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显龙 (山东海阳市第一中学)
为充分肯定全体同学在学期学习生活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每学期结束前都会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学生。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科尖子”等。对于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来说,期末评优、表彰先进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活动。通过表彰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还能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子女在校学习、表现情况,以便更有效地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通过表彰还可以鼓舞士气、凝聚人心,感召学生见贤思齐、奋发进取。然而,时下这本应让学校、学生、家长都倍加重视的“教育课”,却被视之为“鸡肋”。举办吧,教师、学生都不积极,觉得没意思;不举办吧,又不行,期末学校总要为一学期的得失总结经验,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是什么让期末评优、表彰活动失去了它应有的吸引力?应该怎样做,才会让期末表彰这一重要的育人课,重拾其应有的育人魅力?
每次期末表彰的先进不外乎期末考试总成绩排名靠前,或是各学科单科成绩拔尖的同学。每次表彰的形式,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的四步:全校师生整齐地坐在操场上,学校领导坐在主席台上,先由校长做学期工作总结,然后是领导们按照职务高低的顺序逐个发言、宣读学校的表彰决定,然后再让受表彰学生的登台亮相并由学校领导给受表彰学生颁奖(一张奖状,或者一本荣誉证书),最后再由教务主任做总结发言,呼吁大家向先进学生学习。同样的内容、同样的人、同样的组织程序,每一学期末都要一成不变地重复一次,没有一点新意。久而久之,别说学生没有兴趣,就是教师也是兴味索然。
为节省时间,很多学校都把优秀学生评选的中间过程给省略了,所有奖项都由学校直接将名额分配到班,由各个班级自行推荐各个表彰项目的人选,学校根据班主任推荐上报的人选进行表彰。所有的评优工作,既不经过班级学生民主评选,也不征求班级任课教师,或是学生、家长意见,都由班主任一人说了算。每次选出的各类优秀学生,要么是固定的几个学科成绩好的学生(有的老师只认学习成绩,只要成绩好一切都好);要么就是一些家长经常在班主任面前晃的“关系户”……所以每次表彰的优秀学生,有很多在学生眼中的可信度都很低,有的甚至是表现很差。试想,这样评选出的先进又怎会让学生服气?这样评选出的优秀又怎么会对其他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呢?这样的期末表彰,也自然不会引起学生的关注与重视。
现在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表彰项目设置都不够恰当,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激励学生发展的需求。如有的学校奖励项目设置陈旧、单一,除了评选表彰多年延续的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之外,就是期末考试成绩特别优秀的同学。这三类表彰的评选都是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表彰面也很小。每学期总是那么几个比较固定的学生获得表彰,久而久之,期末表彰就必然会失去其吸引力。或者有的学校设置的奖项不均,如同样是学校组织的活动比赛或是竞赛,代表学校参加学科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学校设置了表彰项目并在期末表彰大会上统一进行表彰;而代表学校参加体育比赛或是文艺比赛取得成绩,学校却没有设置相应的表彰奖项,更没有在期末表彰大会上统一进行表彰,这种厚此薄彼的奖项设置,打击了一些学生的积极性。
表彰奖励之所以会被学校、师生、家长所逐渐冷落,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学校管理者的不重视所致。很多学校期末评选出需要表彰的学生后,只是在期末学生会上简单宣读一下,甚至连颁奖都没有,只是告知学生会后到班主任处领取奖状或是荣誉证书,会议结束后便不再问津。对于期末评优表彰这一活动,学校只是把它当作一种时令性、过场性、形式性的工作。并没有把它纳入学校文化建设、常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更没有对活动背后所蕴藏的丰富教育内容和巨大的教育价值进行挖掘,或是结合活动中评选出的先进学生的优秀事迹对其他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启迪……如此流于形式的期末表彰,怎么会吸引学校师生的兴趣?
一是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如专题会议等,向教师阐明期末表彰活动不是过场性活动,而是一堂无痕的“教育课”,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锤炼学生的意志品格,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只有如此期末表彰,才会被老师所重视并认真对待。二是组织开展表彰活动之前,学校应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学生、教师、学生家长等征询意见和建议,要在思想上引起学生的共鸣,期末表彰是一面“自省镜”,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对过去一学期的生活进行一个全面的回顾与梳理,更加清楚地看清自己:在本学期都取得了哪些成绩?与优秀的同学相比还有哪些不足?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如此一来,学生对待期末表彰的热情必然会明显高涨,就会从内心真正对期末表彰这一活动充满爱恋,把期末得到表彰看作是本学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修课”,去认真对待。
一是评选之前,学校要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之上,科学合理地制定具体地评选标准、评选流程。评选标准、流程既要遵循公平、公正、严谨、细致、可量化的原则,又必须要有很强的操作、实践性,要能够综合考察,衡量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价值观、学业发展状况。二是学校要像对待学科教学一样热心,把期末表彰奖励活动当作学校文化建设、常规教学和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在学校选拔、聘请那些有较强的责任心,做事认真细致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代表共同组成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负责统筹策划整个期末表彰活动的具体细节。三是学校要充分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校园电视台、校园小广播等各种途径,做好期末表彰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既要让每一名师生都清楚地知道期末表彰目的,更要让每一名教师都熟知期末表彰的具体内容、要求,如,范围、标准、流程等。要切实提高每一名师生的思想认知、端正期末表彰态度,认真对待期末表彰工作。四是学校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实际,科学设置期末表彰的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心理需要,并且要把表彰活动巧妙融于各科课堂教学,让其与学校各项工作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如此,必能极大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投入到随后的表彰学习活动中。
一是在表彰形式上进行创新,改变常规的表彰套路,“少讲话多动手”,让单调乏味的表彰大会变得有声、有色、有动,充满笑声。比如学校可以将要表彰的先进学生取得的成绩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的他们参加各种活动的照片,做成一个幻灯片文件,在表彰大会上进行播放;学校也可以尝试让出期末表彰活动“主办权”,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办活动,从主持到节目,到道具到奖品,完全交给学生,由学生做主……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而且还能更深层次地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进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随后的学习中。二是在表彰内容创新上下功夫。期末表彰不能将优秀的目光,局限于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增设一些面向大多数学生促其协调发展的奖项。例如:可以开设期末进步奖,勤劳勇敢奖、劳动卫生奖、个性特长奖……要让表彰奖励就“雷达”一样紧紧盯着并跟上学生发展的节奏不断更新,要让学校的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我虽然学习差一点,但我在体育、音乐或是美术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只要我努力,我也是可以成功的,我也是可以登上领奖台的。如此,必然会让学校的每一学生都从内心对期末表彰这一教育课,产生期待感,并极投入到随后的表彰学习活动中。
一是表彰结束后要及时对全体学生进行思想引领。表彰结束后,一些没有受到表彰的同学难免就会牢骚满腹,对学校表彰的一些先进典型进行讽刺、挖苦;并在随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总是拿着放大镜去查找这些同学的不足;只要学校树立、表彰的先进在学习和生活中稍有失误,就立即对其进行贬低……因此每次表彰结束之后,必须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生的思想认知,对待受表彰的同学要多看优点、看长处,要积极为受表彰的学生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二是做好受表彰同学的跟踪教育,以确保学校树立、表彰的先进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学生自制力差,受到表扬后很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如果疏于管理和培养,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会出现滑坡、掉队。表彰结束后,必须要做好表彰学生的教育指导工作,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和发展方向,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荣誉:表彰会上对他们进行表彰,仅仅是对过去的小结;并且优秀也是相对的,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如果不努力,之前的荣誉随时都会被别人拿走。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必须要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要将目标定位为更高的台阶,力争在下学期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三是表彰结束后,学校要及时对先进学生的优秀事迹进行整理、宣传推广、组织召开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让优秀学生面对面与大家交流成功经验、交流学习心得、良好学习方法,引导其他学生化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困难、疑惑、迷茫。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而且还进一步扩大了优秀学生典型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将优秀学生典型的激励、引领作用推向了更高层次。
期末表彰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好期末表彰工作对于全面调动学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舞学生的士气、凝聚人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并对活动背后所蕴藏的丰富教育内容和巨大的教育价值进行挖掘,让其有效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