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军 刘保团 (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教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师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如:我国目前基础教育所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正在进行的高考改革,以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都要求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新的形势。新时代,我国教育的发展也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更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发展是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很多教育专家都在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认为,新时代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主动性原则,即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应该是被动地、消极地发展,而应该是教师主动地发展。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它的工作不能像某些职业那样,可以用生产多少产品或生产的产品质量好坏来直接衡量有多少收益;也不能像一些职业那样,追求的是一些重大科技成果或搞出一些较有影响的发明创造。教师是培养人,教育人的职业,教师职业,其价值有时候是不能马上显现出来的。比如,教师本人的师德情操、人格魅力、品行修养等,对孩子的影响就可能是终身的。正是教师职业的这个特点,决定了教师本身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内生动力可能是不充分的,教师对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追求,也并不是十分强烈的。不少人进入了教师行业后,就会慢慢地出现职业倦怠,教师工作仅仅成为一种谋生的方式,而不是终身追求的事业。
要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必须要不断激发教师发展的内生动力,但仅仅依靠教师自身的内在因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从外部给教师施压,比如对教师的工作,要有考核,有评比,要多为教师提供一些培训的机会,要对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要不断地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要想方设法地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等。当然,这些外在的压力,能否真正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还要看它能否转化成教师谋求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否则就可能是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如,对教师的考核、评比,现在不少学校都只是考虑到了学校的发展和学校一时的声望和利益,只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判教师的工作质量,而教师的业务成长,教师在其他方面的表现都被忽视了,这样的考核、评比,最终只会成为教师的一种负担,不会转化为内生的动力,无法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还比如:对教师的奖励,必须要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要使奖励能真正起到激励教师不断追求进步的作用,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和标杆作用。相反,如果在奖励教师的问题上,领导总是进行暗箱操作,不能做到公平、公正,这样的奖励只会适得其反,挫伤绝大多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更别说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了。
由此看来,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想使教师能主动地追求进步,就必须避免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被学习、被培训、被提高、被成长、被发展等倾向。新时代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式,必须要能充分激活教师的精神追求和行为自觉,真正唤醒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驱动力,使教师能够主动追求上进。
实践性原则,即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基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发展,是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相融合的发展,是能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发展。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其实质也是教师教育实践的发展,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而不应是“海市蜃楼”的美好设想。
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与其他的实践活动不同的是,教师实践改造的对象是“人”,是“学生”,而不是“物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能离开教师的教育教学对象—学生。因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根本上讲还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现实中有一种倾向,认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是教师自身学历的提高,文化素养方面的进步,完成上级规定的有关教师业务方面的任务和一些必要的教师培训等,这实际上是一种狭隘的认识,也会最终导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失去根基,致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教育教学实践越来越远。
事实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学生的成长是紧密相连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须建立在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之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从学生成长需要的角度出发,制定发展规划,并辅以相应的行动。所以,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们主张要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目前,我国不少地方的教师培训都呈现出了“高大上”的特点,理论性很强,层次很高,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基本上用不上,培训的内容听起来很“美”,培训时受训者也都很激动,但培训过后,多数教师都觉得没有多少收获,更别说将其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了。新时代,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从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度,在充分了解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课程开发与实践能力、学生生涯规划与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指导能力,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轨道上寻找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路径、新策略,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行动研究,提倡教师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最终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综合能力、综合素质不断得到优化。
群体性原则,即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单是教师的个体意识和个体行为,还表现为它是一个群体的发展过程。群体的每个成员都是整个群体的一部分,教师群体的正常有序发展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任何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群体中进行的,一个备课组、一个教研组、一个年级组、一所学校,这都分属于不同的教师群体。不同群体的教师之间,不同群体的教师与整个群体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群体中每位教师的发展,都会受到群体整体状态的影响,同时,群体中教师个体的发展状态也会影响到群体的整体状态和整体功能的发挥。现实中不乏这样的案例:一位教学能力和素质一般的教师,进入一所非常优质的学校,在这个学校又进入一个非常优秀的群体(备课组、年级组或教研组等),这个(些)群体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群体,则这位教师在群体当中很快就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相反,一位基本素质和教学能力都不错,也很有上进心的教师,如果去一所教学质量一般的学校,又和一群(备课组、教研组或年级组等)纪律散漫、整日牢骚不断的教师朝夕相处,则这位教师很快就会被同化,慢慢地成为一位能力平庸的教师。这说明,对于教育管理者来说,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绝不能忽视教师群体的作用。对于教师群体中出现的一些不正常、阻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要及时发现,及时进行疏导和矫正,一定要防止负能量的东西成为教师群体的主流,否则教师的专业发展受群体的不良影响就可能会落空,甚至严重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持续性原则,即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以促进教师的终身发展为目标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既具有阶段性特征,同时又是一个相对的整体,持续的发展才能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有阶段性特征的,比如,刚入职的教师与有多年教龄的教师,在专业化发展方面的需求也肯定不同。前者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接受新事物(如新的教育教学改革)较快,而后者在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方面占有优势。但不论是哪种情况,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都应是持续的,且任何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一位教师,即使是教学水平非常高的教师,也不可能依靠自己已有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支撑起自己今后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因为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教师就要时刻准备面对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例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和多媒体技术与现代课程的融合也日益加深,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而这对于年龄偏大的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来看,老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相对比较灵活,如果再能把它们的优势与现代的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将会成为更大的优势,进而更好地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由此看来,作为教师,我们没有理由不发展,不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这也是符合当代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的。事实证明,教师只有持续的不断发展,才能促进学生持续的发展,才能永远胜任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