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在兴趣聚焦下的生成途径

2019-01-11 12:46:06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县级机关幼儿园周云凤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9年3期
关键词:情境游戏情感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县级机关幼儿园 周云凤

以往,我们偏重于研究教材,准备教案,根据教材把教学中要说的开头语、要提的问题、预测的幼儿的回答、结束语等都写下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藏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地加以引导。”由于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幼儿,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评估,追随幼儿的兴趣,及时生成相关内容,选取最适合的方法,让幼儿在活动中有所动、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生成性主题教育活动就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由教师和幼儿根据不同的情境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构建活动过程,让幼儿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丰富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

本文拟从生活情境、反馈互动、情感体验这三个生成途径谈谈实践体会。

一、在生活情境中生成

生成,需要一定的情境,适宜的情境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其探究热情,幼儿会很自然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因此,我们要立足实际,在生活情境中生成对幼儿有益且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隐含活动目标,使幼儿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1.关注生活

超市是幼儿非常熟悉的生活场所,生活中,我们会看到经常有孩子在小超市里进进出出买东西。于是,我针对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社会经验,与幼儿一起创设“超市”这一生活情境,摆货架、搬材料、运物品、贴价格、进货登记、扫码支付等等,生成了大班数学活动“淘宝小能人”,引导幼儿在模拟超市购物的过程中巩固已有数学经验。自己设计、制作的购物单;可以反复操作的材料;自主购物、自由探索的氛围,让幼儿在多次试错中体会有关数学应用的经验,将抽象的数学符号生活化、游戏化,提高了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社会交往、实践及语言表达能力。

2.发挥想象

如小班体育活动“勇敢的小战士”中,解放军服装、行军背包的投放及有关场景的设置,推动了“勇敢的小战士”游戏与内容的生成。幼儿发挥想象并积极投入到活动中:纤维绳网成了封锁线,硬纸盒圈成了坦克,沙包成了手榴弹……幼儿穿越了一个个障碍物,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他们乐此不疲,游戏兴趣有增无减,创造力在无形中得到了培养。

二、在反馈互动中生成

幼儿有和教师交流的需要,教师同样有与幼儿互动的需要,在反馈互动中生成相应的活动,让教师更清楚地掌握幼儿的学习、游戏等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与优化。师幼之间、幼幼之间的反馈互动并不是简单意义上言语方面的你来我往,它意味着双方人格上的平等,心灵上的敞开,精神上的相遇,彼此尊重、倾听、欣赏等。

1.注意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反馈

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亲自参与到活动中,做孩子的玩伴,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幼儿,促进师幼间的交流协作;其次,要及时捕捉问题,把问题“还”给幼儿,让活动在“抛接球”的过程中不断深入,从而实现师生间积极有效的互动。大班综合活动“寻找恐龙蛋”中,我鼓励大家说:“小朋友们研究恐龙已经很长时间了,知道了许多关于恐龙的秘密。这里的恐龙玩具身上都藏着小问号,等会儿你们四人一组互相商量,合作回答问题!”——气氛一下子活跃了。接着我扮演恐龙妈妈,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音乐,自主表演恐龙从破壳而出到渐渐长大的全部过程,孩子们的情绪高涨;用各种材质制作恐龙蛋、按照地图寻找恐龙蛋等环节中,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2.注意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反馈

幼儿与幼儿之间由于年龄相近,心理发展程度相仿,交流时会产生与教师交流不同的效果。幼儿最多的时间是在幼儿园,与其接触最多、交往最密的也是同伴,他们之间乐于模仿、相互学习。一起游戏中,常常是当一个幼儿想出新玩法时,其他幼儿会受到启发,一起模仿甚至想出更好的办法。为此,我们经常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集体讨论,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当然,这种幼儿与幼儿间的交往并不限于同龄,混龄幼儿表现尤为明显。因此,我们还经常组织大带小、小学大的开放性游戏,效果显而易见,大大促进了其社会性的发展。

三、在情感体验中生成

情感是行为的精神支柱,具有感染性,又具有动力功能。体验可以激发幼儿的情感,进而可以促进活动的“生成”。因此,我们注重给幼儿提供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获取经验的需要,旨在激发情感,形成共鸣,促进发展。

1.教师与幼儿情感的融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要“尊重”、“珍视”幼儿在学习中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对幼儿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生成性活动更需要幼儿有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教师平等的态度、民主的氛围、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会促使幼儿的思维处于较轻松的状态,从而激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如中班数学活动“微送小能手”中,故事线索的趣味化、模拟情境的生活化、操作环境的开放性,让幼儿与小动物一起想办法制作水果卡片、勾画配送单、统计总数,愉快而又专注地完成了“点水果”“配水果”“数水果”等一个个小任务。

2.幼儿与教学活动客体情感的融合

教学活动客体是知识的载体,也是情感的载体。我们努力让幼儿走进客体,体验情感,丰富阅历,感悟人生。如语言活动《坐轮椅的兔兔》中,幼儿通过听故事、看图片、扮演角色表演故事内容等环节,体会到朋友们对坐轮椅的兔兔的关爱之情。这时,我提问:“假如你是那些小动物,你会对坐轮椅的兔兔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引导幼儿通过想象说话、模拟再现,体验到关怀的温暖,知道对他人的关心、帮助要心存感激,并学会关爱他人。幼儿潜在的表达欲望得到激发,听说技巧、待人处事、临场应变、传情达意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生成活动具有较大的自发性和随机性,它来自于幼儿的兴趣、经验、某一问题碰撞闪现的火花,也来自于某一材料让教师突发灵感……在探究如何生成的过程中,教师的决策更具专业性,教师的劳动闪耀出创造的光辉,生成性主题活动的效应得到真正发挥,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

猜你喜欢
情境游戏情感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护患情境会话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飞碟探索(2016年11期)2016-11-14 19:34:47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