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和谐教育生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2019-01-11 15:52保定师范附属学校王淑英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生态化学校发展

■ 保定师范附属学校 王淑英

面对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和教育改革的新机遇,各地中小学为适应这一变化纷纷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尽管各学校的改革层面和重点存在差异,但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折射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宏观取向,这就是教育全民化、教育终身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和教育生态化。很明显,应试教育无法体现上述六种教育价值取向;然而,素质教育不仅在理论上体现着这些教育价值取向,并且正在努力将他们贯穿于现实的教育实践之中。譬如,邢台市桥西区育红小学王俊丽校长“让教育回归自然”的办学主张与实践,即是“教育生态化”的生动实践。

“教育生态”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教育学家劳伦斯·克雷明提出,即应用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原理,研究教育及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探讨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剖析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揭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从而为教育规划、改革和决策服务。而“让教育回归自然”的核心就是要回归教育本真,尊重人的主体地位,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可持续发展。

首先,更加注重教育的人本性,即以人为中心的系统发展观。这一发展观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要以人为本”,是在更全面、更合理的意义上对人的中心地位和主体性原则的一种肯定。“让教育回归自然”强调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一切教育主体,必须不断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内容包括树立教育的生命性、未来性、社会性价值,坚持人性化框架、人文化建设、人格化塑造,培养人格健全、具有文化素养的生命个体。

其次,更加注重教育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它主要解决的是人类无限发展的需求和自然资源有限这样一对基本矛盾。“让教育回归自然”不仅强调教育发展主体的积极性,更着力于加强各类发展要素的内在联系和有效整合,实现教育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最后,更加注重教育发展的持续性。教育发展既要把握生命整体与环境的复杂关系,又要充分考虑生情、师情和校情;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的发展需要。只有不断调整学校的发展思路和管理机制,实施学校创新的生态化转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技术支撑体系,才能维护教育增长的生态潜力,从而满足社会对教育多样化的需求。

总之,“让教育回归自然”理念应当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所有目标和内容中,最终指向培养学生具备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行为和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
生态化学校发展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 建民族共同体 促生态化发展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苏州市体育生态化发展保障体系研究
学校推介
生态化生存:“打群架”时代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