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建议

2019-01-10 11:49周晓霞
学周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素质教育德育

周晓霞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行,素质教育成为当前社会备受瞩目的话题,尤其是初中阶段的素质教育格外重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对个人道德素质培养和人格塑造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初中地理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初中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初中地理德育教育生活化的途径。

关键词:生活德育;初中;地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1-010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1.063

在初中阶段开展地理教育能够塑造学生的良好性格,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在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是共融相通的,地理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在初中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初中教育工作者若能够在日常的素质教育过程中重视该门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将其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够收获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从而提升德育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当前在初中学生地理教育方面有效性非常低,学生的素质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德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

生活实践是人们生存、发展的永恒动力,是人类从未终止过的活动。信息时代最缺的就是人才,高素质的人才是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关键。然而21世纪新经济时代又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和复杂变化的时代,学生未来会面临的困难复杂多变,需要学生具有地理判断力和品德觉悟,从而做出更加科学的判断。从实施效果来看,融进生活实际的地理教育,能够使学生在轻松、自由、开放的环境中提升自我,少了困惑,多了理智,能够从客观理性的视角看待社会现象和现实生活。生活德育教育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现實需求,能够建立在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开展,并不断提升学生的生活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

二、德育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的问题

(一)德育内容趋于教条

在社会道德教育中一味地强调社会价值观,而忽视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当前初中地理教育中,绝大部分都偏重于德育教育的品德职能以及社会职能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人现实需求。

(二)德育方法缺乏灵活性

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教育中,学生受到升学、考试等多方面的压力,很多教师偏重于对学生知识和理论的教学,忽视对学生地理和道德修养的培养,并且教师都对地理教育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学生学习了相关知识就一定会内化为相应的行为。在当前初中地理教育中,最严重的误区就是学生若缺乏哪个方面素质就会将其编纂进教材中,或增加知识竞赛或考试,从而加强学生该方面素质的培养。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变得盲目而被动,无法在品德课程学习中融入自身的情感。

三、德育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的问题原因分析

学校的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言传身教是每个教师必须做到的一点。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对职业的热爱程度不高、责任感不强,为利益跳槽的教师大有人在。而教师的个人行为必然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并产生道德示范的作用。此外很多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教学经验,对待客观事物有较强烈的主观性,使得德育过程中出现盲目、保守、随意性,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四、生活德育在初中地理教育中运用的策略研究

(一)调整教育目标的定位

当前学校开展地理生活化,教育目标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贴近生活实际。换句话说,学校地理教育目标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既体现理想化特点,又联系生活实际。首先,教育目标要从理想到现实实现质变。针对当前我国学校品德教育目标脱离生活实际的问题,现行的教育目标要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落实到培养现实人、平常人的教育目标上来。符合现实生活的教育目标是联系群众的,是对现行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利用的过程。

(二)关注学生的不同特征,体现德育目标的主体性

关注学生的不同特征,分解细化地制定目标。初中生群体是一个差异化极强的群体,他们的生活环境、认知规律、性格特点等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性,这些差异会导致学生的思想层次不同,而统一的教学目标会忽略学生个性意识的发挥,这样反而使德育教育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地理教育生活化的实现首先要制定一个总体目标,然后根据总体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将总体目标进行细化解剖。

(三)将课本理论融入学生生活中

在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教材内容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材内容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在品德教育中,学生既不是脱离生活或独立于理论真空中的教育对象,也不是可以让教育者任意改造的对象。因此教育者要善于从实际生活中取材,尽量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实际的、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从学生的视角体会品德教育所需要改革的方向,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到品德教育课堂实践中,激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体验生活实际的趣味性。

(四)加强学校生活教育

首先,学校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树立学习目标,然后将目标具体化、层次化分解。教师要传授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比如礼貌、规矩等。其次,学校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养成自尊自爱、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在面对一些负面的思想观念时,学校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负面思想的害处,为学生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五)加强社会生活教育

社会教育是学生德育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德育教育不能仅限于家庭和学校中,要重视社会实践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作用。要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发现和创造生活的意义。而社会要树立积极健康的社会风气,让学生在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中成长。

参考文献:

[1] 戚万学,唐汉卫.以人为本的道德和以学生为本的道德教育[J].中国教育刊,2013(1).

[2] 吕丽艳.经验论与唯理论:生活德育的哲学之争——由鲁洁先生“自我质疑”而来的启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9).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素质教育德育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分类指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