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娜
摘 要:将背景知识与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还可以使学生学会“知人论世”,理解作者蕴含在文本中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应避免循规蹈矩地将背景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要打破常规,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背景知识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背景知识;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5-009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5.061
背景知识是指在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立足所阅读文本内容,通过各种外显方式呈现出帮助学生深刻认知、理解文本且独立于阅读文本之外的一种极具扩展性的内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引入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等,进而在阅读过程中深刻地认知作者的写作意图,进一步把握文章主旨。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循规蹈矩的背景知识引入方式下,学生非但无法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会丧失语文阅读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要如何打破常规,充分发挥背景知识的价值呢?
一、课前导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背景知识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其实环节,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在导入环节将背景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借此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为课堂教学中实现与文本的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以《火烧云》这一内容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与火烧云有关的图画。接着,结合生动直观的画面向学生讲述与火烧云有关的“背景知识”,诸如什么是火烧云,火烧云形成的原因以及描写火烧云的古诗词等。在这样的背景知识呈现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从自然角度对火烧云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还可以在文质兼美的古诗句的引导下,自由想象火烧云的画面,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而且在这样的背景知识呈现下,学生还会对文本中所描绘的火烧云有一个深切的感知。
二、课中补充
倘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一味地讲述知识,忽视背景知识的作用,学生将无法获得一个有力的解读文本的支撑。对此,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打破导入背景知识的限制,在课堂阅读活动开展中,针对学生所出现的疑难问题,引入背景知识,使背景知识在与文本内容、文本主题结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语文认知等来理解文本、品读文本。以《鸟的天堂》这一内容教学为例,当学生阅读到“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这一段时,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巴金的原作中,他在描述一株大树的时候,用了“斜躺”一词,而非我们所看到的“卧”。那么,“斜躺”和“卧”这两个词哪一个比较好?在这样的课文与原文词语对比下,学生充分地发挥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知识储备对其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卧”比较好,形象比较立体,而“斜躺”给人一种疲惫之感。有的学生说:“斜躺”好,因为榕树枝叶茂盛,不得不躺下,而“卧”无法体现出枝叶茂盛。有的学生则结合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卧”是脸朝下,而“斜躺”是脸朝上。其实,这两个词汇的差别不大,用哪一个都行……学生的讨论点燃了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给出的答案,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巴金先生所看到的场面,所以无须给出明确的判定。这样将原文知识作为“背景知识”的方式,以词汇辨析为支撑,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探究过程中,一些学生不会盲目从众、“从教材”,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想象,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
三、课后升华
在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尽管一些文本解读结束了,但是学生对于感兴趣的内容意犹未尽。对此,教师则需要将课堂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之中,借助背景知识来延伸、升华文本。以《狼牙山五壮士》这一内容教学为例,在组织教学之后,可以以《狼牙山不朽的证言——访“五壮士”幸存者的救援人余药夫》中的内容为背景知识。在该内容的阅读中,学生会看到狼牙山五壮士在面对日本人的逼迫下,为了不被敌人抓住,毅然决然地跳下高山。其中,有两名战士被长在悬崖间的树枝挂住,尽管幸免于难,但他们伤得异常严重。其中的一名战士在醒过来之后,奋力向上爬,同时还帮助自己的战友向上爬。在爬到山顶之后,他们两人相互搀扶着向前挪动……在教材文本阅读之后,大部分学生心里会产生“狼牙山五壮士真的都牺牲了吗”的疑问。而在背景知识的呈现下,他们会了解到狼牙山五壮士中的两名没有牺牲,悬疑得解。而且,在背景知识的补充下,学生会看到其中两名战士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还咬牙坚持,奋力求生,借此使得狼牙山五壯士的形象更加高大。学生不仅会为狼牙山五壮士的壮烈果敢所折服,同时也会对“壮士”这一词汇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对背景知识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打破导入环节呈现背景知识这一常规方式的基础上,立足所阅读文本内容以及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实际情况,借助多样化的方式将背景知识贯串到课前导入、课中补充以及课后升华等各个环节,使学生在背景知识的补充下,对文本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阅读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极具个性的解读下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1] 陈磊.“背景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2] 谭洋阳.背景知识引入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的适切性研究[D].宁波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