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义广
人文精神对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和价值。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积极地将主题课程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历史学科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教师需要明确主题教学的实质要求,积极地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还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现代教育开始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基础要素之一,直接影响着实际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教育对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尤为关键。高中生处于成长的叛逆时期,思想相对比较活跃,同时,极易受到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大部分高中生好奇心比较强,拥有一定的远大抱负和自尊心。因此,在对高中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积极落实日常教学活动,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历史教师要以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为切入点,将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作为最终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个人有一个全方位的认知,真正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时,教师必须要注重言传身教,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实行新课程改革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避免出现过激行为,将更多的耐心融入教学实践之中,将教育与疏导相结合,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只有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的知识灌输为主导,学生缺乏自主实践和学习的机会,难以真正地表达个人的意见和看法,因此参与积极性不足。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尽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积极地突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桎梏,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
历史教学要与社会活动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分析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因素,了解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树立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学生的全方位成长和发展十分关键。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收集、筛选和整理不同的历史资料,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将人文素养的培养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的言行举止,主动地融入社会之中,增强个人对社会的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很多历史教学内容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教师要对不同的文化内容进行选择,分析历史的变迁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与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指导下才能够保证实践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学生的主体需求,以学生的兴趣点作为教育教学的依据和前提,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在新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尤为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要注意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学生兴趣的激发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站在宏观的角度通过各种历史资料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更加宏观的认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弥补个人在动手实践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所以,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情境,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上,历史教师要注重教学理念的有效革新,积极地将不同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