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丰
有人說,“日本便利店是永不倒的行业”。该国三大便利店“巨头”711、罗森和全家开遍世界,在中国许多城市也是星罗棋布。
根据其公开的2018年度上半年决算情况,日本的便利店“巨头”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可以说是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得益于美国市场业务的迅速发展,业界排名第一的711集团营业收入达到了3.34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1.9%,营业利润为1996亿日元,同比增长2.6%,均创下了历史新高。排名第二的全家集团也保持了稳定的盈利状态。
然而,日本便利店漂亮的成绩单背后却存在着一个巨大隐忧——各大便利店集团在日本市场的业务呈现出明显的萎缩趋势。711集团的日本市场营业利润仅为1274亿日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5%;全家集团的日本店铺销售额减少了0.4%,状况非常严峻;排在第3位的罗森集团,不仅日本店铺的销售额减少,而且营业利润下降到287亿日元,同比减少了12.4%——也就是说,日本便利店集团的“本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在日本,便利店一向被视为民众的生活基础设施,几乎无处不在,覆盖城市的各条街道。在这里,人们可以买食物、烟酒、生活用品等,许多日本人非常依赖便利店,这也使得其销售额长期保持稳定。
但是,形势发生了大变化,如今便利店所处的环境很严峻。百货商场、药妆店等开始“跨界”,把许多精力转向诸如食品之类的便利店主打商品上,成为便利店的强有力对手。此外,三大便利店集团的顾客数量在持续减少,让日本便利店感到恐慌——顾客数量素有“店铺晴雨表”之称,能直接反映经营状况。
不过,日本各大便利店集团并非坐以待毙,而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制定策略、采取措施来吸引顾客。711集团致力于开发便当和冷冻食品等商品,现在还开设了专门制造饭团和盒饭的专用工厂。
2018年上半年,711集团还改良了沙拉的包装技术,实现了中国系菜肴工厂的生产自动化,并通过减少接触空气时间等改良技术,延长了食品保质期——以前保质期为1天半的沙拉和中国菜肴等食品,保质期延长到了2天半。
对便利店来说,食品保质期延长,浪费的风险就会减小,商品订购也会变得更容易。711集团负责人表示:“这些措施极大增加了加盟店的‘勇气,他们逐渐增加了商品的订货量。”
此外,从2018年6月开始,711集团还推出了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下载数已经突破500万。集团根据顾客的消费纪录及评价,不断调整商品结构,并推出相关优惠券,提高顾客来店的兴趣,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另一大便利店巨头罗森集团则打出“夜间”牌。以前,罗森集团对米饭和三明治等商品的发货频次是1天2次,商品订货到交货的间隔时间长,货品经常不够齐全。
因此,罗森集团将供货次数提高到1天3次,并特别注意保证傍晚及夜晚的商品充足,吸引主要在这个时间段购物的顾客。罗森集团负责人表示,“6月改变供应体系后,晚间的销售明显好转。”数据也显示,与2018年5月相比,罗森集团6月至8月的夜间销售额上升了3%。
而全家集团除了强化自身原有的鸡肉串等特色小吃外,还更新了咖啡机,将目标瞄准爱喝咖啡的人群。这个策略也取得一定成功,其咖啡销量随后增加了10%以上。此外,全家还在2018年6月与日本的百货商店唐吉诃德联合开设了3家店铺,探索新的业态。这些联合店的效益也明显好于传统店铺。
实际上,作为国民生活基础设施的日本便利店,自2013年推出大受欢迎的“现冲咖啡服务”以来,基本没有推出能够改变民众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商品或服务,更没有让顾客产生“因为有那种非常想要商品或服务,所以一定要去”的购物需求。而能否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所在,便利店也不例外。
能在不断完善现有服务的基础上,为民众生活创造出新的价值,才是日本便利店的长久生存之道。
摘自作者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