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9-01-11 14:07吉林省德惠市第二十九中学小学部吴丽宁
小学时代 2019年24期
关键词:黄花解决问题图形

吉林省德惠市第二十九中学小学部 吴丽宁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是寻找问题形成要素,寻找解决策略,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适当加强数学解决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兴趣,从中找到方法,用数学思想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本人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浅显阐述。《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就是要学生能把所学的计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变为各种解决问题的技能,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教材编排巧妙,各种问题在适合的情景下呈现,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大量的空间。对于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有相应的引领,还以大量真实的图片为孩子们营造了喜闻乐见的解决问题的场景,可以说教材是一部丰富解决现实问题的数学书,它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但生活的素材是无限的,生活与数学密切联系,都能体现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就是对生活问题的解决。所以在解决问题中要运用多种方式和创新思维,具体如下:

一、在数学解决问题当中,加强小组学习的时间,给出解决问题的空间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数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多需要两者合作或者合作的空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组学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和学习效率。当一个问题呈现在小组同学的面前时,所有成员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提供自己的看法和思路,与同学进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小组成员又要积极配合大家完成任务,又有自己的任务,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把问题与解决思路整合,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明天下午第2节是体育课,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到底安排哪些项目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统计一下吧!”孩子们可以在小组里很快分工,明确任务,进入学习状态。又例如,在学习米、厘米计量单位时,学生分组学习,有的拿粉笔做记号,有的拿彩笔画线段,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每个孩子的优势都得以发挥,尝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利用画图法促进问题的解决

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让学生用图形来解决问题,能让数学题目更加直观。让学生的视觉形象分析充分利用起来,通过绘画相应的图形,构建数学与图形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知识立项。数学题目中有些图形蕴含数量关系,学生借助数学运算和图形推理,可以快速提取信息,让题目变得简单。传递数学概念,教师可用集合数学教材、利用图形提高学生感悟数学的能力,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路,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习题。例如,老师有红花和黄花,共26朵,红花比黄花多8朵,问黄花几朵?这是一道一、二年级常见的,知道和与相差数,求单一量的问题。许多学生看到此类题目非常茫然,无处下手,部分同学直接列式为26-8=18(朵)。但是这算式指的是什么呢?接下来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用画图法去理解一下。首先我们画一个线段图,一条表示黄花的线段,一条表示红花的线段,这两条线段表示的总数是26朵,因为红花比黄花多8朵,那么26-8=18(朵),就表示红花和黄花数量相等的两种花的数量的和。所以只要把18平均分就可以知道黄花的朵数,红花就有9+8=17(朵)。

三、在解决问题中寻找关键词、重点语句,促进对问题的理解

在数学教学中,一个问题的呈现,要学会寻找重点词句。首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题目,养成反复读题的好习惯,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培养通过文字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有些题目可以通过列表、画图的方法,扫清障碍,看一看解决问题需要几个要点,先算什么,再解决什么,把题目用关键字体表现出来,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要求分为几部分来解决,化繁为简。

四、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问题的形成产生兴趣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意向。数学具有抽象性,兴趣能让抽象性的东西形象化。例如,让学生动手实践,在教学长方形周长计算中,让学生用12根小棒搭成不同的长方形。教师向学生提供的操作材料是灵活的、开放性的,学生不是简单地将材料组装起来,而是在个人的反复拼凑过程中,有了成就感,加强了对长方形长、宽、周长的认识。让学生亲手解决实际问题,是更合理且更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通过小组同学的情景再现,可以轻易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只有学生在心理上极大地投入,才能在操作活动中引发深层思考,让学生的实践真正有效地支撑学生的想法,从而解决问题。例如亲自经历平移、对称、旋转的过程,才能在问题中准确地操作,找到答案。又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教师出示七巧板,让学生尝试用整张拼图板,拼出书中要求的图案,问拼一个图形用了几块拼板,就是( )个( ),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呢?你能编出相应的口诀吗?拼两个呢,三个呢?对于理解乘法口诀,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效果要比死记硬背好得多。

五、解决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在一个班级中,有些学生对知识接受较慢,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对接受慢的孩子让他们认真读题,在初步了解题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思考,要让这些孩子仔细认真地反复读,逐渐接受字义、题意。教师所涉及的问题,要符合各个层次学生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问题呈现,不可一概而论,设置的问题要面对全体学生。

六、信息的收集能力是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之一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好奇心远大于对于学习的耐心,抓住学生的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内容,借助学生的储备经验,将生活中的点滴问题,转化为课堂中解决问题的信息。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提取信息的机会,例如所有要解决的问题,并不需要教师一一提出。让学生自己收集信息数据,并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手机,电脑是学习的重要工具,让学生自己查找有关信息,应用相关数据学习,也会让他们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他们收集信息的能力。

七、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源于生活,终于生活,因此一切数学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将其应用于生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小学二年级加减法时,让学生借助在自己购买商品时的情况,计算自己花钱的多少,并把这些日常数学应用的行为记录下来。小学生还处在好动好玩的年龄阶段,针对这一特点,让学生把自己和父母去动物园买票的问题整理、归纳、计算。比如,动物园门票成人50元,儿童30元,一家人需要多少钱?如果学生半价,需要多少钱呢?一名老师带领我们全班同学去参观,需要多少钱呢?同样的情景下,以解决现实中的这三个问题而展开。不同的问题或者相同的问题都有各种思路,教师的引导能让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大胆地尝试自己的想法,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勇敢自信地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成长。学习的氛围也在不同的环境下发生了变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实践解决数学问题时,让孩子们不断更新理念,大胆融入情景,把孩子的童真和数学的严谨相结合,让数学不再枯燥,解决问题不再是难点,从而提高学习各科知识的兴趣,最终提高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由此可见,合理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影响意义深远。

猜你喜欢
黄花解决问题图形
云小萱:助大同黄花飘香
三利黄花:三代人专注59年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黄花梁啊黄花香
路边种黄花“一种三得”
解决问题的设计
分图形
找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