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课堂探究留下遗憾

2019-01-11 04:13
中学政史地 2019年6期
关键词:民族英雄预设新课标

探究就是“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精彩体现,是新课标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也是课堂上体现生本理念的中心环节。但在探究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教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或讨论,或没有足够的时间展示。当学生自学探究到“八分”的程度时,教师就“收手”了,表现出不必要的担心,总怕学生说不好、学不会,浪费时间而影响教学进度,以至于课堂的探究环节留下诸多遗憾。

上述行为导致了学生的状态分为三类:积极思考、心情愉悦的学生占30%,似懂非懂、随声附和的约占40%,一头雾水、袖手旁观的约占30%。这样,课堂气氛和效果也就随之下降了。而老师此刻则更加心情急躁,自己的精心“预设”没有达到预期的“生成”,眼睁睁看着时间在流逝,老师教得累,学生听得也味同嚼蜡,学生被牵着走,创造的欲望和冲动被打消了。出现这种局面,不是学生不给力,而是老师没有耐力。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锤炼教学艺术。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艺术是要经过艰辛的锤炼的,要多玩味、多反思、多尝试。要有信心,要持之以恒,因为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人说教育是“慢”的艺术,古人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这个道理。

2.对文本“再开发”。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和利用,是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能有效体现教师对文本和学生的深刻把握,能使课堂教学高效。

在教学《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时,我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设置问题:(1)清朝的“闭关锁国”是从何时开始的?何时完全“闭关”?(2)清朝颁布了什么样的政策?起了什么样的作用?(3)当清朝开始“闭关”时,我们的邻国日本在干什么?英国和葡萄牙等国又在干什么?与此同时,我提供与清朝同时期的相关国家的国家政策和发展情况,供学生参考。通过讨论、分析和对比,“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国近代生产力的发展,和西方等国发展资本主义解放生产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学生提高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教师小结:我们应从“闭关锁国”中吸取教训:(1)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世界隔绝,否则,将被时代淘汰;(2)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3)我国目前的开放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3.大胆放手,保证时间。还课堂给学生是我们实践新课标理念的有效手段,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辩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六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孩子会观察;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4.预设和精选主题。在《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的教学中,在课堂的探究环节我预设了“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的讨论话题。学生们讨论热烈,相持不下。有的学生说岳飞抗金为汉民族做出了贡献,就是民族英雄;而有的学生则联系戚继光抗倭,说岳飞不是民族英雄。这时,关于如何树立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就自然摆在了大家面前。等到了学生“愤悱”之时,教师给予民族英雄定义的正确解释。这样,多民族共同缔造中华文明的道理就比较深刻地烙在学生的思想里。

5.只有敢于大胆质疑和否定,才能有惊人的创新和明辨的思维,才能使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辩证的、唯物的眼光去审视历史人物和事件,才能使学生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真正地做到古为今用,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和人文素养,使其形成正确的、高尚的价值观。

新课标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尤其是提出了角色的转变,即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感悟和体验知识的生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探究,才能达到能力的真正提升。

猜你喜欢
民族英雄预设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民族英雄赵一曼之歌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高校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评价标准与民族史观问题的探讨
民族英雄
宗伟勇 “民族英雄”追梦布拉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