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射阳县实验小学 顾益谦
学生是预习的主体,根据课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组织探究追问,在此基础上确立中心问题,让学生围绕中心问题展开探究,联想与新知相关的元认知和生活经验,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尝试用旧知解决新问题。
为了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应开门见山地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对课题的第一印象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要密切关注和认真倾听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并让他们各抒己见,非教学重难点问题,只要求学生基本陈述清楚即可,重难点问题应作出重要提示,在关键问题上要探测出学生的原始认知,无论学生回答对与错,教师都要包容,因为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摸清学生的知识起点,而不是传授知识。
如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生可能感兴趣的问题是:怎么来定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与哪些图形有关联?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周长、面积怎么求?教师补充第五个问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是什么?问题二、三交给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四难度过大,留到以后解决,因此,问题一和问题五就确立为本课的中心问题。
本环节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感兴趣、有意义的问题。学生不擅于提问,教师要循循善诱,适当提示:一是新知识的主旨是什么?二是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有哪些?三是连接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桥梁是什么?四是新知识有哪些功能,能解决哪些问题?
又如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一般为:怎样才算大数?大数怎么读写?大数的读写与“小数”的读写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可以单刀直入,直接问学生最关心什么问题。
教师提示预习,学生预习思考。教师提示预习要简练,三言两语直指预习内容和核心问题,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预览教材时,应做到解读例题、联系旧知识、举一反三、划重点、开创新方法、在书中填空、考虑核心问题、尝试提出新问题。预习提前完工的学生可以分享心得经验,要充分交换意见汇报成果,不断丰富纠正自己的认知。
如学习“分数基本性质”时,学生预习时通常先填空,划出描述性质的重点词句,再重新举例、画图验证,然后根据与除法的联系来阐述分数性质,并思考分数基本性质的作用,最后研究核心问题——如何证明分数基本性质。
预习后的教学措施是指学生在分享交流预习收获后教师的干预行为。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汇报,将学生的预习成果作为教学起点,制定教学方案。
教师在组织学生自学交流前,应该围绕核心问题,把教材内容通读一遍,再逐一击破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说清楚的不再重复,说不清楚或者有异议的再集中讨论,出现重大分歧时教师及时介入,在重难点处重点攻关,可用追问的方式来倒逼学生追根究底。
如学习“扇形统计图”,先让学生研读课本,学生自学后明白圆形和各部分扇形分别表示什么,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是“扇形统计图与其他统计图有什么联系?”教师追问:怎样根据条形统计图画出相应的扇形统计图?
追问必须是必要的,有助于突破难点。追问的时机有:理解不清楚的地方,表述不清的地方,分歧较大的地方,理解盲区或出错的地方。
如学习“因数和倍数”,教师不妨追问: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寻找因数或倍数的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各有什么特征?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可不可能相等?
练习能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设计练习要综合考虑题目呈现的方式和题目包含的知识内容。题目的知识含量要丰富,选择性强,让学生自主选择,边学边练。练习题要以巩固旧知为主,以提高升华为辅。
如学习“圆的认识”,可以设计四层练习:1.试着找出课本例图中的圆心和直径;2.解释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3.“圆桌会议”使用的为什么不是圆桌;4.用圆规设计图案。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练习。
设计本环节时要注意:练习题要体现多元化,要重基础、重应用,用好课本中的习题。练习时要鼓励学生用已有知识主动解决问题,巩固知识,锻炼能力。
梳理作业的主要目的是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全面梳理所学知识,总结成功失败的教训。
教师组织梳理,学生小结交流。教师组织学生梳理作业时,要让学生克服反感心理,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坦诚交流做对或者做错的经验。要引导学生求同存异,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在比较、交流、纠正中,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取长补短,不重复不遗漏,校正错误,力求精准、全面、深刻。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反复、完整检视教学过程,及时查漏补缺、建立模型,完善认知,磨练技能,优化思想。
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梳理作业如下:这节课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读写与一般分数不同;百分数是分数中分母为100 的特殊分数,不带单位;百分数的作用是客观反映部分与整体的比例,不能超过1;再现百分数学习过程后,提出“有十分数和千分数的概念吗”等问题。
本环节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出新颖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小结交流判断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情况,指导他们学会从知识、技能、思想和活动经验四方面入手解题。做作业之前先提出新问题,就是为了让学生带着疑问来钻研题目。
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的作业梳理如下:长方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后,周长没有变化而面积发生变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也可以根据公式计算;运用割补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发现新问题:求平行四边形面积不能用邻边相乘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却可以用这种方法(长方形用长乘以宽来计算面积,长和宽就是长方形的一对邻边),这是为什么?还有哪些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也是用转化法推导出来的?
“预习后教”其实就是一种“导学模式”,只不过这种引导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而是“无为而治”,教师的参与度很低,但是调控力很强,是“以学定教”思想的灵活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