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德国乒乓球公开赛许昕与马龙决赛技战术分析

2019-01-10 03:42梁莎莎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许昕马龙接发球

梁莎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区 体育教学部,山东青岛 266580)

1. 研究目的

在2018年德国乒乓球公开赛男单决赛中,我国男子乒乓球横拍选手马龙对阵直拍选手许昕,最终马龙4:1战胜许昕,五局比分分别为 11-9;9-11;11-9;11-9;11-9:11:6。马龙作为一名横板运动员,以其稳定的心理状态、全面的技术、灵活的战术在世界乒坛连续取得骄人战绩;许昕是继马琳、王皓之后的又一名优秀的直板运动员,他的打法充分结合了自己身材高大、手感好、步法灵活等特点,为我国直板选手的培养开辟了新的思路。该场比赛是两个国际顶尖选手的巅峰对决,本文采用的三段指标评估法,分析具有直横拍握法的两名优秀的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战术应用分析,希望对乒乓球专业运动员训练比赛有借鉴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018年德国乒乓球公开赛许昕与马龙决赛技战术运用。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与乒乓球技战术分析及训练相关的论文及著作,对乒乓球的技战术理论进行研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2.2.2 录像观察法

通过观看比赛录像,对马龙和许昕的技战术运用进行分析,记录他们在比赛中发球、接发球技战术的运用情况。

2.2.3 数理统计法

本文采用三段法将搜集的比赛按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进行得分率以及使用率的统计,并对所得数据加以整理归纳。因为三段技术统计法解决了乒乓球技战术定量分析的方法问题,一直被视为经典,并沿用至今。三段法是以每分球在产生得失分时的板数为划分依据,将1、3板归为发抢段,2、4板归为接抢段,5板及以后归为相持段。用三段法归纳整理后,再通过技战术贡献率统计法用Excel对数据做进一步处理,获取相应数据进行分析。

2.2.3.1 计算公式:

段得分率=段得分/(段得分+段失分)×100%

段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 (全局得分+全局失分)× 100%

2.2.3.2 模式值评估指标:

表1 马龙三段得失分数据统计表

发抢段:得分率60%—70%(及格60%,良好65%,优秀70%);使用率25%—30%;

接发段:得分率30%—50%(及格30%,良好40%,优秀50%);使用率15%—25%;

相持段:得分率45%—55%;(及格45%,良好50%,优秀55%);使用率45%—55%。

2.2.4 逻辑分析法

主要通过归纳、演绎等逻辑学原理的运用,使研究系统化、理论化,并得出正确的研究结果。

3. 结果与分析讨论

3.1 采用三段指标评估法进行统计与分析

3.1.1 分局数据统计

通过表1数据发现,马龙在五局比赛中发抢段得分最多为20分,尤其在第五局为最多。看比赛视频发现因为马龙的逆旋转发球主要发到了许昕的中路近网,迫使许昕回接到马龙的正手位,接球质量不高,马龙抢攻占了主动。而接抢段的得分总和与失分总和相差最少为1分,说明在接抢段马龙没有太大的优势。

表2 许昕三段得失分数据统计表

通过表2数据可见,许昕的得分与失分之差均为负值。尤其是相持段和接抢段都为-4分。说明许昕在接马龙发球阶段比较被动,进攻的成功率不高。而在相持段看视频发现由于马龙打的基本是许昕的远台底线长球,所以许昕直板打法对步法的要求非常高,所以许昕的相持球打的非常被动。许昕只有在第二局的比赛中,发抢段高出马龙获胜。

3.1.2 三段法得分率统计

表3 发抢段得分率使用率统计表

通过表3数据可见,马龙的发抢段得分率为55.6%为不及格,使用率为37.1%,使用率较高。许昕的发抢段得分率为48.6%为不及格,使用率为36.1%,使用率较高。许昕在本场比赛的发抢段得分率为48.6%,不及格,使用率为36.1%较高,但得分率较低。说明许昕在和马龙的比赛中,发抢段使用较多,但得分率不及格。

表4 接抢段得分率使用率统计表

通过表4数据可见,马龙的接抢段得分率为51.%为优秀,使用率为36.1%,使用率较高。许昕的发抢段得分率为44.4%为良好,使用率为37.1%,使用率较高。在发抢段的得分率上许昕低于马龙,说明许昕应该在自己的发抢战术上应该更好的制定发抢战术组合。

表5 相持段得分率使用率统计表

通过表5数据可见,马龙的相持段得分率为57.7%为优秀,使用率为26.8%,使用率较低。许昕的相持段得分率为42.3%为不及格,使用率为26.8%,使用率较低。在两名运动员的相持段,马龙利用直拍运动员打法的弊端,与许昕对峙中远台相持球,让许昕被动,从而马龙占有绝对优势。

3.1.3 贡献率统计

贡献率=段得分/(总得分+总失分)*100%

表6 马龙许昕贡献率统计

图1马龙许昕贡献率柱状图

由图1我们可以看到马龙三段的贡献率均高于许昕。马龙的技战术发挥状态优于许昕。且相持段最为明显。

3.1.4 技战术快速诊断

技战术快速诊断公式: x=(甲发抢段的贡献率—乙接发球段的贡献率)+(甲接发球段的贡献率—乙发抢段的贡献率)+(甲相持段的贡献率—乙相持段的贡献率)

因为在一场比赛中,一方的发抢段对应的是另一方的接发球段,故而我们可以运用上面的快速诊断公式,一目了然的看出运动员在每一个阶段自己的发挥情况,以及对整场比赛的贡献情况。

马龙技战术运用效果的快速诊断公式:

×=(20.6%-16.5%)+(18.6%-17.5%)+(15.5%-11.3%)

×=4.1%+1.1%+4.2%

×=9.4%

许昕技战术运用效果的快速诊断公式:

×=(17.5%-18.6%)+(16.5%-20.6%)+(11.3%-15.5%)

×=(-1.1%)+(-4.1%)+(-4.2%)

×=-9.4%

由公式我们可以看到马龙相持段的贡献率比许昕的相持段的贡献率之差,相对三段来说是相差最多的,这是决定比赛胜负走向的关键。

3.1.5 技战术分析

3.1.5.1 发抢段

经数据分析可见,马龙在发抢段的贡献率为20.6%,与之相对应的许昕接发球段的贡献率为 16.5%,低于马龙发抢段的贡献率。 需要指出的是,在马龙获胜的四局比赛中,发抢段得分均占有绝对优势,尤其是在第五局马龙正是抓住了许昕接发球回球质量不高的弱点,频频发对方中路近网短球,然后正手进攻得分。许昕为直拍选手,发抢段是其主要的得分手段,若在前三板中没有积极主动,那么进入相持阶段后特别是中远台的相持会变得被动,因此建议许昕加强前三板的发抢段的练习,并且要注重其成功率的训练。

3.1.5.2 接发球段

经数据分析可见,马龙的接发球段对应的是许昕的发抢段,通过数据分析可知,马龙接发球段的贡献率为 18.6%,许昕的发抢段的贡献率为17.5%,两者相差甚微。通过观看比赛录像可知许昕在接发球抢攻段主要运用正反手摆短技术作为接发球的主要技术,许昕接发球的特点,手法细腻,技术娴熟,这也是中国传统直拍打法的特点之一。而由于二人球路较熟,所以马龙在接发球段较于许昕并没有太大的优势。许昕在整场比赛中接发球段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这也是微弱差距的主要原因。

3.1.5.3 相持段

经数据分析可见,马龙在相持段对整场比赛的贡献率为 15.5%,许昕在相持段的贡献率为 11.3%。 通过相持段的贡献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马龙在这一环节上整体略高于许昕。说明许昕在相持过程中与马龙相比技术稳定性稍差。通过笔者长期关注两位球员的比赛,许昕被誉为乒乓球界的艺术家,他在多场比赛中,凭借身高臂长再加上球场上善于动脑,经常能打出一些很让人意想不到的球。马龙的发球落点、线路变化多,并且战术目的明确。在本场比赛中,由于两名队员对彼此打法和技战术都非常熟悉,因此相持球段发挥相对均衡,马龙在相持的过程中稍占优势,马龙经常压制许昕的远台长球,一旦许昕侧身,马龙就大角度的变向正手。在相持的过程中马龙的中远台优势明显。通过比赛录像可以看到,许昕在和马龙进行比赛的过程中,在同自己国家队队友比赛时,都对对方的技术特点和战术比较熟悉,而导致许昕在运用自己技战术上比较保守,不够果断,放不开。这也是相持球输掉的原因之一。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统计数据分析可知,马龙在三段统计中各项指标均优于许昕,说明马龙整体水平均衡。

在许昕个人数据中,发球抢攻段贡献率最高,相持段贡献率较低,因为马龙在与许昕相持过程中都是以打许昕的远台球为主,尽量避免和直拍选手许昕打近台球,所以许昕应加强接马龙中路短球的回球落点和难度,应增强相持阶段特别是反手位的进攻以及发抢段和接抢球段的近台前三板进攻的成功率,避免和马龙对峙中远台相持球。许昕在整场比赛中接发球段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应更加自信积极主动的制定进攻战术。

在马龙个人数据中,发抢段贡献率最高,相持段的贡献率最低,说明马龙正常的技战术制定上打的比较积极主动,发抢段贡献率较高而相持球打的少。马龙增强台内球的成功率,避免与直拍选手在打台内球过程中被动控制。马龙的反手控球防守率相对正手较低,应增强反手的控球能力及进攻后的防守能力。

猜你喜欢
许昕马龙接发球
“大蟒”许昕是个“喜剧人”
『大蟒』许昕是个『喜剧人』
乒乓“喜剧人”许昕:球场上不仅追求快且强,动作也要又帅又夸张
Relativistic effect on synergy of electron cyclotron and lower hybrid waves on EAST
对许昕2016-2017年部分单打比赛的技战术分析
近期世界大赛女排主要对手接发球效果的对比与对策研究
青年球员的乒乓球接发球抢攻战术选择的研究
对瓦尔德内尔、张继科2/3右半台短球接发球的研究
第52届世乒赛女子单打前3名选手接发球技术分析