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平 (甘肃瓜州县第二中学)
语文教育肩负着使学生适应将来社会的神圣使命,所以应从人的生存意识入手,做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语文教材内容广泛,题材丰富,不乏这样的经典之作。教育者就要善于进行发掘,提炼。如《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鲁迅先生满怀救国之心,东渡日本学医,准备拯救国人的病体。到仙台后,收到藤野先生毫无民族种族偏见的教诲和设身处地的关心帮助,这充分表现了不同民族之间人的真诚友善,这种真诚友善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时时激励着作者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去奋斗。又如《这不是一颗流星》一文中,五岁小男孩浩波,随妈妈去看马戏演出时,当看到熊后,大声嚷嚷“要让这只熊死去”令在座观众诧异,原来,他是因为想给阿婆做一双熊皮手套,不想再让阿婆烫伤的手背生冻疮才会产生这种想法的。读到“……孩子天真纯朴的念头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现在我明白,这绝不是流星,而是一颗心,这颗心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时,谁不为此感动,谁人不为此叫好呢?又如贾大山的《花市》,通过塑造买花的老农和年轻干部两个人物形象,很好地揭示了社会中这两种人的内心世界和处事态度,更令人称道的是作者以激昂的笔调,唱响了社会生活的主旋律——卖花姑娘纯洁善良,不以貌取人,不畏权势的美好心灵。语文课本中的这些文章,不都是在向我们展示教育的真谛吗?
现代孩子心理素质的滑坡,对人情世故的冷漠,归根结底,与我们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就语文教育而言,应该从这方面多下功夫。如《散步》一文写到“……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一幅多么美妙而又充满亲情的风景画啊!三代人之间不正传递着一种原始、纯朴、美好、可贵的家庭理念吗?又如《夜走灵官峡》中,在风雪交加的夜晚,小成渝的父母奋战在成渝铁路的施工现场,而他也在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看守自己的小妹妹,幼小的心灵,岂止是信守承诺那么简单,而是装载着对家庭、对他人的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这种责任心、爱心来自家庭的熏陶,父辈的教化,而这种教育和影响又在新一代幼小心灵中播下了希望和丰收的种子,并将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小成渝以他的行动为人与家庭的关系做了一次无言而响亮的诠释。还如《还乡梦自序》中,旅居海外的赤子对故土、故乡、祖国的深情呼唤和思念,这些都在向我们展示着人对家庭的依恋和责任心、孝心、爱心。
如《最后一课》中厌学的小弗朗士,当他听到普鲁士兵侵占自己的家园,不让他们学习国语——法语时,在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堂课上,他是那样的专注,那样的认真,就连一句听不懂的语法,他却也出奇地听懂了。是什么促使了小弗朗士对法语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呢?是民族的自尊心,不甘做亡国奴的反抗意识和对祖国热爱之心演化的一种责任。又如《生命的意义》一文中的保尔发自内心的独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该怎样度过呢?”……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这种对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对“生命”的珍惜,不正是我们要传递给学生的吗?
诸如此类的例文散见于语文教育的各册教材之中,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斑斓的生活画面,而生活又需要我们教育学生具备这些优秀品质,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安身立命,语文教师育何不为此而奋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