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双叶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
有位教育家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理解。”地理实验能够直观地演示地理现象,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所以,地理实验在地理教学中意义重大。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在进行地理实验教学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可操作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步骤应该简单明了,操作起来容易;另一方面是问题一定要细化,分工一定要非常明确。这样,学生能针对问题,做好自己的分工任务,实验效果和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例如:冲积扇的形成和特征。
实验器材:倾斜的盒子,上窄下宽(下部突然开阔)。
实验过程:盒子上部放有大小不等的泥沙,用水壶缓缓地、持续地倒水,泥沙慢慢向下流动,最后得出的泥沙形状如扇形。
这个实验对学生的操作要求很高,水流的强度要把握得很好。
进行地理实验最主要的目的,是对实验的现象、结果进行研究,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能力,发展创造力。
例如,根据下面的要求做实验,找出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第一小组:在相同坡度、相同地表组成(裸露黄土)下,比较不同降水强度(小雨和大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第二小组:在相同降水强度、相同坡度条件下,比较有、无植被的情况下,水土流失状况。
第三小组:在相同降水强度、相同地表组成(裸露黄土)下,比较不同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第四小组:在相同降水强度、相同坡度的条件下,比较不同地表状况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思考:水土流失的自然条件。
实验器材:
托盘1个。每个托盘里放有两个大小适中的盒子,盒子上放的是沙或者黏土,根据实验的不同要求设置。如:实验一,盒子上放相同量的沙土,坡度一样;实验二,两个盒子上放相同量的沙子,其中一个盒子表层放了一层草皮;实验三,两个盒子上放相同量的是沙子,但盒子坡度不一样;实验四,一个盒子上放沙子,另一个盒子上放黏土。
两个烧杯。两个空的烧杯接水土流失下来的泥沙。
两个装有150毫升水的喷壶。手持喷壶,按照同一地点,同一强度(除小雨与大雨强度有特殊要求外)向下倒水,用空烧杯接住流下来的水与沙或土,比较水土流失的多少,总结出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降水强度越大,植被覆盖率越低,地形坡度越大,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
进行实验前,教师要设计好学案,提供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提出可研究性的问题。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做好记录,分析结果。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理性分析。
部分实验结果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教师要学会灵活处理,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数据,学会推测结果。
地理实验与理化实验相比,很多时候并不需要精确的实验数据,如上述的水土流失的实验,它只是地理现象和规律的模拟。所以,教师只需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分析原理和规律即可。
有时候有些地理实验的效果不明显,达不到预设的教学目的,或者不同实验组得出的结果差异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要有心理准备,更重要的是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找出原因,设计改良措施,利用失败的实验,启发学生从侧面理解地理知识。
地理实验是高效的课堂模式,它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和实验分析研究的能力。在设计实验时,能培养创新能力;在动手操作时,能培养动手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在分析研究时,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实验,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