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和春
教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穿着整齐的校服,抱臂端坐。我坐在后排,带着虔诚,带着仰慕,左手抱着相机,右手抓着笔,时刻准备着……不为其他,只为此刻穿梭在课桌间的,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蒋军晶。他来南京讲学,为我们带来一堂经典的课——《文成公主进藏》。黑板上,潇洒的几个大字——“文成公主进藏”“蒋军晶”,彰显着板书人干脆利落的风格。
“同学们好, 今天我们学习 《文成公主进藏》……”很普通的开头,既没有安抚学生紧张的情绪,也没有照顾到我们对特级教师精彩开课的期待,就直接开始了。“齐读课题……”蒋老师固守着自己的节奏,指导学生读好课题。三四遍指导下来,学生慢慢进入状态了,还真有点说书的味道在里面。此刻,蒋老师话锋一转:“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篇课文是谁写的吗? ”可爱的孩子们就这样傻傻地掉进了蒋老师的小圈套,大声地回答:“蒋军晶。”学生之所以这样回答,是因为课题旁“蒋军晶”三个大大的汉字任谁都无法忽视。听课的老师们发出了友善的笑声,教室里弥漫着的紧张气氛顿时消散了。有聪明的学生立刻就反应过来了,说:“不对,那是蒋老师的名字,文章不是蒋老师写的。”蒋老师狡黠一笑:“对啊,我又没说是我写的。”说着,利索地擦掉自己的名字,问道:“那是谁写的呢? ”由此蒋老师切入正题——“民间文学”。此刻,学生的腰板不那么僵硬了,听课老师紧绷着的神经也稍稍放松了一些……我一下顿悟, 原来特级教师的教学智慧在这儿呢!
聊着聊着,学生的心情慢慢放松下来,思维慢慢活跃起来,个性慢慢展现出来,胆子慢慢大了起来。当进行到讲故事环节时,学生又是抢话题,又是抢话筒……
师:蒋老师讲“一片沼泽”这个片段时,怎么也记不住,是你们帮助了我。现在蒋老师进步了,其他情节我读一遍就能讲了,你们相信不相信?
生:不相信。
师:不相信?那让你们检验一下。请一位同学说出他想听的片段,我把那一段讲给大家听。
生:我想听“一条河”这一段。
师:请听我讲——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一条河,过不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后来,老百姓就把文成公主亲手搭的这座桥叫做“内地桥”。
(生鼓掌)
师:还想听哪一段呢?
生:我还想听“乃巴山”这一段。
师:请听我讲——走着走着,乃巴山又把路挡住了,大家走起来很不方便。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直到现在,乃巴山下还有公主的脚印。
生:老师,你讲“遇恶鸟”那一段吧。
师:那我就开始讲了。文成公主到了达尤龙真这个地方的时候, 可恶的乌鸦飞来说了坏话……因此,这个地方北岸的树木稀,南岸的树木密,两边长得不一样。
(生自发鼓掌)
师:怎么样?你们相信了吧。知道为什么我读一遍就能基本上讲下来吗? 我为什么进步这么快?
生:因为你记性好。
生:因为你上课前读了好多遍课文。
生:因为你记住了这个格式——现实遇到了什么困难,然后是做法和结果。
师:民间故事就是这样,很多情节其实是有“格式”的。这个民间故事是克服困难型的民间故事,它的格式就是“困难先出现,公主再出手,神奇延续久”。通俗地讲,就是遇到困难以后,主人公肯定会解决困难。很多时候,一个动作、一个道具就把困难解决了。解决以后,总会发生奇迹,奇迹还能延续到现在。
课堂气氛轻松愉悦,我常常听着听着,便忘了记录,等到醒悟的时候,已经落下一大段了,再想记一些笔记,已经前言不搭后语。索性,我也不记了,就痛痛快快地当一回学生吧!正当我沉浸在做一个学生的幸福中时, 教室里接二连三地站起来一大片学生, 蒋老师略显夸张的声音从学生中间传出:“哇,这么多人都想好啦。”哦,我想,这是用起立代替举手呀。我不由得心中窃喜,因为我上课时也经常这样啊!看着课堂上这么多孩子都站着,那是一种骄傲,说明我的课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这是对老师的一种肯定。特级教师也需要学生的肯定吗? 带着疑问,我继续观课。可是,蒋老师似乎忘记了让孩子们坐下,他还有话要说:“这么多人站着,我让谁先回答呢?”孩子们小手如林,脸蛋都争红了。我好羡慕这样的课堂氛围, 这样的课堂掌控能力啊。蒋老师显然没有听到我的心声,拍了拍一个学生的肩膀,说:“我请你吧。”被点到的学生无比激动,先昂着脑袋环视一周,再用炯炯的目光盯着老师,就等蒋老师一声令下,他好把肚子里的话滔滔不绝地倒出来。可惜,蒋老师先是语调转硬,微笑着对全体学生说:“同学们,一会儿如果你们的想法跟他说的差不多, 就请你们坐下。”再转过身,对着被点到的孩子,一脸严肃地说:“要是听完你的发言,没有人跟着坐下,就说明你的观点大家不认同, 你可要想好了再发言。”好一记敲山震虎!好一个蒋老师!钦佩间,我忽然想到了一句电影台词:“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对,结局是:发言的孩子语言一个比一个得体,想法一个比一个成熟。随着孩子们一个个落座, 依然站着的孩子不仅仅有着更加智慧的答案,超越别人的自信,还有了一份热闹过后冷静思考的能力,再不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而是独辟蹊径,这是难能可贵的地方。这正是蒋老师的课堂教学智慧所带来的巨大效应。前一刻我还在窃喜,此刻,我只有满满的敬佩。
蒋老师擅长于平凡处显非凡, 你再瞧瞧蒋老师的板书,一黑板的字。黑板左侧:“困难”“做法”“结果”。黑板中间:“文成公主进藏”“民间传说”。黑板右侧:“一条河”“一片沼泽”“一只乌鸦”“乃巴山”。你若不听课,这样的板书只能说既不简练又无章法。可是这样的板书处处有学问。左侧的板书让孩子们找出了讲民间故事的规律和方法, 右侧的板书让学生了解了故事的结构,把握了故事的脉络,中间的板书让学生对这篇故事的来源和内容一目了然。归根结底,这样的板书辅助老师教会了孩子怎样讲民间故事,不只是讲今天学的这篇故事,以后遇到的各种故事都可以模仿这样的方法去讲。授人以渔,蒋老师深谙其道!
课继续上着,有时蒋老师故意示弱,跟孩子们激烈地争吵;有时蒋老师一连串地追问,让孩子们冷静地思考。蒋老师在课堂上,在孩子们心间,犹如微波处处留痕,又如微风悄然无声,再细闻,清香缕缕不绝。就像史剑波老师说的:“听蒋老师的课,就像剥笋,一层又一层,层层有惊喜。”我深知,那层层惊喜来自于一个个蕴含智慧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