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张丽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利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在情境中思考,拓宽思维面,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情境方式,使课堂教学在情境的作用下进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打造高效的数学情境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坚持创新的教学观念,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让他们在情境中分析和思考数学知识,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这些知识。通过情境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采用讲解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在被动的学习下记忆抽象的数学知识,对学习不感兴趣。而在情境教学中,丰富生动的情境和抽象的数学知识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了趣味性的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思维活跃性,让他们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在情境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小学数学教材中包括很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学生要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只靠分析教学内容是很难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在情境中分析和探索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有效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在数学情境教学中,教师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让他们在积极思考中找到知识间的联系,通过解决情境中的问题理解所学知识,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深入发展。
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设计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中获得学习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在主动探索中发展数学思维。在设计教学情境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越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越透彻。在教学环节,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探究新知识。在问题情境中,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使他们能找出已有知识和新知识间的联系,有效解决问题,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秒的认识”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1秒的时间有多长?钟表上哪一个是秒针?秒针是如何计时的?1秒的时间能做哪些事?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认真探究教材内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在问题情境下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主动思考的意识,他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数学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在分析知识时,由于抽象思维的限制,他们经常采用直观思考和形象思维进行思考和探索。在教学重难点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操作情境,让学生通过操作深入探索新知识,借助直观操作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有效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周长”时,学生在理解“周长”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让他们结合操作进行学习。通过测量课本四边的长度得出课本的周长,认识到课本边线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并测量课桌、铅笔盒等物体的周长,使他们深入理解周长的概念,促进数学综合学习的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可以使学生把数学学习和生活问题联系起来,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在生活情境中,学生可以利用生活常识和数学知识来分析情境中的问题,快速抓住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找出解决方法,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提出生活问题:小红的妈妈买了12个香蕉,爸爸吃了4个,妈妈吃了3个,小红吃了2个。你能算出来每个人吃了全部香蕉的几分之几吗?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几分之几?爸爸、妈妈、小红一共吃了几分之几?在生活情境中,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的分数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学生通过解决生活问题,使知识得到了巩固,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情境能提高学生的探索兴趣,让他们在主动思考中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与互动,根据他们的思维发展情况和掌握的数学基础设计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实现情境教学法对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