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山市龙泉中学 陈松林
“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这是多年前李希贵校长提出的理想学校标准。这个标准明确地关照了学生、教师、家长三种不同层次人群的美好心理感受,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和谐美好境界。家庭教育和家长的教育能力不容小视,它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境界。做足家校共育的功课,最大限度地借助家长教育能力,最大化地发挥家校教育合力,是学校教育和谐发展、品质提升的有效抓手,是学校管理行之有效的先手棋,是迅速提升学校办学影响力的良策,是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提升职业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要做好家校共育工作,首先就要分析目前学校在家校关系构建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现象和做法,发现其中的亮点和问题,科学理性地分析,形成家校共育追求的方向。目前学校或者班级的家校关系由劣到优依次呈现以下六种类型。
保守型。在这种家校关系中,学校、教师和家长都是独立存在的。学校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家长负责照顾孩子,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但很容易导致家长和学校割裂,甚至是对立。老师动不动就对家长吆五喝六,把孩子的问题、错误一股脑地怪罪在家长和家庭教育上。长此以往,家校信任丧失。
被动型。在这种家校关系中,学校、教师和家长是相互依存的。学校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家庭教育的作用,但仅仅是为了教育而教育的家校活动。比如,在学生有问题时邀请家长来校解决问题,每次考试后的例行家长座谈会等。这样的家校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对家校教育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但却是被动的、非主体的。
和谐型。在这种家校关系中,学校、教师和家长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学校、班主任乃至任课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地分析和引导,在班级建设工作中能够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师生教学氛围好,家长和教师关系融洽,沟通顺畅。
建设型。在这种家校关系中,学校、教师和家长相互鼓励,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学校和教师能够主动地根据学生特点和家庭教育状况,定期组织一些家校活动,学生、家长、教师一起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教育的力量。这样的家校关系,对学生的成长有积极作用,对学校的管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能够发挥家校教育合力。
创新型。在这种家校关系中,学校、教师和家长主动性强,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这样的家校关系一般在班级中最容易体现。在班主任和班级家长委员会的带领下,全班师生和家长科学地研究制定家校活动,根据学期活动安排,能够系统地、有组织地、全方位地进行实践活动、探究活动、亲子活动等,给学生们带来了轻松愉悦的学习体验氛围。
美好型。“美好型”家校关系是家校共育的理想状态,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校园创建的基础。在这样的家校关系中,每一个成员都以积极阳光、健康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教育,对待孩子的成长。整个校园家校共育工作系统而科学,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实践根植于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内心,形成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家校育人氛围和美好的家校共育状态。
家校共育的目的就是实现家校共进。面对目前中国式家长的焦虑、忙碌、溺爱、懵懂等不良现状,面对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盲目性、随意性,家校共育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运用多样化的家校合作手段,找到符合本校的家校共育建设路径。
家校共育的核心内涵。家校共育的核心内涵是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每个家长、老师和学校应该达成的教育共识。学校必须站在“学生成长”层面出发思考家校共育,家长也必须放弃自身的各种偏见,理解学校教育的良苦用心。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家长十分愿意和学校搞好家校关系,但是,达到深度合作和信任,还需要进一步交流合作。
爱与责任是家校共育的金钥匙。学校教育的弱势现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种弱势来源于社会对教育的偏见,来源于典型个例对教育的放大炒作,来源于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甚至违背教育法规的行为。所有这些,都使得当下的教育“战战兢兢”。但是,反思家校关系,任何一个家庭是离不开学校教育,家长们特别期待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那么,我们的问题出在了哪里呢?为什么总是有家校关系不和谐的声音呢?归根结底是爱与责任。一所学校教育是负责的,一个教师是充满爱心的,家长就会爱戴他、支持他、拥护他。反之,即使家长忍耐一时,也最终会引发各种矛盾。
提升教师家校沟通艺术。作为教师,家校沟通艺术是关键能力之一。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教师细致管理、细心观察,对家长个性清晰把握,与家长真心的交流,对学生的充分尊重等等,都会收到良好的家校共育效果。教师要善于把家长作为协助教育的重要力量,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落脚点,进行和谐有效的家校沟通。家校沟通艺术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家校共育工作的好坏。
形成立体家校共育思想。这是家校工作走向成熟的标志。完整的教育是不能离开家庭教育的,更不能离开家长的参与。学校整体思考家校共育工作,调动一切教育因素为学校教育发展服务。教师创新工作,组织丰富多彩的家校活动,充分发挥家长作用,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活动,提升自我教育水平,丰富自身教育实践,营造和谐教育氛围。只有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共成长,才能实现家校共进。
构建科学的家校共育工作体系。学校家校工作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家校沟通,它是通过构建多样化的家校参与实践活动,实现教育融合和家校共进。通过制定详细的家校活动,诸如家长培训会、家长课堂、个性化家长会、家长榜样分享会、亲子读书、亲子游园、社会实践等等,构建科学的家校共育工作体系。这些活动的实施,不仅提升学校教育效能,同时也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在参与过程中,家长们能够感知学校的育人理念、教育智慧、爱与责任。他们不知不觉中就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分子。
做好家校共育,就是用积极的教育态度放大学校管理,实现家校共进,从而让学校教育真正和谐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