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攀 (江苏灌云县下车中心小学)
挫折与磨难是成功的催化剂,小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有限,心理素质不高,所以在遇到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时候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出现乱发脾气、性情暴躁等行为,影响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此时如果可以给予学生挫折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提升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就能帮助学生树立攻克难题的信心。如何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思想值得深入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这些表面上看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拦路虎”,如果运用得当,就可以成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垫脚石。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捕捉小学生遇到的各种“挫折”,及时指导学生改正错误,并从思想上形成不畏惧挫折的正确思想,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例如,在“分数除法”部分知识教学期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练习题,引导他们展开自主思考,如“,6÷()1”,引导学生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不等式符号。在全班学生都做完该题目后,教师可以对他们的完成结果进行仔细地校核,其间如果发现有的学生犯错了,教师可以随机选择犯错的同学,让他说出自己的结果,并询问其他学生这道题结果是否准确。在班级学生都指出这个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时候,会使这个学生产生愧疚感,这时候教师要及时告诉学生“不要紧,谁都会犯错的,下次争取不犯错就行”。然后教师可以和该同学一起分析他犯错的原因,最终使他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点。通过这一“挫折”,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的理解与认识,也可以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建构数学知识,这对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挫折本质上可以理解成一种暂时性的失败,或者一种对行为个体的磨炼,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所以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地为他们创设一些挫折情境,引导学生在挫折情境中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提升他们自身的抗挫折能力。特别是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后,学生的忍耐力也会相应地提升,确保学生在面对挫折或磨难的时候能够做到不放弃、不低头,越挫越勇。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假设法”这一解题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在掌握这种方法的基本应用思路后,教师可以相应地为他们提供一些基础练习题进行巩固练习。由于这些问题比较基本,所以学生很容易就可以解决掉,此时教师就可以继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询问他们:“同学们,假设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能够解决许多问题,刚才给你们出的题目都是简单的,下面我会给你们出一道难度更高的问题,你们敢挑战吗?”在学生跃跃欲试的时候,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鸡兔同笼”这道经典数学题,使他们能积极思考,实现解题能力的提升。
挫折是激发学生斗志,促使他们迈向成功的一个有效手段。为了提升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教师就要持续引导学生接受抗挫折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挫折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解决日常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但是在确定挫折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考量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避免难度过大,力求可以运用挫折教育资源提升他们解决挫折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部分知识教学期间,教材中有一道拓展应用题,即“现有一个长方体,如果将其高增加2cm,那么就可以使其转变为一个正方体,且此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56cm2,试求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最初,部分学生可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此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自己可以帮助他们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他们必须要自主设计一个相关习题。通过这种挖掘挫折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训练的教学方式,可以逐步提升他们的解题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
总之,抗挫折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是学生克服数学知识学习难关的一大法宝。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教师要善于捕捉挫折生成时机,适时渗透挫折教育思想,同时还可以创设挫折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配合挫折资源的挖掘与应用,不断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