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娟
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注重教师与学生良性互动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了颠倒,将知识的教授与知识的内化两个阶段进行了完美地翻转。本文以某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重点探讨了翻转课堂在本专业外国文学课程实施中的前期分析,包括外国文学课程的需求、教学实验对象的选取、学习者、学习者的学习看法、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学实验内容等方面。基于此,才能更好地开展外国文学翻转课堂的实施与评价。
关键词:外国文学;翻转课堂;前期分析
一、外国文学课程需求分析
通过对某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可以明确外国文学课程既是该专业的基础课程又是核心课程。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可以掌握外国文学的基础知识概念、文学史发展脉络、经典作家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及文学史地位,增强阅读理解、鉴赏评价外国文学作品和现象的能力,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在中西方文学关系中理解文学的深刻内涵和审美文化的共同尺度。
二、实验对象的选取
本次实验以2019至2020学年第一学期汉语言文学专业三年级一、二班的92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目前为止,92名学生还未学习《外国文学史》(上册)“欧美文学上编”中的“第二章‘中世纪文学和第三章‘文艺复习时期文学”,所以每个学生处在同步学习的起点。本次外国文学翻转课堂的具体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共6个学时,采用的都是同一任课老师教授同一门课的授课方式。在具体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既要从过程也要从结果这两个方面并结合学生学习思维和学习行为的变化而展开实证研究。
开展教学实验的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重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世纪文学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形成、发展、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以及每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家与作品。实验开展之前,首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课后作业、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等方式对学生学习的整体状况有一个清晰直观地认识与了解;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地分组,确保每组有一位基础良好、有担当、有责任意识的学生担任组长的角色。怎样判断教学的效果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升是最基本的判断,还要看到学生的态度、情感、價值等方面的提高。所以,实验结束之后,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总结学生在实施翻转课堂前后的一些对比和变化。
三、学习者分析
本次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在上课的过程中进行,实验的对象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三年级一、二班的92名学生。
通过前期调查问卷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们非常喜欢外国文学这门课程。76%的学生认为外国文学课是有趣的,79%的学生对外国文学比较感兴趣,但只有7%的学生对自己的外国文学学习满意。具体的原因可能如下:第一,外国文学课时量较少,抑或课程的安排不够科学合理。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外国文学课程分为上、下两个学期,总学时为64,学分为4,每周只有2个学时的外国文学课,课时量较小,引不起学生足够地重视;第二,教学手段相较于其他学校较为落后,教学理念陈旧且更新缓慢,相关的教学研讨、教学培训比较少,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第三,学生的学习资料匮乏,学习的方法和手段死板僵化,课后没有进行有效地复习与预习,课下不具备独立思考与研究的能力。
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学生对外国文学学习的认同度、满意度较低,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怎样积极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对外国文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这需要学校、教师、学生自身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但教师课堂的教授过程是其中重要性的一环。
通过调查结果发现,三分之二的学生希望通过老师的讲解来获取新的学习知识,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自己探究或者是和同学展开讨论,这清晰地说明了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参与性和热情性是非常高的。应该说超过69%的学生都肯定教师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学生们普遍认为教师的讲解有利于他们学习新的知识,他们希望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挥主导的作用。
四、学生对传统课堂的一些看法
(一)对外国文学课程的看法
调查问卷的结果告诉我们,学生们普遍喜欢和欣赏外国文学这门课程,这当然与课程的性质和学习内容有着必然的关系。76%的学生认为外国文学课是有趣的,79%的学生对外国文学比较感兴趣,但只有7%的学生对自己的外国文学学习满意,82%的学生对自己的外国文学成绩一般满意。以上数据说明外国文学课受到了学生的喜爱与欣赏,大部分同学对它充满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学生比较担心的是如何积极有效地去学习这门课程,这也是我们后续教学实验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对教学内容的看法
在教学内容讲授的具体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于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都能进行积极地思考与回答,但仍存在一小部分学生没有进行积极地思考。这说明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所以部分学生并未完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作为一名优秀而又专业的外国文学教师,要常学常新,积极地发挥好主观能动性,不断地丰富与完善教学内容,要运用现代化、多样化、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任务的设置上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必要时可进行分层次教学。
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于课堂讨论的看法以及学生处理学习困难的方式方法给了我们更多的启发。在外国文学课堂上,68%的学生能大部分掌握所学习的知识,更有8%的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知识,当然仍有24%的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这说明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而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顾及所有学生的层次与水平,要进行层次化、精细化的教学任务设计。在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的指引下,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才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发展诉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目的。
(三)对于学习评价方式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使学生很不满意,3%的学生选择的是“学生互评”,5%的学生选择的是“教师评价”,10%的学生选择的是“自主评价”,但有82%的学生选择的是“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基于此,传统的这些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或者自主评价已经略显陈旧而且不被学生所接受,应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性需求。
五、学习环境分析
此次开展的外国文学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可以自由地使用该校的多媒体教室开展和实施教学实验。该校是一所独立的高等教育学校,教学环境优美,教学条件良好,教学设施齐全。通过对全班同学的访谈,班中每位同学的宿舍都配备有1台或2台以上的电脑,学生在宿舍可以自由地上网、在课余可以进行自主地学习。在后期外國文学翻转课堂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离家近的同学可以在家中学习,剩余的同学可以在宿舍学习,知识的内化过程可以在教室中展开。优良的学习环境和浓厚的育人氛围为此次教学实验的展开和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教学内容分析
站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理性地思考,中世纪文学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特点十分明显:第一,课程性质既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又属于专业核心课程;第二,教学的历史维度和内容广博,属于面向大三年级、有一定难度的课程,例如第二章中世纪文学,横跨的时间维度接近1000年,属于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氛围下的文学史发展的过程;第三,对应新国标的要求,课时已经进行了大幅度地压缩,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中世纪文学和文艺复习时期文学讲“全”而又讲“深”,这是值得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第四,因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所以学生的前期基础与掌握程度差距很大、素质不一,怎样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进行授课,需要教师前期合理地规划与安排;第五,当代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缺失现象严重,课堂教学怎样引起学生足够的学习热情,怎样使学生重拾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从以上五点来看,要充分发挥好翻转课堂的教学优势,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教学材料和教学PPT要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文本情景进行具体地展示,利用丰富化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用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以及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材施教。
七、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到90%以上的教师对于word、excel、ppt等基本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力已达到十分娴熟的程度。绝大多数的教师已完全具备基本的教学软件办公能力,都能够使用现代化、信息化的多媒体进行教学。这些完备的条件,为开展外国文学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教学实验所处的学校环境来看,学校教学楼的每一个教室都配备有专业的多媒体教学平台。每一位教室都拥有自己的电脑,学校还配备有系统化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在教学实验实施的过程中,万一有的学生的宿舍中没有电脑和网络,可以到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学习。这些都为翻转课堂在外国文学课程中的真正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结论
本文以某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对外国文学翻转课堂实施进行了具体的前期分析与研究,外国文学翻转课堂在实施之前,既要明确这门课程的具体需求,同时又要选取合理的教学实验对象;既要对学习者有一个深入地了解,又要调研清楚学生对外国文学课程的具体看法;既要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明确地判断,又要设置好具体的实验内容。只要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外国文学翻转课堂的实施与研究。
参考文献:
[1]丁建英,黄烟波,赵辉.翻转课堂研究及其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1).
[2]倪娜.翻转课堂在农村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5.
[3]韩悦,张凤杰.翻转课堂在“俄罗斯文学”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