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高新区第二幼儿园 陈艳艳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以生命为中心,教育也一样。学前教育是学前儿童教育的启蒙阶段,它关系着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新时代的学前教育提倡以生命为主体,教育要具有关怀性和生命性,然而现实的学前教育中还存在一些教育异化的现象。所以本文通过反思当前学前儿童教育中生命化的缺失,并提出学前儿童生命化教育的实践途径,以此引起人们重视学前儿童的生命化教育,使教育的实施更加体现人文性、关怀性,最终达到提升学前儿童生命的质量的目的。
幼儿园生活是为幼儿创造生命化的一种生活,但是现在的幼儿园生活中仍然存在对学前儿童成长方面不良的现象。例如:教师要求幼儿小手放在小腿上,小脚并并齐,小嘴巴闭起来。活动中那些爱说话、爱动、爱玩的幼儿,教师则视为他们是调皮捣蛋、不遵守活动纪律的孩子。有的教师甚至对那些爱说话、爱动的学前儿童实施罚站,以此来警告其他幼儿遵守活动纪律。在游戏活动中,有些教师以学前儿童的安全为由,则严格要求他们这个不许动,那个不许玩,导致学前儿童喜欢动手操作、爱探索的好奇心受到了限制,学前儿童的生命活力和个性难以完全释放。
现在的学前儿童教育中,并不缺乏尊重幼儿,关爱幼儿的教师,但是在教育内容上大部分幼儿教师把发展学前儿童的智力作为教育的重点,而忽视了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性。部分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知识授受层面上,传授给儿童仅仅是知识而不是智慧,教师的教育实践抽象有余直观不足、单一机械有余灵活性和趣味性不足,超越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1],忽视了学前儿童生命的自然性和个性,束缚了学前儿童生命的灵动性和主动性。
由于受传统知识观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教师是提前准备好教案,然后根据教育目标直接将教育内容讲授给学前儿童。在此过程中,教育活动的模式是按照教师安排好的教案流程走,活动过程中缺少动态的生成性,学前儿童成为了被动的接受者,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充分体现,他们的生命活力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在多数家长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他们对学前儿童的未来寄予很大的期望,为了取得更好的成就,得到更好的发展,家长则对其进行各种知识化的教育,例如:孩子从小开始学习背诵古诗、拼音、算数等。当然,对学前儿童进行适当的早期教育有助于他们思维,智力等的发展,但是有些家长在教育中却忽视了学前儿童生命发展的规律性,他们关心更多的是学前儿童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家长对学前儿童的教育方式也是简单的进行说教,或者用权威的形式去规范学前儿童的行为语言,甚至有的家长是持“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一种教育理念。
生活的主体是人,是具体的生命。生命化的幼儿园生活应该是充满乐趣、自由自主的生活。好奇好问、活泼好动是学前儿童的自然本性,所以在保证学前儿童安全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将权利还给他们,例如:将说话的权利还给学前儿童,让他们自由交谈、大胆表达;将爱动的权利还给学前儿童,让他们自主发现、探索真相。教师应该鼓励学前儿童大胆游戏,懂得自由支配游戏的时间和空间,并引导学前儿童学会自由生活,体验生命在生活中的自主,感受生命在生活中的美好。
1.尊重生命的完整性和主体性
教育活动是引导学前儿童认识世界、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教师要认识到开展教育活动是为了学前儿童生命的发展,所以在教育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意识到教育的对象和主体是学前儿童,教师要予以尊重;其次,教师要树立以学前儿童为主体的教育观念,而不是一味地去规范他们,束缚他们生命的活力;最后,教师要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及学前儿童的兴趣需要来教育、启发他们,让他们自己主动去探索学习中的奥秘,体验学习中的乐趣。
2.转变教学方式,实现平等对话
生命化的教育活动要求教师从主要讲解知识、传授知识转变为学前儿童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并实现与学前儿童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从具有掌控性的教育活动模式转变为具有人文关怀的活动模式。关注生命发展、成长的生命化课堂强调的是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强调师生的交往和“对话”,承认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师生在交往中共同成长[2]。教师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学前儿童的发展,尊重他们生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差异性,并学会欣赏学前儿童生命的个性和独特性,努力实现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
3.注重生命的体验性
实施生命化的学前教育,就是提倡学前儿童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与事物发生主动的交互作用,让学前儿童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来认识世界、理解事物,从而获得各种知识经验。生命的本质,在于通过对事物的体验而获得持久不断的生长和不断的建构[3]。学前儿童的认识水平不高,能力发展有限,所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具体的、形象化的内容。同时,教师要重视培养学前儿童的实践品质,并为他们创造更多动手操作、实践体验的机会,只有幼儿亲身感受过、经历过,才能将习得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塑造生命化的教师就是需要教师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在教育中要明确自己的教育对象是完整生命、独特生命的学前儿童;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适当转变角色。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除了启迪学前儿童的智慧之外,更多的应是激励他们去思考、去创造,培养他们敢于怀疑、勇于提问、敢于创造的个性品质,激励他们主动的去建构知识,以此来增加他们生命的张力。
1.尊重学前儿童的生命
在家庭中实施学前儿童的生命化教育需要家长认识到学前儿童才是教育中的主体。例如:不要过早的让学前儿童学习抽象的知识内容,更不要用教育中小学生的方法去教育学前儿童,应该多关注学前儿童综合能力的发展,注重培养学前儿童生命发展的多样性,而不是仅仅关注他们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2.做好榜样教育
生命化家庭教育是家长和学前儿童生命共同成长的一个过程,家长的示范作用对学前儿童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家长在教育中要做好榜样教育。模仿是学前儿童进行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家长应该在学前儿童面前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做到言行一致,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学前儿童。例如:当家长要求学前儿童过马路要遵守红绿灯的交通规则时,家长首先要为他们做出正确的榜样示范让他们模仿学习。同时,家长要坚持正面教育,对于学前儿童的进步应该给予鼓励,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应该用宽容理解的态度来对待,用平和的心态、长远的眼光看待学前儿童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生命化教育是在教育中以学前儿童的生命为核心,注重学前儿童生命发展的个性,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它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更是一种对教育价值的不断追求。在幼儿园、家庭、社会等的教育中普及生命化教育,能使学前儿童的生命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