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江溪幼儿园 张绿枝
亚哲尔的《书,儿童与成人》和李利安·H·史密斯的《欢欣岁月》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问世以来,就被视为世界儿童文学理论的经典之作,在国际上被誉为“儿童文学理论著作的双璧”。在中国,鲁迅与周作人是在近代儿童观的确立方面做出较早和较大贡献的两位文学大家,不管是周作人在儿童文学建设方面的儿童发现,还是鲁迅认为成年人难以存在在独特的儿童世界中,都是在承认儿童世界的独立性之后才产生的认识。承认儿童世界的独立性,才能具体揭示出儿童拥有独特文化的内涵。
独特文化的拥有者是儿童立场、儿童视野的具体体现,儿童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方式、成长特点,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被塑造与自我塑造的潜力。在现代儿童观的引领下,追求儿童独特文化,通过与儿童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儿童文学,让童真、童趣、童稚得到自由伸展,儿童独特文化拥有者是现代儿童观最核心的聚焦和体现。儿童以其与生俱来而又独特的感知方式、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游戏化生活的态度,积极地与世界进行交流、对话、融合,不断地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
儿童文化的建构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基于对儿童生命本质的重视,是将儿童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审美情趣以及儿童教育要求有机结合后形成的艺术形式。因此儿童文学作品更加贴近儿童,是儿童拥有独特文化的有效载体,主要包含儿歌、幼儿诗、生活故事、幼儿童话和图文并茂的图画书等;在表现手法上多采用拟人、反复、对比、夸张等手段;在语言的运用上,浅显易懂、亲切自然、生动有趣、富有动感。
图画书《鼠小弟的红背心》讲的是鼠小弟最喜欢的红背心,穿到了鹅的身上、猩猩的身上、海狮的身上、马的身上、大象的身上,他们都说“有点紧”!等大象把红背心还给鼠小弟的时候,红背心已经变成一根细细长长的带子了,鼠小弟沮丧地拖着它回家了……令人惊奇的是,细细长长的红背心挂在大象的鼻子上,变成了红秋千,鼠小弟坐在上面,荡啊荡啊……慢慢地转忧为喜,心情变好了。当我们最喜欢的东西损坏了,只能眼泪汪汪?哪儿都会有红色秋千荡起来,这就是儿童可以从文学作品中寻找到的文化,是值得儿童用一生去信仰的哲学!
儿童文学作品是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创作的,适应他们的审美所需要的文学,为儿童所理解、所喜爱。儿童文化不是儿童对成人文化的简单习得,它是丰富而真诚的,儿童以稚嫩的视角审视着每一个文学作品,从中发现、感悟、积累对世界的独特看法,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
这里的关键事件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它既可以是某一件事,也可以是某一类型事件的集合体。该事件的发生受儿童内在需要的驱使,在某一段时间内专心致志地关注周围生活、学习中的某一事件,并不断重复实践,使儿童的心智水平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在有效阐释儿童独特文化的基础上,聚焦儿童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梳理以“儿童成长中关键事件”为切入点的儿童文学教育资源,寻找到“关键事件”与“文学作品”的契合点,展开系列的教育活动,并在此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儿童文化。
离开爸爸妈妈的怀抱走进陌生的幼儿园,是每一个儿童成长过程中必经的关键事件,那么儿童如何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并从中获得成长的力量呢?在开学前,推荐家长、儿童、教师一起阅读《小阿力的大学校》,家长通过阅读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既为他们准备好新书包、新衣服和很难系鞋带的新鞋子,还要考虑到他们的心情。当他们难过时,要安慰和鼓励他们,能够像小阿力的妈妈一样,一边说着:“你就像一只不愿意离开巢的小小鸟啊!”一边紧紧地抱住他们。儿童可以通过阅读了解他即将生活和学习的地方,知道上学时需要哪些东西(写了自己名字的衣服、书包、铅笔盒),知道幼儿园的厕所在什么地方……还有洗手池、颜料、图画纸、电脑、娃娃家等等,缓解他们的不安情绪:敏感、紧张,以及对未知幼儿园生活的恐惧。教师也应阅读这本书,它可以不断地提醒大家:当众多“小阿力”进入“大学校”的时候,你是那个让“小阿力”们感到安全、温暖的“贝瑞老师”吗?当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地介绍他们的宠物时,你会关注到想说又不敢说、内心充满矛盾的小阿力吗?像贝瑞老师那样叫他,在他最需要的时候,轻轻地助他一臂之力,迈出他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一步。
在儿童的成长道路上,入园只是千万次“离别、接纳”中的一次,在这次关键事件中获得的积极态度、解决事情的能力,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力量去面对以后千万次的“离别、接纳”。以“儿童成长中关键事件”为切入点,在儿童成长阶段的重要节点上,组织适宜的教育活动,其中蕴含的儿童文化、价值观无形中对儿童日常生活的举动带来积极的影响。
余秋雨认为:一切艺术样式如音乐、文学、电影等都具有仪式效应,仪式能够以其独特的精神气氛唤起人的整体感性直觉,儿童在仪式中经历的种种“情景”,使儿童不断积累其独特的文化。在小学一年级前,外婆会郑重其事地给我们送来新书包,里面有新笔盒、新本子,还有表达美好祝愿的“葱”(聪明)和“菱”(伶俐)等物品。这个简单的仪式会使我们认真地对待学习,每天背着新书包快乐地去上学,抽出漂亮的铅笔在作业本上工整地写着每一个生字。
在儿童成长阶段中要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仪式,让他们感觉到需要慎重和认真对待,仪式不需要铺张浪费,温暖、简单、庄重就可以了,这样可以触动到幼儿的心灵。在大班毕业之际,儿童用各种方式和幼儿园里认识的人和物“说再见”:跟好朋友击个掌“说再见”,跟老师亲吻一下“说再见”,跟阿姨拥抱一下“说再见”,跟保安叔叔敬个礼“说再见”,最后一次喂食跟小兔子“说再见”,最后一次浇水跟小树“说再见”,抚摸一下娃娃家跟游戏“说再见”,抬起头看一眼班牌跟教室“说再见”,从高高的滑梯“哧溜”滑下跟操场“说再见”,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大门旁,和幼儿园“说再见”……这样的告别仪式,让儿童学会分离,也给自己小学生活的开始赋予了新的意义。
以儿童成长阶段的重要节点为契机,组织适宜的文化仪式,藉由这种仪式带来的仪式感,使独特的儿童文化能扎根于儿童的内心,即使回归日常生活,其中蕴含的价值观无形中对儿童日常生活的举动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当代“儿童本位”理论的引领下,以儿童游戏精神为核心,在文学作品中寻找儿童文化、在关键事件中渗透儿童文化、在活动仪式中皈依儿童文化,尊重儿童的独特文化,始终让其保持着独特性以及与时俱进的多样性,带给儿童充满热情的生活态度,感知世界的独特方式以及丰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