息技术,打造现代教学环境,让学生更直观、立体、方便地学习数学和体验数学,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提升,促进小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